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政法系統探索新媒體建設:打通公關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政法新媒體如何體現政法機關的公共形象?
12月15日,由正義網主辦的“智慧法治 數據天下”2016年度政法新媒體峰會在京舉行。有學者指出,未來的政法新媒體應該從信息發布者轉型為價值觀的輸出者。
“政法新媒體已經不再滿足于以往的宣傳報道、輿論引導等角色。”主辦方代表表示,政法新媒體應該時刻堅持專業定位,保持司法工作者應有的嚴謹理性。
2016年,人民法院圍繞信息化3.0版建設目標,加快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法信平臺上線、司法大數據公司成立,一系列成就令人矚目。
同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工作“十三五”規劃綱要和科技強檢“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首次寫入“智慧檢務”、“數字檢察”等全新理念,提出構建智慧檢務應用體系。
與此同時,公安部、司法部也在推進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取得許多突破。
為此,正義網于今年10月首次組織并評選出了“2016年度互聯網+法治建設十大典型案例”。峰會現場,十大典型案例正式揭曉: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的社區服刑人員定位管理系統;吉林省公安廳的“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的上海12309檢察服務平臺;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大數據信息系統;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的蘇檢e訪通;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智慧法院;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法媒銀平臺;江西省司法廳的法律服務網上平臺;山東濟寧市人民檢察院的濟寧檢察大數據平臺;河南省公安廳的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
澎湃新聞注意到,上述典型案例中公安系統有2家,檢察院、法院系統分別有3家,司法廳共2家。10大入選案例大多系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出司法為民、便民的平臺,比如江西省高院的失信被執行人曝光臺,江蘇省檢察院的信訪通,河南省公安廳的便民服務平臺等等。
近年來,全國政法系統在新媒體建設應用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徐州說,政法新媒體的發展尚有大量空間,“未來的政法新媒體應該從信息發布者、危機處置者漸漸轉移到問題預防者、關系管理者和內容分發以及價值觀的輸出者的轉型。”
主辦方代表認為,未來的政法新媒體,應該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強調技術研發和應用,從而打通政法機關公共關系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