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視頻網站當“教授”的未成年

閑來刷B站,Timeline給老胡推了一個標題為《漫談豐田汽車》的視頻,引起了老胡的注意,點開視頻,自稱“小學生一枚”的少年UP“保守派車迷劉同學”正韻味十足講述關于車的科普知識。
一開始,老胡以為這只不過是這枚小學生照本宣科的視頻,結果“保守派車迷劉同學”狠狠打了老胡的臉。
豐田汽車這一期,“保守派車迷劉同學”直接跳過了大家熟知的陸地巡洋艦、普拉多、酷路澤,直接聊到了它們的鼻祖車BJ。說它的公路性能不好。為啥不好呢,因為它的架構是越野車式樣。越野車的架構,肯定是不適合公路的。因此得出結論,越野架構的舒適性能,就不是很好(以上內容完全參考劉同學斷句,請腦補后食用)。
盡管視頻撲面而來的是“大頭懟臉”風。但“保守派車迷劉同學”的講解依然引人駐足,像所有老師的起手式一樣,端坐在鏡頭前,一只手端起比巴掌還大的水杯,并進行間歇性戰術喝水。表面看來雖老成得不像是四年級的小學生,但這并不妨礙“保守派車迷劉同學”散發魅力,不懂車的人也早已被他內容的有理有據、炮語連珠深深征服。

▲保守派車迷劉同學B站視頻截圖
他們在彈幕里大呼“保守派車迷劉同學”為“教授”,憑借著這種跟真實年齡的反差萌,“保守派車迷劉同學”在9月28日的第一期視頻就斬獲了35萬播放量。10月10日的F1賽車運動播放量甚至超過了400萬。最新一期就是老胡看的《漫談豐田汽車》,目前播放量已經高達556萬,目前“保守派車迷劉同學”粉絲數量也逼近三十萬。
正是這種火到出圈的地步,才讓老胡的B站時間線上出現了這類跟平常看的類型完全不一樣的視頻。

▲保守派車迷劉同學B站視頻合集
當然,在“保守派車迷劉同學”視頻下面還有一個相關推薦,就更厲害了,是一個B站名叫“黃埔之星”,出生于2008年的中學生。這位13歲的中學生主頁里只有一個視頻,是關于英國歷史和資產階級革命,看完《漫談豐田汽車》的視頻,再點進去《聊聊英國歷史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亞于從央視五套的賽車欄目跳到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
而少年UP“黃埔之星”的視頻,其表現形式跟“保守派車迷劉同學”的大差不差,都是懟著鏡頭說大白話。但就是這個只要學過中學歷史都能看明白的視頻內容,卻斬獲了接近650萬的播放量和15萬粉絲,還登上了全站排行榜第一名。

▲保守少年UP黃埔之星在B站只有一條視頻,但播放量將近650萬
或許連這兩位未成年都沒想到,突然就躥紅了,炸鍋的評論區,還不乏廣汽豐田和團團等官方號留下足跡。但接下來事態的發展,他們或許也沒有料到。除了整活的網友和官方號,另外一些自稱專業車迷的UP主,開始幫“保守派車迷劉同學”360度勘誤。

▲保守派車迷劉同學B站視頻評論
甚至有人發出數十分鐘的糾錯視頻,一一解析。

▲UP主IBDeutsch針對保守派車迷劉同學B站視頻的糾錯
也有人質疑背后是不是有網紅公司,并開始對少年UP的未來表示隱隱擔憂,他們說“不知今后對少年UP會不會有新的政策,扶持或者審查都可能。”


▲UP主窩法不敗之年和UP主不會開車的老司機JOKER提出是否有推手質疑,以及對少年UP未來的擔憂
也有人擔心,會不會有更多人循著他們的足跡,把這種視頻形式走出一條謀利的路。“黃埔之星”的歷史視頻不好接商單,但“保守派車迷劉同學”的汽車視頻,商單難度簡單了不止幾個量級。
這并非沒有前例可循。比如在一年多以前,模仿老師訓人視頻爆火的鐘美美同學,雖然視頻被平臺下了架。但他在后來的演講中說,曾經有人拿著三年1500萬人民幣和北京朝陽區三室兩廳的房子找他簽約,他拒絕了。但這并不妨礙他讓北影的劉天池老師教他怎么上北影,以及出席各種商業活動和地方上的公益活動。

