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羅曼蒂克消亡史》:一切都不值一提
1991年,潘文杰導演與麥當雄編劇、蕭若元編劇找來呂良偉、鄭則仕與葉童,拍出一部至今都被很多人視為十佳港片之一的電影——《跛豪》。該片上映后好評如潮,于是原班人馬再接再厲,決定拍一部以“上海灘三大亨”中杜月笙為原型的史詩黑幫電影《上海皇帝》。
1993年,這部電影誕生了。故事是以主角陸云生的行跡為主線的,當然,“陸云生”就是“杜月笙”,這一點觀眾都能看出來,黃金榮和袁肅軍(張嘯林)則分別由鄭則仕與徐錦江飾演。葉童扮演了孟小東,雖然陸云生一直苦戀于她,她卻最終選擇了梅南方——很明顯這是由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故事改編的——值得一提的是劉嘉玲在里面扮演了一個名妓,叫做“老六”。


《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是其一。
在早先時候,劇情簡介還沒有出現時,這部電影的人物設定就讓觀眾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并帶著觀眾走向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灘。
在《羅曼蒂克消亡史》里,葛優飾演了主角陸先生,章子怡主演了他心儀的女子、名妓“小六”,倪大紅飾演陸先生的老大北方客,馬曉偉飾演了陸先生的合作伙伴張先生。

此時我們應該都清楚,《羅曼蒂克消亡史》要講一個怎么樣的故事了。
但我們都錯了。
一、關于“上海灘三大亨”,不值一提
在更早期的劇情簡介里,不僅沒有主角,甚至連故事也沒有,只有一段云里霧里的話:“他一直拖到1949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終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對王家衛電影熟悉的朋友自然能感受到久違的氣息,從《阿飛正傳》開始,王家衛的電影中便不斷出現這類臺詞,其中尤以《花樣年華》中某一段字幕卡為最:“那些消逝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的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沖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現在讓我們用杜月笙的生平經歷來套用《羅曼蒂克消亡史》里陸先生身上發生的那些時,我們會很驚訝地發現除了人物關系外沒有一處是一樣的,但如果放到更大的范疇里去審視,則又會發覺陸先生的氣質和形象是和杜月笙相近的。
這時不免想起導演程耳說過的一句話:“本故事純屬虛構,比重是虛構大于歷史,對于歷史不感興趣的人,也能看明白故事。”這正是導演的創作方向,也是導演所想要表達的,因此他沒有用《陸先生傳》甚至《杜月笙傳》作為電影名字,而是用了一個奇特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如何理解這樣的差異呢?還得從導演釋放出來的信息入手。最原始的資料自然是最早的那份劇情簡介,這時注意到其中一句話,我認為它是整部電影的影眼——
“一切都不值一提。”
故事中,陸先生是叱咤風云的上海灘大亨,影片開頭就有陸先生辦事狠辣、行事果斷的小插曲,而后更是不斷流露出梟雄才有的殺機,但是最終陸先生孤身一人遠走香港,認為“一切都不值一提”。
不值一提的原因是,這是一個輪回。
我們知道,塑造人物是需要有層次感和區分度的,一部電影里甲與乙有明顯的性格差異時,觀眾才能分得清,大家才會說這個人物塑造得好,人物形象沒有變得模糊。但如果一個故事是寓言的話,那么塑造人物的時候就會另辟蹊徑。
《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是這樣的另辟蹊徑。
有人說這部電影沒有主角,因為所有人都是被時代裹挾的,我想這句話是正確的,但這句話放在任何歷史背景或者稍有深度的故事中都成立,時間本就是無情且巨大的,誰都無法抵抗,所以必然是無主角的。——但這部電影想說的遠不止于此。
不妨去注意到這一點:故事里有很多沒頭沒尾的人物。無論是主角陸先生、小六,還是他們身邊的北方客、車夫(杜淳飾演)等,都是沒有來由沒有結束的,這里可以特別拎出一個角色來談。
一個看似游離于主線故事以外的故事。看過漫畫《守望者》的朋友都知道,漫畫里有一個《黑船船長》的故事,這種故事直接看起來是與主線無關的,但如若深思則會發覺《黑船船長》其實是《守望者》主線故事的解讀文本——真正有創作野心的作者,其作品中游離于主線以外的劇情都可以視為主線的解讀文本。
“童子雞”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他來自鄉下偏遠地區,在家鄉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相好,但一直是沒有開苞的處男,別人看他都覺得沒用,直到有一次他執行任務時要殺人,突然變得異常狠辣果決,幾下斧頭就把人給殺了,同伴看向他的眼神特別復雜,然后說了一句話,同時打算討好他。后來他和同伴遭遇了槍襲,同伴死了,他逃去了一個妓女的屋子里,在那里他第一次享受到云雨之歡,從此打算流連忘返……

那么這個故事是如何作為解讀文本的呢?關鍵就在同伴的那句話。
同伴跟童子雞說:“你小子夠狠啊,將來一定能成器,我要討好你。”
將來。那么如果童子雞將來成器了,他會是什么樣呢?就著這個問題仔細往下思考,一切就明朗了——如果順利,童子雞將來就會成為陸先生那樣殺伐決斷的人,看似懦弱其實可以心狠時立馬可以,毫不留情。想通了這一層,這部電影里很多沒頭沒尾的故事就都得到了解釋。
每個人都是陸先生,有的是陸先生的過去,有的是陸先生的將來,有的是陸先生的現在。
所以關于“上海灘三大亨”,不值一提,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所有人都是同一類人,都是同一個人,故事里的那些愛恨交錯,會隨著時間不斷輪回,你方唱罷我登場,當然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
二、關于“羅曼蒂克”,不值一提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部電影的片名是在行將結束時出現的,而后才出現了那則劇情簡介里提到的一幕:“他一直拖到1949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


