- +1
【社論】去產能:需要決心+智慧

日前,國務院嚴查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地條鋼”、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未批先建邊批邊建鋼鐵項目,并給予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行政記過、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行政警告處分。
目前,2016年鋼鐵去產能目標已提前超額完成,但需注意的是,發改委此前表示,今年前7月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分別只完成了全年任務的47%、38%,而到9月底已經完成去產能進度的80%,進度大大加快。這次問責,可以看作維護政令暢通、令行禁止的反面案例。
接下來工作重點還是要放在整治“地條鋼”和處置僵尸企業上。本次被查處的企業就涉及生產銷售“地條鋼”。
處置僵尸企業,問題往往出現在處置過程中,中央與地方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如此一來,很難保證政令暢通。所以,對特別困難的地區和企業,國家可以考慮適當的政策傾斜,比如,加大債轉股的力度,發達地區對困難地區加以幫扶,并減輕困難地區的經濟考核壓力,使中央和地方可以更好地齊心協力。
還要警惕一些地方將去產能的任務簡單粗暴地分解,對當地產業實際考慮不周的情況。如果缺乏和企業的充分溝通,而強行壓減產能,很可能會削弱本來效應良好企業的積極性。這樣一來,哪怕完成了去產能的目標,卻使一些企業失去了成為國際一流的機會。產業競爭力得不到提高,會讓去產能的初衷大打折扣。畢竟,去產能只是手段,產業做大做強才是目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這為接下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往行政手段對去產能的拿捏,有其主觀性,還可能存在“一刀切”等弊端。倘若未來采取市場與法治手段,多管齊下,就能更好地杜絕被淘汰企業的死灰復燃。
去產能,既要保持中央政令暢通,又要通過“市場、法治辦法” 發揮作用,政策的拿捏十分重要。這場注定的硬仗,得有啃硬骨頭的勇氣,這也要求有關部門創新思路,疏堵結合、以疏為主,需要平衡的智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