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張競生:一紙初開性教育

李梓
2016-12-06 14:14
来源:澎湃新聞
私家歷史 >
字号

人生開局

張競生

張競生出生于1888年2月20日,其家族是廣東饒平的大家族,其父雖然不是很富,但家里三代華僑,頗有積蓄。家中人為了使他成才,一路供讀,1907年,他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前途一片光明。不要小看這所“小學”,實際上是兩廣總督岑春煊督辦的軍校高等課程,學制三年,與張競生同班的陳銘樞、陳濟棠,后來都是赫赫有名的廣東王。

軍校學生吃飯是以班級為單位,八個人一桌定量。為了遏制搶食風,張競生和另一位同學王鸞出面,把最能搶的八個人編在一桌。這八個人鬧起來,驚動了校方,為了這個小事情,就把張競生和王鸞開除了。

一晃眼到了1910年,張競生進了京師大學堂。這年4月,汪精衛刺殺滿清攝政王震驚全國。汪精衛入獄后,陳璧君聽說他有革命信念,找人聯絡他,商議如何營救汪精衛。張競生雖然有革命信念,但卻沒有謀士的頭腦,這個忙沒有幫上,還是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挽救了汪精衛。

此間張競生參加了同盟會,并參與了若干暴動、示威活動。雖然之前營救汪精衛并無建樹,但張競生與汪精衛的交情還是建立了起來,汪精衛推薦張競生為南方議和團秘書,協助南方軍政府與袁世凱議和代表唐紹儀 進行談判,談判結果就是著名的清帝退位、全面停戰、舉袁世凱為大總統。后張競生據此寫下一篇重要的歷史回憶錄《南北議和見聞錄》。

留法博士

南北和談結束后,孫中山接見張競生,問他是打算進入政府做官還是從軍。張競生的回答是,希望能出洋留學。孫中山滿足了他的愿望,1912年10月,張競生以中華民國第一批官費生資格,與宋子文、譚熙鴻、楊杏佛一起,前往法國留學。

1924年3月,廣州,張競生(左)與孫中山先生

從1912年至1919年,張競生先后在法國、英國留學,直至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外,他在歐洲的這若干年,先后邂逅幾場愛情,雖然沒有修成正果,卻給他留下了綺麗的回憶,歐洲對性的開放與自由,影響了他的一生。至1950年代,張競生執筆《十年情場》,回憶了在歐洲的情與性的經歷,讀起來唯美而又至情至性。

正是這段難忘的經歷,使張競生注重于西方現代愛情、生育、性欲及相關社會學說的研究,對盧梭的學說和孔德的情感社會學更有興趣,并將之籠統地稱為“美的學說”。1919年4月8日,張競生以《關于盧梭古代教育起源理論的研究》通過論文答辯,獲得法國里昂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在北大的黃金時代

1920年,張競生學成歸國,在廣東待了幾個月的時間,其間干了兩件“蠢事”,一件是向陳炯明提交了他歸國途中寫的報告,核心內容是主張避孕節育,提倡每對夫妻只生兩個孩子,妻妾眾多的陳炯明說他是“精神病”。第二是在當地報紙寫提倡避孕節育的文章,又在學校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開設游泳課,被守舊勢力取了一個綽號“賣春博士”,連在潮州的中學校長也當不下去了。

同年10月,他接到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聘書,邀請他為哲學系教授。這對他而言無異于找到了一塊圣地,“開始奏響他學術生命中短促但最華彩的樂章。”(其子張超語)

當時的北大,經蔡元培接手三年,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以及“教授治校”的制度,正是民主之風盛吹的黃金時代。張競生從1921年至1926年,先后在北大主講行為論、邏輯學、風俗學、孔德學說、社會主義、行為論史、邏輯學史等課程。此外,還在中法大學、北京孔德學校教授實驗哲學課程。在群星閃耀的北大教授中,他與胡適是最年輕的兩個教授,一度春風得意。

張競生關于節制生育、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的主張,于整個社會來說是驚世駭俗、有傷風化倫常的言論,但在西風東漸的高等知識分子內,卻被理解為社會進步、婦女解放、生育健康的必然之路,蔡元培、胡適等人都曾為之鼓吹。

此外,他與李大釗交好,兩人曾一起發動“非宗教運動大同盟”,張競生被推舉為主席,李大釗為執行委員。

哲學博士張競生在北大時期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學術著作《美的人生觀》和《美的社會組織法》

