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了解新一代的中國舞劇嗎?看荷花獎吧
“荷花獎”是中國專業舞蹈藝術領域的最高獎,下設5個子項(民族民間舞、古典舞、現代舞、當代舞、舞劇·舞蹈詩),1997年創建以來已舉辦至第十屆。
11月27日,第十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舞蹈詩評獎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開幕。本屆評獎將持續至12月10日,為期兩周的時間里,5家藝術院團將在這里進行最終角逐。
五部舞劇入圍終評
今年,共有36部舞劇、舞蹈詩報名參選此獎,最終,《杜甫》、《哈姆雷特》、《倉央嘉措》、《家》、《朱鹮》等5部舞劇入圍終評。
四川省歌舞劇院歷經六年打磨,將巴金名作《家》搬上了臺。該劇以男性為主角統領全劇,從高家大少爺覺新的視角,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成都封建大家族的故事。


重慶歌舞團舞劇《杜甫》,將詩人杜甫的一生劃分為四個階段,貫穿其入世——處世——出世的心路歷程,再現了杜甫筆下的唐朝。這也是國內首部以舞劇形式呈現杜甫一生的原創作品。



上海歌舞團舞劇《朱鹮》,展現了一場人與鳥的對話。它用古今對比的手法,講述了朱鹮從遠古農耕時代的生機勃勃到近代幾近滅絕,又再度復蘇的故事。



中央民族歌舞團舞劇《倉央嘉措》,塑造了一位富有生命力又充滿矛盾感的藏族僧人,同時展現了藏區特有的舞蹈、藏戲、民謠、器樂文化。



上海芭蕾舞團邀請英國芭蕾大師德里克·迪恩加盟,首度將莎士比亞筆下最負盛名的悲劇《哈姆雷特》搬上了芭蕾舞臺,不在炫技,而重在挖掘人性。


相較往屆,今年的“荷花獎”在獎項設置上大幅縮減,不再設金、銀、銅三等獎,入圍終評的5部作品將采用現場演出的形式,通過專家評委會討論、推選,產生5個獎項,獎項不分等級,獎項類別、名稱、分配則由評委會根據實際情況討論后投票決定。
評獎期間,“荷花獎”還將啟動“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計劃”,展演《一撇一捺》、《yào》:周莉亞編導的舞蹈劇場《yào》取材源于《雷雨》,融合了舞蹈、話劇、戲曲三種藝術門類;謝欣編舞的現代舞《一撇一捺》,講述了一個關于“拆解”的命題。
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羅斌將攜國家一級編導高成明、楊威、佟睿睿,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王玫等,為青年舞蹈人才進行授課。
另外,本屆“荷花獎”還新增了“舞劇·舞蹈詩創作高峰論壇”,馮雙白、陳飛華、辛麗麗、吳孝明等業內專家,將對舞劇/舞蹈詩創作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不要用外在手段,遮蓋藝術創作自身的無能
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評價說,入圍終評的5部舞劇代表了中國舞蹈界不同領域的最新探索,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在選材上也有拓展性。
“從表演來看,新一代舞劇演員也比以前成熟了,比如,從完成編導交代的動作,到非常鮮明地有了自己的個性創造。”馮雙白向記者舉例,主演倉央嘉措的一位演員就曾去西藏體驗生活,采風組都走了,他還堅持在寺廟里住了一段時間,“這種藝術態度,讓他的表演更加鮮活,更有血有肉了。演員的二度創作是很重要的。”
另外,舞蹈也比以前有了進步。譬如,哈姆雷特是一個富有沉思性的人物,內心獨白很多,這樣一個人怎么用舞蹈去呈現,是新的挑戰,“我們的舞劇已經從單純的對生活的模仿、啞劇式的表達,進步到更符合舞蹈藝術規律,用身體語言傳達人性深處的情感,哪怕是沉思和靜止也可以舞蹈。”
馮雙白也向記者聊起了當今中國舞劇創作的一些不足。
眾所周知,當今的舞劇創作已進入多媒體時代,在舞美、燈光、屏幕上都有了更多輔助手段:“面對這樣豐厚多樣的輔助手段,編導反而要小心,不要把藝術創作的關注點都放在外在手段上,不要用外在的手段遮蓋藝術創作自身的無能。這是必須要小心的。”
另外,編導負責一度創作,演員在二度創作時,應該把創造藝術形象當成最高任務,“不要因為這個演員會這一招,就硬加上去,那個演員特別會轉,就逮個機會讓他拼命轉,舞臺上的一舉一動都應該符合特定藝術形象的創造。”也就是說,為了炫技而炫技的情況,并不鮮見。
馮雙白強調,中國當今的舞劇創作特別繁榮,全國各地都在做,“但還是有危險在里面,數量不能代替質量,真正高質量的舞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談起好舞劇的標準,他說,今天的舞劇能不能在故事上說得通情達理,又吸引人,仍然是一個挑戰,“故事仍然簡單,但可以動人,故事不復雜,但很深刻,這是舞劇應該完成的”。
很多人說,舞劇長于抒情、拙于敘事,對此,馮雙白也并不認可。在他看來,不管是什么樣式的舞劇,都不能回避講故事這回事,只是有的人會講,有的人不會講,“《朱鹮》就講得挺好,它把人和大自然的關系做成上半場,自然被破壞后環保主題上升做成下半場,上半場是人和鳥的關系,下半場是博物館里的鳥和人的關系,這個故事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都能看懂,沒有這樣的故事,朱鹮的動作再美麗,也是不感人的。”
“好舞劇一定是講了好故事,又是舞蹈化的,有人說舞劇拙于敘事,那是因為自己無能,所以才講不清楚,講好了肯定好看。”而說到舞劇生產的各個環節,馮雙白認為中國當前最薄弱的一環是劇本,最重要的也是劇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