導演程耳講述了近兩個小時的故事,然后用這樣一個劇情簡介來概括一切,這時我們可以再去注意到它的另一句話了:“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當他對一切都不再提起勁的時候,他就會死去。包括所謂的“羅曼蒂克”。
“羅曼蒂克”是浪漫的意思,但是在這部電影里它所承載的絕不僅僅是浪漫,而是更多包括了那樣一個階層的生活習慣,比如在茶樓里不能殺人,比如談判時陸先生用白茶杯,這一切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體面。
但是我們知道,當一件事需要用“體面”時,它就一定是需要掩蓋什么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來《羅曼蒂克消亡史》和《上海皇帝》本質上的不同。
《上海皇帝》是在講述上海灘大亨的發家史,盡管最終陸云生走下了權力巔峰,但是整個故事卻是從陸云生的正面立場去討論的,觀眾在觀看并且理解這樣的故事時,會不由自主認同江湖仇殺的價值觀。
《羅曼蒂克消亡史》則不然,說是“羅曼蒂克”,但仔細看看體面下的是什么?是動輒用他人妻子來要挾,最后雖口頭上承諾讓人離開卻暗地里意圖殺人滅口。開頭的這個故事于主線并無直接聯系,卻一針見血地反映了這樣的“羅曼蒂克”的本質就是為何物。

故事還有這樣一個男女關系的產生——戴先生喜歡吳小姐,便利誘吳小姐的丈夫去云南,而強娶吳小姐。(這個故事的原型顯然是戴笠和胡蝶,而“吳”和“胡”在上海話里是很接近的。)這一點都不羅曼蒂克。不羅曼蒂克的同時還顯示著在上海,陸先生的上頭還有人,那是正面權力的象征。
所謂的“羅曼蒂克”,只是很多人對民國時期風情萬種的想象,在他們的想法里,民國自由風氣大好,人人都享受著小資生活。但是在電影里我們看到了什么?底層的一個個想著往上爬,上層的一個個道貌岸然。
是的,民不聊生,不像很多人幻想中的言論自由、風情萬種,民國就是民不聊生之國。
當電影將“羅曼蒂克”撕開給我們看的時候,它自然就“消亡”了。
值得注意的是,《羅曼蒂克消亡史》的英文名是《The Wasted Times》,翻譯成中文則是“被浪費了的時代”。故事很清晰的時間線是1934-1945年,這一段時間里日寇來襲,上海淪陷,開篇就表明了“淞滬戰爭爆發前夕”的背景,但是這群人究竟都做了什么?
什么都沒做,被這群人浪費在了你爭我斗、卿卿我我上了,浪費在了所謂的“羅曼蒂克”上了。
不由讓我想起張大春的《城邦暴力團》,故事發生于虛構的空間,張大春卻以一句“唯淺妄之人方能以此書為武俠之作”暗示眾人這樣的故事曾真實發生過,在那部小說里明面上處處以國民黨為正統,“國府避秦”的言語不絕于耳,但小說里描述的卻是老頭子(即蔣介石)與戴笠等人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天下蒼生,直接扒開了民國的那層皮。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因此關于“羅曼蒂克”,充其量不過是大家對民國時代的幻想,對那個身著旗袍的女人的迷戀,對那個溫文爾雅的男士的敬仰,卻沒有真正去思考過,在這些背后潛藏著的,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世界?程耳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告訴我們,關于“羅曼蒂克”,不值一提。
三、關于音樂、畫面和表演,值得一提
作為一部時間線紊亂、邏輯關系前后交代不明的文藝劇情片,縱然在故事上會遭到不少非議,但是那些硬件部分卻能夠讓幾乎每個觀眾信服。
首先是它的音樂,《羅曼蒂克消亡史》的配樂多為大提琴演奏,作曲是梅林茂,悠長、緩慢而又厚重的大提琴曲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調,讓人不由地想起《一代宗師》,而《一代宗師》的原聲音樂恰恰也是梅林茂所作。在這樣的音樂里,總能想到宮二的那句“風流,本就是個夢”。百轉千回必有回響。
其次是畫面。
故事一開始,夜幕降臨,汽車緩慢駛過,從這一幕就能看出來,導演有著非常強烈的美感要求,這之后片中時不時就會出現各種廣角鏡頭,令觀眾賞心悅目、目不暇接。


至于表演,片中可謂是影帝影后云集,單說兩位。
吃飯那場戲里,倪大紅舉手投足間就是梟雄氣場,飾演過多次類似角色的他自然駕輕就熟;而章子怡也演過太多風情萬種的女子,只是本次她有不少性愛戲和最后一場被人掐著脖子差點斷氣的戲,都給了面部特寫,輕微的表情在銀幕上被放大,讓人不由感慨其演技之精湛。
結語
從電影本身角度來說,比起今年的《路邊野餐》、《長江圖》等藝術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實在是好懂得多。
但這樣一個巨星云集的電影,很多人或者是沖著當作商業大片看的,或者是沖著當作黑幫史詩看的,最后都落得個失望而歸。
只是在失望而歸的同時,我們至少可以肯定程耳導演是有著濃厚的創作欲望的,他并不像劇情簡介里說的那樣“基本沒再說話”,未來他一定有著更多的話想要說,那么不如等著好了。
【作者孔鯉,微信公眾號“書林齋”(微信號:Kongli1996),微博@孔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