愛情大辯論

張競生在北大有個同事叫做譚熙鴻,是北大的首任生物系主任。他的妻子陳維君是汪精衛妻子陳璧君的妹妹,1922年突然病逝,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陳維君的妹妹陳淑君此時準備報考北大,看到姐夫的窘況,同情憐愛之心大生,兩個月后,與譚熙鴻結了婚。誰料婚后,陳淑君先前的戀人沈厚培鬧上門來,被譚教授轟出去后,暗生一計,投書《晨報》,稱與陳淑君早有婚約,指責譚熙鴻奪人所愛,有傷風化。民國的特色就是吵架動輒見報,無論家事國事。陳淑君一看,也在《晨報》上發表聲明,說她和這個姓沈的根本就沒有婚約,稱她與譚的婚姻是個人自由、雙方自愿。

本來,這個事與張競生毫無關系,但張教授此時卻展現了他“學術呆”的天賦,也在《晨報》上撰文一篇,題為《愛情定則與陳淑君女士事的研究》,從學術角度上剖析這件事情與愛情定則的驗證,核心就七個字:愛情是有條件的。張競生列舉出依附于愛情的條件共有六項內容:感情、人格、相貌、才能、名譽、財產。條件愈完全,愛情愈濃厚。并說,真正講愛情的人,無論初交還是久婚,必須時時刻刻改善提高彼此相愛的條件,一來可以得到愛情時時進化的快感,二來可以拒絕敵手的競爭,同時,夫妻在生活上、道德上也有巨大的影響。他同時解析歐美夫妻關系,維持在一種彼此相互勉勵向上的相敬如賓,因為他們知道愛情是可變遷的,夫妻是朋友關系的一種,是可以離開的。

張競生的這套理論,在女人還普遍是男人的附屬物的中國社會,引發了無數人的怒火和批駁,讓本來已經快平息下來的事件又進入新的風暴核心,讓他的朋友譚熙鴻夫婦更加難堪,這正是他不知人情世故之處。

在報紙的刻意炒作后,此事件一直沸沸揚揚持續了三四個月,在大辯論的最后混亂階段,連魯迅都出來呼吁停止這場爭辯,而張競生卻認認真真地準備了一篇長達四萬字的公開答辯,將其若干年來對愛情的研究集大成,作為此事件的結束。

中國第一次性調查

關于愛情有條件的大辯論,只是張競生學術主張中的一項,亦只是他的學術主張引起風波中的一小項。

1925年張競生出版了《美的人生觀》,提倡“性格剛毅、志愿宏大、智慧靈敏、心境愉快的人生觀”;主張學習美國的經濟組織法和日本的軍國民組織法,認為這樣可以使中國“臻于富裕之境”,“進為強盛之邦”。《美的人生觀》先是作為北大教材印行,1925年發行全國,多次再版,成為暢銷書。張競生受此鼓舞,又出版《美的社會組織法》一書,并于1925年冬天進行了中國第一次性史調查。

張競生時任“北大風俗調查會”的主任委員,在擬定要調查的30多項社會現象中,其中就有性史一項。此時,英國性心理學家藹理士出版了六大本性心理叢書,讓張競生心生羨慕。在法國留學的歲月里,張競生習慣了性的解放與自由,反觀中國在禮教下的束縛,張競生有意去觸碰這個禁區,以啟迪民智,提高中國的婚姻質量。

比亞茲萊的畫作《月亮里的女人》,曾用做《性史》封面

在此背景下,由他設計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性史調查開始了。張競生在問卷中提到的問題,涉及私人性生活的種種:你從幾歲知曉兩性的分別?幾歲春情發生?初次的情況如何?之后又怎樣?對于異性的心理,興趣厚薄,等等。最后是“事情當求真實,不可杜撰,因為這是性學研究”。

征文發出后,得到全國各地回稿300余篇。張競生從稿件中挑選出七篇,作者均為當時在北京讀書的大學生,認為其內容坦誠可信,又在每篇后輔助點評,介紹眼前心得,解答作者的疑惑,一并收錄在冊。不久,這本小冊子取名《性史》,以《性教育叢書第一集》的形式出版。印數只有1000冊。按照張競生的計劃,以后還要繼續調查研究以及編印續集。

