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家奶企被點名檢驗能力不足背后:全面逐批自檢新規推高成本
11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網站上曝光了對包括惠氏、雅培、貝因美以及味全等4家奶粉企業的現場檢查結果,雖然檢查屬常規性檢查,未涉及具體產品,但依然引發各方關注,且4家企業還都在同一個問題上栽了跟頭。
這次檢查均發生在今年5月初,由國家食藥監總局組織的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工作組負責檢查。
惠氏、雅培等4家公司在檢查中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一是環境衛生檢查,譬如在對雅培(嘉興)營養品有限公司(下稱雅培)檢查時發現,準清潔作業區未配置專用工作服,工作人員穿著一般作業區工作服在準清潔作業區與一般作業區兩個區域內活動,存在交叉污染隱患;惠氏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食品(下稱惠氏)準清潔作業區更衣室換鞋間通風、換氣設施通風換氣量不足;在對杭州貝因美母嬰營養品有限公司(下稱貝因美)檢查時發現,相同區域的濕度監測數據不一致,清潔作業區中部分區域破損墻皮的修補處、管道與地面的連接處存在不光滑、不易清洗的情況;杭州味全生技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味全)清潔作業區中的部分墻壁存在不光滑、不易清洗的情況,一臺放置于清潔作業區的灌裝機頂部積塵較多,清潔作業區中的部分清洗室未安裝通風設施,易造成清潔作業區污染。
另一大問題則集中在檢驗能力方面:例如問題最少的雅培也存在未能提供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全項目檢驗能力的驗證報告;貝因美出廠檢驗報告缺少維生素A和亞油酸檢驗項目原始記錄圖譜,且未按要求進行數據備份,硒元素檢驗能力不足;惠氏在檢驗方面的問題更多,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K、硝酸鹽的檢驗能力驗證結果判定錯誤,缺少生物素、葉酸和維生素B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方法需要的部分檢驗試劑,肌醇檢驗能力不足;味全原輔料采購中,維生素C鈉、氯化鉀、牛磺酸未按相關食品營養強化劑要求進行原料驗收等3名檢驗人員在未經授權或無上崗證明的情況下出具檢驗原始記錄,維生素D檢驗能力不足等。
按照國家食藥監總局披露的情況,此次檢查的主要依據之一為2013年末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這也是史上最嚴的乳粉生產標準。在這一標準頒布后,監管部門對企業的抽檢力度也大大加強,包括定期市場產品抽檢從以往的3個月一次到如今每月發布,以及各種不定期的“飛行檢查”,“檢查已經成為常態”,一名奶粉企業人士稱。
正是在上述細則中,監管部門提高了企業對于原輔料把關的要求,提出企業對生乳、全脂和脫脂乳粉、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等實施批批檢驗措施,并首次要求產品出廠應全項目逐批自行檢驗,檢驗報告保存3年。為保證企業的檢驗能力合格,每年要對企業的全項目檢驗能力進行驗證,并且不少于一次。
據了解,在此之前,國內企業雖然對原輔料均有檢測,但檢測項目大多僅限于一些重要指標。“如果要做批批全項目檢測,對于企業來說,成本壓力很大,做一次全項目檢測,費用就要兩萬元。”上海乳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此前向東方早報記者表示,國內奶粉之所以賣得比國外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檢測費用比國外同行高。
“批批全檢,是目前企業比較難以忍受的。”乳業專家王丁棉9日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在國外,監管機構一般委托第三方對企業產品進行抽樣檢測,但國內企業要自己進行全項目檢測,成本非常高。“有些工廠,加上保安300人,卻有100人是做產品檢測的。”王丁棉認為,有些微量元素非常不穩定,兩次檢驗結果很可能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據了解,平均一罐配方奶粉的營養素多達70種,某些微量元素的檢測成本高達數千元。
乳業分析師宋亮則認為,之所以檢驗問題比較突出,也可能存在企業檢測方法與國家檢測方法不一致的情況。在他看來,政府能夠從結果監管轉變為結果、過程雙重監管,是一種進步。“這些企業基本代表了行業里的最高水平,如果他們也存在問題,那么其他企業自然也可能存在各種疏漏。”但宋亮建議,監管部門在發布公告時應更為具體、翔實,這樣才能讓企業信服,也不會輕易引發消費者的恐慌。
在檢查結果曝光后,上述4家企業均在第一時間對外表示,這些檢查中出現的問題他們非常重視,且早已整改完畢。
對于此次曝光,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這無疑顯示眼下國家對奶粉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已經達到有史以來最嚴,總的來說,這有利于行業正向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