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讓海外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全球化戰略需要蔣凡轉戰跨境
12月6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出內部信,宣布啟動“多元化治理”的新一輪組織升級,任命戴珊(蘇荃)分管大淘寶、B2C零售事業群等在內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而蔣凡將負責分管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和國際貿易(ICBU)兩個海外業務的一層組織,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場的多家子公司,共同形成“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01

中國零售電商接近天花板?
阿里重新布局加碼
隨著整個中國零售商業環境的風云變幻,阿里首當其沖地感受到了市場的壓力,因此也率先大刀闊斧地決定進行大規模的模式調整。
前段時間11月18日,阿里巴巴發布了2022財年第二季度(2021年7月1日至9月30日)的財報。據財報顯示,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總營收為2006.9億元人民幣(311.47億美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為33.77億元人民幣(5.24億美元),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為285.24 億元人民幣(44.27 億美元),同比下降39%。
下降的趨勢反映了阿里切身受到的壓力。現如今,零售電商行業的用戶規模已經接近“天花板”,與此同時行業“內卷”加劇,競爭者此消彼長,各大巨頭電商平臺紛紛瞄準供給側,比拼產品與服務。在這其中,阿里所要給出的行動就是大幅調整自身,在發展中探尋新的優勢。

海外業務版塊發展迅猛
預計是阿里下一個增長主力點?
2019年底,阿里就已經宣布了內需和全球化戰略,在國內業務和國際業務雙開花的愿景昭然可見。因此,這次的調整也是在業務層面上對之前戰略的一次呼應,去做更好的匹配。
而看蔣凡,2016年布局淘寶直播;2017年將淘寶與手淘整合,并出任淘寶總裁,并于2019年3月兼任天貓總裁。2020年4月,因緋聞事件,蔣凡阿里合伙人身份被取消,職級也從M7降到M6。
外界對于此次調整爭論紛紛,蔣凡此次調動是“升”還是“降”?
截至9月30日,阿里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約2.85億,已經不容忽視。2021年7月至9月底的三個季度,跨境及全球商業板塊實現34%的同比增長,超過整個阿里集團的增速約5個百分點,正在成為阿里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可以看出,阿里的下一個增長點就是國際業務,所以,蔣凡應該是被寄予厚望的。
張勇也表示了對于海外版塊業務的期望:“過去幾年,阿里巴巴海外市場增長迅速,海外年度活躍消費者已達2.85億,但距離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公司,距離在潛力廣闊的海外市場有更大作為,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讓跨境及全球商業不再難做?
中國全產業鏈是最大依托優勢
現在阿里的跨境及全球商業,包括速賣通(AliExpress)、國際貿易(ICBU)、Lazada、Trendyol、Daraz等,市場分布甚廣,也同時覆蓋了零售和批發業務。
其中,Lazada是東南亞的旗艦電商平臺,Trendyol是估值已經超過100億美元的土耳其服裝電商平臺,Daraz是覆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欠發達國家的零售電商平臺,
近期,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供應鏈正式啟動第二屆“12月跨境貿易出貨節”。出貨節將推出各類針對外貿企業的訂單服務費、物流、供應鏈金融等各項優惠,幫助中小外貿企業從服務供應鏈要效益,從全鏈路找效率。
2021年以來,全球跨境物流集裝箱運價漲幅高達5-10倍,航空運價漲幅21%,較疫情前翻了近4倍,全球集裝箱班輪準點率較疫情前下跌超過50%,到達歷史低點。
“12月跨境貿易出貨節”期間,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供應鏈將與國際知名物流服務商、世界領先的船東公司合作,推出8條每單減50元國家專線;19條無憂線路滿額返積分;中歐鐵路線路每單立減100元;中美快船線路每單立減150元等優惠。幫助外貿商家在市場物流費不斷攀升的環境下,提供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物流服務,保障物流體驗。
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供應鏈還針對歐元交易訂單進行升級,實現在線訂單的歐元計價、支付掛賬及結算提現功能,支持賣家可歐元提現,無需將歐元匯兌成美元,減少了匯兌成本。
據了解,“12月跨境貿易出貨節”期間,商家可享受一達通代理出口、市場采購出口、自營出口訂單服務費5折、生意貸免息、信用證融資免息等優惠。
來源 | 中國新聞網、騰訊新聞、阿里巴巴
責編 | 電商發布 方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