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評泗陽開放政府食堂:不具備普眾性,是一種隱性的不公平
12日中午11時30分,江蘇省泗陽縣政府食堂準時開飯,來自史集街道的王維奇、陳業瑞、劉傳航等3名農民工各自端著盤子,跟縣里的機關干部們一起排隊打飯,然后與干部們坐在一起用餐。這個機關食堂價格實惠,午餐9元就能吃飽吃好,而且對社會無門檻開放,大大方便了附近的民工和居民。(12月13日《現代快報》)
政府食堂對外開放并非新鮮事兒,近年來此類新聞屢有曝出,社會民眾對此也是大為贊賞,畢竟開放政府食堂,有利于突破官民間的“最后一公里”,從網上輿情來看,大部分民眾認為政府此舉可以進一步暢通官民溝通與交流的渠道,可以去神秘化,實現政府機關的“親民性”,改善干群關系。
政府持有開放之心,有向社會公開、透明之情,這當然是好事。但親民是親民,改革是改革,并非所有的事情打上改革、開放的標簽就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就一定是值得效仿。
就拿政府機關食堂向民開放來說,初衷是好的,但這種以飯菜內外同價甚至低于市場的價格向民眾開放,其實有諸多不妥之處,只能起到表面的開放,卻無實質性進展,更會惡意破壞市場公平競爭之嫌疑,應該謹慎行之。
眾所周知,政府食堂以價廉物美吸引周邊民眾和農民工前來就餐,但食堂的管理、開辦資源卻是政府出資,屬性仍然姓公。政府食堂主要服務對象是政府工作人員,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好機關工作人員就餐問題,進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而且飯菜中難免會有工作津貼在其中,這種津貼實則是政府工作人員的福利,并非所謂的不正當收入。如果以這種廉價的食譜讓社會得到實惠,不僅會讓政府食堂投入更大,還會因此影響政府的工作效率。
那么,問題就來了,政府食堂的開放,本質應該是從市場的角度上去開放,要徹底甩掉政府辦食堂的根源,引進市場競爭機制,通過競標方式引進食堂經營方。而目前仍然是政府主刀的食堂,之所以物美價廉,關鍵仍然是靠政府財政支撐來實現,政府之財政來源于哪里?僅僅是惠及周邊群眾,這種福利不僅不具備普眾性,也是一種社會的隱性不公平。
再者,如此低于市場價格的飯菜,雖然總量不多,但對市場飲食業的破壞作用卻不小,會打破一定范圍內飲食業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因此,沒有打破政府辦食堂的禁錮,政府食堂開放就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更不具備開放之基礎,亦算不上政府親民的改革之舉,不值得提倡。
(原標題為《政府食堂對外開放,先別忙著叫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