再版的《性史》,當年是限未滿18歲者禁止閱讀但卻風靡全國

瘋賣全國

而此書引起的轟動,著實出乎意料。據林語堂雜文載:“出版之初,光華局的兩個伙計,專事顧客購買《性史》,收錢、找錢、包書,忙個不停。第一二日,日銷千本。書局鋪面不大,擠滿了人,馬路上看熱鬧的人尤多。租界巡捕用皮管灌水沖散人群,以維持交通”。

《性史》一出,全國各地盜版成風。據1926年8月3日《民國日報》載,光在廣州已經售出五千余本,書店更向上海訂購了五千本。報道中說:“書尚未到,已為各校學生定盡。以城北及城東兩女小學生為最多。自從看了性欲博士的《性史》后,一班青年男女,弄得好像飲了狂藥一般。”

張競生從此這“性欲博士”的帽子,就摘不下來了。

《性史》的泛濫,給書商看到了一條賺錢的康莊大道,除盜版本體外,邀人捉刀寫續集,或者出版類似題材書籍,充盈于市。單幾大城市統計,《性史》就賣了數十萬本,而真正由張競生出版的,只有那區區一千本,且稿費只有200元,已經分給了七個作者。冒名盜版給張競生帶來了數不盡的名譽災難,讓他在全國名聲掃地。以1926年為界限,之前的張競生一直是意氣風發的年代,此后就是落入萬丈深淵,深受無處不在的討伐。

胡適、桑格夫人和張競生(右) 桑格夫人在西方提倡的節育運動取得了成功,而中國的張競生卻慘敗了

如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講,《性史》的流行實可稱為中國現代性教育普及的開端,對于受到現代科學啟蒙的新一代,以一種新的科普形式取代《西廂》、《紅樓》等文學作品,成為枕邊書,是一種必然要發生的流行。而這一幕竟然以這么一種粗暴簡單的形式鋪開,實在是令人猝不及防,其引發的社會反應,此時全堆積到一個人身上,《性史》的編者張競生被冠以“性欲博士”的罵名,為全中國“正人君子”所唾罵。

張伯苓告查《性史》

在《性史》泛濫之時,天津大、中學校的學生,幾乎到了人手一冊的場面。南開學校校長張伯苓發現其對學生影響極大,遂召開全校大會,親向學生訓話,宣布凡發現讀《性史》的,要給予記大過或斥退的處分。此后又一紙公文告到京津警察廳,要求查禁《性史》、《情書一束》等五種“淫書”。此后,學校又組織突擊搜查,凡學生藏書中有“愛”字樣的可疑書籍,一律收走。

張伯苓是天津南開的奠基人,著名的教育家,以他發出如此過激的行為,可知《性史》一書,確實對青年學生教育形成了沖擊。此后的泛濫雖非張競生所為,但這股風潮的源頭卻在他這里,張競生實則難以言清。

為平息是非,張競生通知書店,除最初的1000冊外,不可再印,又廢除了出版第二集的計劃。然后,此后的數十年,中國乃至海外的地攤上,仍然處處可見《性史》第N集。張競生的兒子張超說:“1980年,我在海外的一家書店里竟然看到了《性史》第十八集,有朋友告訴我,他在海外的書店里,還看到了《性史》第二十三集。”

多達N集的“續集”,都是托名張競生的偽作

在《性史》風波后,張競生反省其原因有二:

其一,《性史》雖然是效仿藹理士的專著,但藹理士的書是將嚴肅的討論作為正文,而將個人性史作為附屬參考資料。而他自己在編輯《性史》一書時,有失重心,對科學方法的結論不足。

其二,《性史》的作者皆為實錄,普遍有“小說式”的毛病,尤其是第一篇小江平的《初次的性變》,有違道德倫理,描述極為露骨,“不免涉入淫書的一類了”。

張競生沮喪地寫道:“性學博士”的花名與“大淫蟲”的咒罵,是無法避免的了。但他畢竟是學哲學的,善于自我排解:“哲學家應有他的態度,就是對不應得的名譽與毀謗,都不必去關心,但自痛改過與竭力向上。”