類似的事情,更早發生在其他地方。比如在一些播客平臺,已經出現過不少父母帶未成年孩子念共讀稿賺錢的事情。如果標準再寬泛一些,一些母嬰博主讓自己幾歲的萌娃出鏡,借此博取關注為其引流,讓幾歲或者十幾歲的孩子做“搖錢樹”也時有發生。未成年人是花朵,是希望,是早上八九點的太陽,這種過早熟、少年老成的行為也開始引發網友質疑,并不斷發酵。

▲保守派車迷劉同學B站視頻評論
面對著越來越多額質疑聲,“保守派車迷劉同學”的父親劉父,出來發了聲明,稱沒有稿子,沒有大綱,沒有提詞器,之所以會出現相關錯誤,是因為自己不懂車,無法審查,對于網友“教授”“天才”的稱呼,當作善意的勉勵。
但各方解讀的聲音并未停息,而關于未成年出鏡這事兒,今天確實值得說道說道。先來一則官方消息。
今年7月21日,中央網信辦也起啟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嚴禁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專項行動聚焦解決7類網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問題:
①直播、短視頻平臺涉未成年人問題。
②未成年人在線教育平臺問題。
③兒童不良動漫動畫作品問題。
④論壇社區、群圈等環節危害未成年人問題。
⑤網絡“飯圈”亂象問題。
⑥不良社交行為和不良文化問題。
⑦防沉迷系統和“青少年模式”效能發揮不足問題。

在專項行動中,明確指出要嚴肅查處炒作“網紅兒童”行為,禁止誘導未成年人打賞行為,防止炫富拜金、奢靡享樂、賣慘“審丑”等現象對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導向。
當然,B站視頻中這兩位“教授”是錄播還是直播,這只是一種形式,不是重點,重點是未成年三個字。而一位干了十多年律師的朋友告訴老胡,一刀切打擊所有有出鏡的視頻內容,肯定不是管理整治初衷,關于針對未成年直播、短視頻的監管,要看三點——其一,講述的內容;其二,背后是否有人人為操控孩子,比如父母;其三,內容是否煽動、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長。
不過總體來講,只要這些未成年不是在爸媽或者背后推手的指引下對著鏡頭念腳本,單純分享知識的基礎,也要保證不出錯這個前提。互聯網都是有記憶的,若干年后這些未成年長大后再回看這些視頻以及對自己專業性的質疑,不知作何感想。
但有一點,即視頻網站們的責任與義務問題不容忽視。
兩位少年UP只是個例,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防止更多的跟風者出現,今天的未成年講知識,保不齊明天就有未成年去喊麥,后天就有未成年去XXX....而專項行動中也說,重點排查解決網站平臺防沉迷系統問題漏洞,解決“青少年模式”入口不顯著、識別不精準、專屬內容不夠豐富、應用效果不佳等問題,進一步優化模式效能,著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各網站平臺要積極履行主體責任,主動發聲、深入自查、堵塞漏洞,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切實為未成年人營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要說到上面這些監管環節,還有個重要步驟——有人投訴。這對B站這類平臺方自然也是風險巨大。一個不小心這些少年UP被人投訴到監管部門,不管有沒有實質性問題,都會遭受巨大的輿論風險。
而反觀B站這些年,在破圈路上可謂用力奔跑,姿勢確實拿捏了,從爹味十足的何冰帶著《后浪》向我們走來,到多年前的Disco女王張薔跨過時代高墻俯首觸摸年輕人,這些中產階級的圈,破了就破了,但有些底線,還是要堅守。
作者 | 胡斐
編輯 | 胡展嘉
出品 | 零態LT(ID:LingTai_LT)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