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你該了解一下“幫信罪”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你聽說過這個拗口的罪名嗎?如果你還不知道,就很容易觸犯這一刑事罪名。
這個“陌生”的罪名現在竟然成為中國的第四大刑事犯罪,在它前面的是危險駕駛罪、盜竊罪、詐騙罪。今年1-9月間,全國檢察機關起訴幫信罪的人數達79307人,同比去年增長21.3倍!
這是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一個罪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即可以構成此罪。簡言之,為網絡犯罪提供支付結算等幫助,就可能構成犯罪。
要看到,嚴厲打擊猖獗的網絡詐騙犯罪,需要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打擊網絡詐騙后的灰色銀行卡交易,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在司法實踐中,不少年輕人,特別是在校學生,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把自己銀行卡、手機卡出借給他人使用,或者在暗網上出售銀行卡,被網絡犯罪分子借來洗錢、轉移資產、逃避司法機關打擊。雖然,幫信罪的犯罪主體,沒有賺到幾個錢,甚至認為只是“幫朋友忙”,但是社會危害巨大。
按照相關司法解釋,個人出售5個銀行賬號、網絡支付賬號,就可以構成犯罪,希望公眾能認識到租借、出售、“代辦”銀行卡問題的嚴重性,一旦銀行卡被用于犯罪,就可能觸發刑事責任,這不是危言聳聽。
目前,銀行業也正在開展“斷卡行動”。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發出通知,對不符合規范的“睡眠賬戶”,以及同一客戶名下的“超量賬戶”進行清理。連續兩年未發生主動交易、沒有簽約關系的借記卡、活期存折等個人銀行結算賬戶都可能被納入清理范圍。銀行會主動通過電話、短信、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渠道聯系客戶,進行清理。
希望大家能積極配合“斷卡行動”,這不僅是配合銀行的工作,也是在切實降低自己的法律風險。長期以來,各家銀行跑馬圈地,搶著讓用戶開卡,特別是之前很多人在辦理交學費等業務時“被開通”了很多銀行卡。據統計,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中國人均持有銀行卡6.45張。這些“失控”的銀行卡都是潛在的法律風險,一旦被人用于犯罪活動,對于持卡人就會有很大的法律風險。
要徹底杜絕網絡詐騙犯罪,就要打擊上下游的灰色銀行卡、電信卡租借業務,相當于放干了水池才讓“大鱷”現身。近期,司法機關嚴打幫信罪,起訴人數同比增長21.3倍,以及銀行業開展“斷卡行動”都是為了“放干池水”,讓網絡詐騙無所遁形。對公民個體來說,好好整理一下名下的銀行卡,別被犯罪分子利用了。幫信罪的名字雖然陌生,但離我們并不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