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沒看懂《羅曼蒂克消亡史》?試試“有聲彈幕版”
澎湃新聞記者 莫琪
字號
當視頻網站的彈幕成為二次元研討會,即時互動、信息共享讓觀影不再是孤獨的體驗。以往的一部90分鐘的電影僅僅是一個話題,而彈幕加身的電影本身就是社交載體。近年陸續出現院線嘗試把彈幕加入觀影過程,但層次各異的觀眾彈幕卻成為干擾。近期,在上海出現了一種更新型的“有聲”彈幕,由導演、職業評論人為觀眾做電影同聲評論、解讀,讓觀影進入新型文化服務模式。12月17日,一場同聲評論版《羅曼蒂克消亡史》在滬上映。

在臺灣,直到有聲片時代還有辯士,叫說戲人。據臺灣著名作家、主持人馬國光回憶,辯士最初主要是在一些偏遠小鎮為文化程度不高的觀眾解說電影,今天的觀眾文化程度高,也很懂電影,辯士的責任不是簡單的字幕介紹,而是幫助他們重新認識、感受80多年前的影片。

從去年末開始,由上海電影學院電影學教授葛穎牽頭的文藝沙龍“堂會”,開始嘗試由業內人士為觀眾提供類似同聲傳譯的專業評論。葛穎表示,“我從博物館導覽器得到啟發,既然欣賞藝術展品時游客能擁有隨身‘專家’,那么觀影時的貼身評論有何不可。”

有同聲講解固然好,但信息量太大也會造成放映過程中,觀影的完整性、思維的連續性破壞。對此,葛穎提出,同聲評論其實更適合二次消費,“從已舉辦的幾場實際情況看,許多觀眾在參與同聲評論場之前都會先看一遍普通版本,對影片有了基本認知后,再來細聽門道。”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