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北承德退休民警入年度法治人物候選,曾助推許金龍冤案平反

在許金龍三哥許金森看來,弟弟案件能夠平反,劉廣智在其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65歲的劉廣智是河北省承德市一名退休公安民警。6年前,劉廣智曾多次前往福建許金龍案的案發現場,做了大量模擬實驗,并在2012年作為委托人向福建省檢察院提出申訴。隨后他退居二線,專業律師團接過該案的申冤“接力棒”。2016年2月,福建高院再審宣告許金龍等4名原審被告人無罪。
2016年11月11日,由全國普法辦、司法部、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16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名單中,也出現了劉廣智的名字。
“他是警察,退休之后仍然始終關注公平正義。他是患者,癌癥病痛沒能阻止他為百姓奔波。他是熱心司法服務的志愿者,用一顆熱心為別人傳遞溫暖。”——在候選人簡介中,主辦方如是評價劉廣智。
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他說,從小生活在公檢法大院里,受此影響使他成了一名警察,從警后任職多個部門,把關疑難案件,積累了經驗;退休后走上為基層群眾提供法律援助之路,覺得“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接觸許金龍案后,他重走犯罪現場,并親自進行“窒息”模擬實驗,寫了20萬字的申訴材料。
在他眼里,辦每個案子都需要腳踏實地,到現場調查,這樣的結論才能更接近真相。
[對話]
從警時曾把關疑難案件
澎湃新聞:您是什么時候得知自己成為法治人物候選人的?
劉廣智:我是前一天才知道這個消息,知道后我覺得很高興,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支持,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公安隊伍培養我,能夠給社會盡點微薄的力量已經感到很高興了。
澎湃新聞:你退休前是承德市一名人民警察,你是什么時候進入警察隊伍的,干了多少年,是負責哪些具體的工作?
劉廣智:1986年成為一名人民警察,進入警察隊伍我先后在基層、刑事、治安、法治、獄審、110等7個部門待過。我過去的很多工作經歷都是放在疑難案件的把關上面。
澎湃新聞:2002年因病退休后心情是怎么樣的?退休之后有什么不適應的嗎?
劉廣智:心里面有種失落感,但也沒辦法,有癌癥得治療。退休后,從忙碌的工作中閑下來還是有點不適應。
從小在公檢法大院里長大
澎湃新聞:第一次幫助社區老大爺免費提供法律咨詢,你還記得幫他解決了什么事情?
劉廣智:他的案件是屬于鄰里糾紛,造成輕微傷害,到派出所去報案,派出所沒管他。后來告到法院去,他也不懂法,被撤訴了。他就跑到社區服務中心哭去了,我那時剛好在安定門社區服務中心給他們做法律顧問。
我一聽,這事是典型的民事糾紛啊,就說我去幫你打這個官司。后來就打贏了。因為這位老大爺,更多人認識了我,更多人找我辦事情了,我才走上了這條路,找到了自己更想做的事。
澎湃新聞:是什么原因讓你走上為基層群體提供法律服務的道路呢?
劉廣智:這與我小時候受的教育、家庭的影響有關。小時候我就住在公檢法大院里,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從小聽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這不是空的口號,這種東西植入到人的血液當中,所以它就自覺不自覺支配著人的行為,在過去就是受到這種教育出來的,確實自覺不自覺地就去做了。
澎湃新聞:十幾年過去了,你為人提供了多少免費咨詢及幫助呢?
劉廣智:記不得了,這個數不清,法律咨詢我是不收錢的。有的通過電話咨詢,有的當面咨詢,咨詢的人來自全國各地。
腳踏實地、現場調查才能更接近真相
澎湃新聞:從公安系統走出來的你,過去的工作經驗讓你有了哪些影響?
劉廣智:腳踏實地,到現場調查,向案發現場的老百姓核實,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去總結,最后再下的結論才能更接近真相。
最近在做一房產糾紛的案件,把房屋現場都看了,東南西北坐標也都看了,一對比就看出了問題。一些法官、律師都是看書面材料做判斷,有些時候現場更能說明問題。這些都是公安系統把我培養出來的。
澎湃新聞:做法律服務,有什么是你不足之處,是如何去學習的?
劉廣智:好多都是需要學習的,就去書店查閱資料,買書。每處理一個新的案件,就得去書店一趟,買一兩本書。
澎湃新聞:在一些冤假錯案平反過程中,有沒遇到什么阻力?
劉廣智:部分公檢法、法院內部人員,法律意識不強,責任心不夠,不能一絲不茍地按照法律規定去辦事。有些法官看到一些證據出現了明顯的錯誤,仍舊沒有指出來,遇見這類情況我都會據理力爭。這也說明了咱們國家在平反冤假錯案,防止此類案件的發生在法院系統里還任重道遠。
為許金龍案寫了20萬字申訴材料,親自做“窒息”實驗
澎湃新聞:據了解,在福建許金龍案的平反上你做了不少工作,能簡單介紹下情況嗎?
劉廣智:2010年11月,許金龍三哥許金森、許玉森的妻子唐玉梅在北京上訪時遇到同村的村民許國珍,許國珍就向他們推薦認識了已經退休在家的我。我就幫他們看了卷宗。
澎湃新聞:看到卷宗,第一感受是什么?
劉廣智:第一感受就是:這些個公安做事怎么這么粗糙啊,就憑這些材料就想槍斃人?我用近兩個月的時間,發現有更多可疑的地方。當然,后來我知道造假了。
澎湃新聞:到了事發地,你是如何了解情況的?
劉廣智:因為犯罪現場受到地理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就選擇老人被害的同月同日的9點,用原來的作案工具,按判決書上說的那條路重新走一遍。到了現場,事發的老房子還存在,我就勘察現場,進行了多項實驗。
判決書說,許金龍等人是把膠布貼在被殺害者嘴巴上,造成老人窒息死亡。我當時也親自實驗,往嘴上貼膠布。做完實驗后,我除了感覺有點發熱外,沒有受傷等異常感覺。
澎湃新聞:之后是如何申訴的?
劉廣智:2012年7月,我寫了近20萬字的材料,代許金龍向福建省檢察院、法院提出申訴。2014年,福建省檢察院給省法院發出再審建議書。最后這個案子平反了,我很高興,為受害者及其家屬感到高興。
未來:有一口氣在都會繼續做下去
澎湃新聞:2002年你就身患直腸癌,做這類法律咨詢、援助,對你的身體是否有影響呢?
劉廣智:多少會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吃不消了,身體的零件慢慢退化。前兩天體檢時,心臟出現了點毛病、也有了高血壓。
澎湃新聞:家人支持你做這些事嗎?
劉廣智:妻子非常的支持我,不會過多干涉我做這些事。我在家她就按時的給我做飯、拿藥,她知道我閑不住。我能做堅持做這些事,有賴于她給了我一個穩固的大后方。
澎湃新聞:這次獲獎,對你今后的工作態度和方法會有什么影響嗎?
劉廣智:這個評選,對于我來說是一個鞭策、一個鼓勵,我會繼續一絲不茍的做下去。
澎湃新聞:今年65歲了,你會在什么時候考慮真的退休呢?
劉廣智:只要有一口氣在,我都會繼續做下去,只要我能動我就會堅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