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報專訪馮小剛:很多領導干部看完這部電影后會有觸動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后引發熱議,11月24日,人民日報刊發訪談文章,記者獨家專訪導演馮小剛,談這部影片的戲里戲外。

這才是真正的現實故事
記者:《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電影,我看小說的時候就覺得拍攝的難度挺大的。一般人都會知道這是個挺敏感的題材,您是怎么想的?
馮小剛:小說出版以后我就想拍電影。當時我就想,關鍵是要有個抓手,怎么來解讀這個故事。我覺得可以緊扣著依法治國這個理念,這是一個關于干部要不要有擔當的故事。
現在很多電影是在拍現實,但其實跟現實不發生關系,都是面兒上的東西。《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題材無疑是和我們的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的。我也參加了文藝工作座談會,這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文藝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記者:對于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最后得出的結論,甚至形成的輿論走向都不一樣。這本小說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馮小剛:我部隊轉業之后在機關里待過,這么多年我也跟各級機關打過交道,我覺得劉震云寫得特別生動、準確,也沒有任何放大。這作品里沒有任何一個壞人,就像我們最后的臺詞說,各級官員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刁難李雪蓮,但為什么這事越辦越糟?李雪蓮走了還有王雪蓮、劉雪蓮……我覺得這里頭的東西特別有意思。
記者:您認為這里頭最諷刺的點是什么?
馮小剛:中國幾千年的人情社會,從人情社會的邏輯出發,李雪蓮覺得法院像個騙子。她為什么要找領導呢?這也是人情社會的產物,她認為中國的官管著法院呢。
劉震云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觀察有他特別獨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寫困境,這個文學上的反差使作品變得不同尋常。其實看他的這本小說我是覺得處處會心,我捧著這書看的時候,腦子里各種形象全出現了,覺得這可以拍得妙趣橫生。
用喜劇的形式包裝嚴肅的思考
記者:如果從藝術的通感上來講,劉震云小說的一些處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電影是類似的。雖然有人說您近年來的電影跟之前的賀歲喜劇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樣了,但其實我覺得您之前在拍喜劇、拍賀歲片的時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電影語言的包裝下進行一些很嚴肅的思考。
馮小剛:其實《私人訂制》里好多就是這樣,一個司機非常想當一天官,一個導演特別想媚一次雅……嬉笑里頭還是有很多我們想諷刺的東西。
幽默這種東西,大家接受起來比較輕松一點,可是它里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劉震云這個小說從頭到尾很多細節、很多臺詞,非常寫實,但你會發現它整體有一種荒謬感。就像他說的,一個人在前邊兒撒芝麻,一萬個人在后邊兒撿芝麻。這是一個很寫實的故事,這個荒謬感怎么去表現,作為導演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所以最后我覺得應該把它拍成一個圓的。
記者:拍成圓畫面,我在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像是拿著一枚目鏡在看一則寓言。
馮小剛:沒錯。我把它拍成圓的有3個原因:一是從美學的角度上說,這讓我覺得多了一種可能性;第二,我覺得從這個形式和這個內容來說,圓的東西會和現實有一種間離感,我希望觀眾能感到這是說了一個故事;第三,這個故事非常中國,其他地方不太發生這樣的故事,南宋時期有一些很典型的團扇繪畫,這個故事放在這圓里頭講,實際上有一種中國山水的意境在里面。
記者:您的電影語言、鏡頭語言始終跟演員或角色保持著一種距離,讓觀眾自己去看,自己去想,這種表現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嗎?
馮小剛:我的依托當然還是小說。小說提供了這樣一個結構和人物關系,我就會按著這個來。
其實我們看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并不是特別理性地說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別感性的。看到這個小說的時候我就是覺得它幽默,而這個幽默還不是我們過去看的喜劇那樣,要么是歡樂度比較高的、可笑的,要么是港式喜劇、上海滑稽劇那種靠誤會法和夸張的表演來搞笑。這個電影的幽默感來自于故事背后的理兒。看完這個電影我會想,這個理兒它怎么是這樣的,為什么會這樣,這很有意思。
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記者:這兩年的國產喜劇電影明顯比前幾年多了很多,但還是會覺得看完之后、笑完之后很難再讓人思考一些東西,總體來說還是缺少有分量的內核。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里講了一個道理,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電影里這些官員里哪怕有一個認真對待李雪蓮這事,都不至于走到這一步,但每個人都想推諉,每個人都想怎么臨時去把這事堵一下,出現問題之后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事對我的烏紗帽有影響”。
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一些官員在辦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不會受到責難,就是我們說的膽小怕事,其實說到底這種干部就是沒擔當。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的干部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而我認為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污還厲害。最大的腐敗就是不負責任,而且是用負責任的面目出現的,它的本質是只對自己負責,對黨和國家的事業是不負責的。我覺得很多領導干部看完這個電影后會有觸動、有思考、有啟示,擔當對于一個干部的重要性,這是這個電影的重要意義。
(原題為《幽默背后有道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