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軍報評論:領導干部有時多點土氣并不是壞事,土氣能夠長士氣
不久前播放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中,北京市委原副書記呂錫文,在西城區工作時,別人說她很土,她并不是太在意。然而,隨著職位的提升,她逐漸在乎別人對她服飾、首飾、皮包等外在東西的評價,而且身邊形成了幾個很時尚的小圈子:網球圈、養生圈和紅酒圈。呂錫文離土氣遠了,卻離監獄近了,最終身陷囹圄。
對領導干部來說,到底是土氣一些好還是洋氣一些好,很難作出定論。因為工作性質不一樣,交往對象不一樣,公眾期待不一樣,有的崗位宜于西裝革履、接軌國際,而有的則宜于入鄉隨俗、簡單樸素。同是一個領導,在這個場合土氣就好些,而在另一個場合則不合時宜。就如同鋼琴與二胡,演奏風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關鍵要針對不同的觀眾選擇合適的曲目。
領導干部有時多點土氣并不是壞事。土氣能夠接地氣,端端百姓的碗,睡睡農家的炕,說在一塊干在一塊,自然能夠心貼心;土氣能夠長士氣,領導干部擼起袖子作示范,一身泥土一身汗,就是最好的感召最好的動員;土氣能夠長才氣,領導干部撲下身子,放下架子,以群眾為師,就能夠提高看問題的眼力、謀事情的腦力、察民情的聽力、走基層的腳力。
土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昨天一個土得掉渣的領導,也可能人一闊臉就變。土氣并不是所謂的標簽,一個外表土氣的領導,也可能是脫離群眾的土豪。像泥腳書記鄧平壽、草帽書記楊善洲等一個個領導,深受群眾愛戴,就在于他們穿著上有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骨子里有一種深深的百姓情結,讓群眾“一看就是自己人”,從內心里愿意相信、接納和認可。
軍人自有軍人的樣子,軍人自有軍人的氣質。今年夏秋之交的抗洪大堤上傳唱著一首歌:“滿身泥巴的兵,情系百姓的兵,踏平泥濘,鐵骨錚錚……”滿身泥巴的兵自然土里土氣,但群眾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這些滿身泥巴的兵和當年那些爬雪山過草地的兵、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兵、抗震撲火抗非典的兵一樣,都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兵,都是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兵。
由此看來,只要能夠得眾心,土氣多點也很美;只要能夠打勝仗,土氣多點又何妨。
(原標題為《土氣多點又何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