張競生是大有學問的智者,凡智者內心堅持,不容易為外物左右。這也就是人們說的“天真”、“不懂人情世故”,或稱為“騎士風范”。

日本于20世紀30年代將之翻譯出版,冠之以“中國第一本真正的性史”的贊譽。

南下上海

1926年,受《性史》事件的影響,張競生在北京的日子極難熬。加之張作霖攻入北京,蔡元培去職,北大也不再是桃源。當時張繼在上海籌備上海藝術大學,邀請他南下。到上海后不久,上海藝術大學卻因經費不濟停辦。

此后,張競生于1927年創辦《新文化》月刊和美的書店,繼續創造平臺,宣揚其“美的主張”。

《新文化》創刊號即拋出對“婦女繼承權”的討論并發動贊成者簽名。內頁中有一篇張競生自己寫的小文,是反對處女膜崇拜的,此文直接導致該書被洋人巡警冠以“淫書”查處罰款。此后辦了七期,《新文化》月刊便被停刊。

張競生的《新文化》月刊前兩期

同時,張競生還由同鄉投資,創辦了美的書店,他結合歐美書店特色,整個書店布置優雅脫俗,在書店二樓設計了一間咖啡屋,并提供各種報紙供讀者閱覽。此外,他還雇傭了一批年輕女店員,這對清一色的男性店員的時代來說,沖擊力實在太大了。

據說,書店開張那一日,人山人海,店內書籍被購一空,來這的人小半是沖著女店員來的,多半則是專程來一睹“性學博士”的廬山真面目。

當時在暨南大學念書的溫梓川說起對張競生的印象:“我們在那里等了不久工夫,張競生果然從外面進來了,他的個子并不昂長,只是很壯碩,跑路也是雄赳赳的,有點像歐洲人那種高視闊步的神氣。大概四十多歲的樣子,紅光滿面,神采斐然。……我們告訴他,我們很喜歡讀他主編的《新文化》月刊,他點點頭。我還問他,他編的《性史二集》、《性藝》等書,為什么不在美的書店出版。他告訴我們,那些多是一些下流胚子冒用他的名字亂搞的東西,并不是他編的。說著還慨嘆他的著述想不到會得到這樣相反的影響。”

禁止與流行

美的書店生意紅火,讓張競生心情愉快,并于1928年制定了一個大規模翻譯外國圖書計劃,計劃每5年翻譯一批圖書,逐步銷售,取得利潤并再翻譯下一批圖書。為此,他號召國內文化界普遍參與。

計劃未曾施展,他與美的書店就被人告上法庭,理由是銷售淫書,而被指為淫書的,是英國性心理學家藹理士一套被翻譯為中文的學術叢書。美的書店,前后遭遇起訴五六次,每次都由租界的外國檢察官審理罰款。

溫梓川說:“張競生開辦的美的書店,生意雖旺,但是官司卻打了十多次。每次開庭,報紙上總是連篇累牘地大事渲染,張競生的名氣能夠那么響亮,那么家喻戶曉,這未嘗不是一個原因。”

“美的書店”開業通告

從1926年至1928年,張競生以一種非正面的形象,反復被媒體惡炒,而那本薄薄的小冊子則一直被反復盜版,發行遠至海外。如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雖然張博士名聲掃地,但同時也以一種令人驚訝的速度,為國人打開了性教育這扇門。由此產生的社會動蕩和影響,加于一人之身,而張競生卻硬扛了過去,實是硬漢騎士。

此后同業攪亂,上海郵局又停辦書店郵寄業務,幾經折騰,書店只好關門。但他雇傭女店員的創舉卻為上海商界所效仿,漸成風氣。

筆戰攻伐

《性史》風波后,在上海,張競生與周氏兄弟交惡,雙方相互攻伐。魯迅專門攻擊過美的書店雇傭年輕女店員的事,“店內盡是臉白貌美的店員”。另外一篇則說:“張競生的主張要實現,大約要到二十五世紀。”

魯迅先生沒有見到臺灣檳榔女郎的盛況,不然也不會這么尖刻。而且,上海的商店從此也逐步地開始雇傭女店員。而那個二十五世紀的預言,則是大大失策,如今才21世紀,可誰還看《性史》這么老舊保守的書,性學教授都直接上電視大談其談,其尺度和底線早掉到海溝里了。

知識界對張競生的態度,以周建人為典型,《性史》出版前,周建人屢次挺身為張競生維護,而《性史》風波逐步席卷全國,成為全國“正人君子”一統的唾罵對象后,周建人也逐步地認為張競生過火,在主辦刊物上對張競生的人品、私事等進行貶詆,著意進行打壓。

