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年,鈷還會漲價嗎?無鈷的戰爭幾時休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鈷作為電池重要的元素之一,今年價格一飛沖天,從年初的32000美元/噸到如今突破6萬美元/噸的大關,相關企業也是賺的盆滿缽滿。截至今年三季度,三大鈷企業的凈利潤增幅都超過了100%。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雖然目前還是無鈷難成車的狀態,但是因為全球的鈷礦資源儲量不均、產量稀少,且主要掌握在少數幾家公司手中,鋰電池車的玩家可不想被這小眾的金屬材料卡住命門。
這不,前有全球首富、變臉大師馬斯克宣布為了降低成本,特斯拉電池將在未來走無鈷化的路線,后有電池霸主寧德時代(300750)低調透露“正研發無鈷電池”、LG化學計劃2025年前開發出“無鈷”電池正極材料。
如果說上述官宣主要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那么今年8月,蜂巢能源在宣布其開發的全球首款無鈷電池包正式搭載長城歐拉首款SUV,實現量產裝車,該款無鈷電芯循環壽命可達到3000次以上,能量密度為240wh/kg(詳見長城汽車︱新產品周期元年,兩大心病怎么治?一文)。瞬間又把大家對無鈷的未來拉滿。

那么,鈷對于電池的重要性在哪里?全球鈷資源真的就稀缺嗎?無鈷的道路能走多遠?今天筆者就帶你好好聊一聊。
全球的鈷礦,主要都蘊藏在哪里?
打開元素周期表你就會發現,鈷元素左邊是鐵,右邊是鎳,所以它的主要物理和化學參數與這兩位鄰居相似。鈷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比如硫鎳鈷礦、砷鈷礦等)。鎳和鈷這對親兄弟在一些礦中是相伴相隨的,比如我們在聊鎳礦時提到的紅土鎳礦和硫化鎳礦。
先來看看全世界的鈷礦主要藏在什么角落?
目前世界上已經探明了鈷儲量720萬噸。和鎳礦主要分布在印尼有點兒類似,鈷礦主要分布在遙遠的非洲,剛果(金)占據全球70%以上的鈷礦產量。2019年開始,鈷價持續在不到4萬美元/噸的低位震蕩(主要因為2018年鈷產量增速過快,已遠超需求量),所以剛果(金)人民也放緩了鈷礦產能的釋放。

圖片來源:剛果金央行
去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全球鈷產量僅有14萬噸,我國一共就進口了約9萬噸。今年隨著下游需求持續恢復,產能開始有所好轉。而且鈷礦主要掌握在少數幾個玩家的手中,上游高度集中,前十大鈷礦公司占據著鈷礦總產量的75%。老大哥嘉能可(總部位于瑞士)就吃掉了30%的份額。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鈷冶煉和消費國家,在獲取鈷礦資源上也沒有閑著。去年洛陽鉬業(你沒聽錯,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洛陽鉬業603993)收購世界級剛果(金) 銅鈷礦獲得當地政府的批準,礦區鈷金屬產量為16098噸。再比如華友鈷業(603799),早在15年前就開始布局剛果(金)的銅鈷礦山。

圖片來源:Wind,USGS
先發優勢的重要性,在獲取上游鈷資源這件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那么未來的鈷供給情況如何呢?據研究機構分析,按照目前鈷礦企業的產能釋放速度,十四五這五年,原生鈷供應量將從14萬噸提升至20萬噸,在加上每年淘汰電池回收得到的鈷,整體鈷供應年均復合增速或為8%,增長幅度相對有限。

圖片來源:興業證券研究所
“無鈷化”,牽動著姑爺們的心
鈷的重要性,也是隨著鋰電池車的普及被廣泛意識到的。
鈷的需求主要是分布在電池領域,其中大部分需求集中在非動力電池板塊,比如手機、筆記本電腦之類的。非動力電池這塊,鈷主要以鈷酸鋰的形式存在。未來可能會對鈷的需求有提振的主要是5G手機的推廣,大家對原有手機進行更新換代。其他的場景,筆者想不出太過于美好的增長點。

圖片:鈷在不同領域的需求占比
所以還是將目光放到動力電池上。先說明,鈷只用在三元鋰電池中,磷酸鐵鋰是見不到它的身影的。三元鋰電池中,鎳、鈷、錳三種元素各司其職,井水不犯河水。鈷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倍率性能(就是不同電流下的放電性能)。
在聊鈷未來的需求量之前,我們先看看無鈷化這件事情。提升能力密度,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所以“高鎳低鈷”成了發展趨勢。根據近些年三元電池型號的變化(鎳鈷錳的比例:532、622、811),就可以一探究竟。
2019年3月,寶馬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使用寧德時代811的電池,并宣稱成為全球第一個量產的811電池。而在研究NCA(鎳鈷鋁)正極材料的特斯拉動力電池,鈷含量更是不足3%。蜂巢能源更是狠,直接推出首款無鈷電池,性能可達到811的水平,從而減少對價格昂貴的鈷的依賴。但其產品是否真的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還需進一步在商業化量產后觀察。
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目前來看,鈷,雖然走在無鈷化的道路上,但從未被顛覆。
話說回來,看看鈷未來的需求情況。根據光大證券的預測,鈷的消費量將從2021年的15萬噸上漲到2025年的24萬噸(假設811電池成為未來的主流)。所以,從供需關系上看,2021-2025 年鈷供需仍維持緊平衡,2023年會釋放一波產能,緩解一下供給的壓力,但不管怎樣,鈷價暫時沒有下跌的空間。除非,無鈷電池一騎絕塵,將無數豪強挑落馬下。但目前來看,這個趨勢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誰能站上技術之巔
但是縱觀電池技術的發展歷史就知道,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比京劇變臉的速度還快。主要驅動技術迭代的其實就是三者:
一是成本;
二是安全性;
三是能量密度。
哪家電池廠商能把看似不可能三角形拼好,就能在未來的風口搶占一席之地。
不得不說,技術的選擇就是一場賭博。
最后,引用曾毓群的一句話,“光拼是不夠的,那是體力活,賭才是腦力活”。賭性堅強的他,在鋰電池玩家中脫穎而出,未來,在無鈷化的戰爭中,誰又能笑到最后?值得期待。
以上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