民國時候,知識界相互打嘴仗,直至掀別人的家底,無限夸大別人的短處,相互如潑婦罵街般無理智地謾罵,實是風氣。周建人掀張競生的家底,實是掀到了他的痛處,因此時他正在面臨家庭破散的風暴。張競生破天荒也著文痛罵周建人媚日,在家穿日服講日文娶日本老婆等等。罵完之后,張競生回顧之時頗為后悔,覺得自己當時心智迷失。

1928年,發生了另一件事,是張競生在書店關張后,一家三口去杭州散心,讓前北大同事、時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蔣夢麟知道了,大發官威,著令警察把他逮起來要審判。原因是蔣夢麟認為張競生給北大抹黑:“我們以前在北大請他當教授,是請他教哲學的,他竟這樣搗亂,所以非懲治他不可。”后經張繼保釋,才將其放出。

讀者或不明白,同為北大教授,為何蔣夢麟如此不待見張競生,作為留美博士,蔣夢麟在蔡元培時代,就實際參與校務管理,有隱形校長之稱。此事發生一年后,他又將北上擔任北大校長,收拾蔡元培離任后的亂象。他任校長,又沒有蔡元培的威望,故改變了教授治校的方針,改為校長治校。蔣夢麟重實務而不重自由,實是有官威。而此事,也可見張競生處境之惡劣。

歸隱故鄉,躬耕田園

受此牢獄之驚后,張競生決心回廣東。當時的廣東省政府主席陳銘樞,是他在黃埔的同班同學。陳銘樞知道老同學的困境,資助他去歐洲散了幾年的心。張競生在此間,翻譯了盧梭的《懺悔錄》、《歌德自傳》等書。

1933年,他再次回國,此時主持廣東政府的是他在黃埔小學的另一位老同學陳濟棠。陳濟棠邀請他到省府任職,張競生不想當官,只想選擇基層農村做經濟實驗,陳濟棠遂給他掛了一個空職:廣東省政府實業督辦。

此時張競生婚姻破裂,身敗名裂,形單影只,中山大學校長鄒魯給他介紹黃冠南為妻子。人到中年的他突然找到了家庭的安寧,他的這段婚姻甚為和諧,一連生了五個孩子。有朋友諷刺他在中國首倡節育,自己卻未能身體力行,他也不以為意。他的兒子張超回憶其父說:“天真率性,整日為饒平地方經濟發展跑來跑去”,又說“私生活嚴謹認真,完全不像某些人想象那樣”。

1947年張競生(戴帽者)在金邊

從1933年起,張競生專注于鄉村經濟試驗,人稱北梁南張。他在家鄉饒平修公路整農務,讓家鄉人著實感謝和尊敬。作為饒平數十年唯一的一個博士,當地人不稱他的姓,而只稱博士。當時也有人邀請他主持教育事業,但每次都因為他主張男女同校等西式教育而夭折。直至1970年去世,他再也沒離開過廣東。

回顧其一生,張競生說:“凡思想家類多受詆于當時,而獲直于后世。”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我的歷史”,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真人百家乐官网蓝盾娱乐场| 金榜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3珠路法| 真人游戏下载| 百家乐官网二代理解| 澳门百家乐官方网站| 博彩百家乐官网后一预测软件| 尊龙娱乐| 狮威百家乐娱乐平台| 58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网上娱乐| 威尼斯人娱乐城地址lm0| 电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投注网中国| 姚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官网网址| 百家乐官网连闲几率| 申博太阳城官网| 在线百家乐安卓| 百家乐官网赌场赌场平台| 免费百家乐官网游戏机| 怀柔区| 在线水果机游戏| 百家乐两边| 太阳城百家乐群| 旧金山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怎赌才赢钱| 赙彩百家乐游戏规则| 百家乐官网扫描技术| 昭通市| 菲律宾太阳城88| 迪威百家乐娱乐平台| 百家乐娱乐全讯网| 百家乐官网哪里可以玩| 百家乐官网棋牌外挂| 辽中县| 现金百家乐官网伟易博| 凯旋门百家乐官网技巧| 百家乐官网台布21点| 香港六合彩公司| 百家乐押注最多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