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 +141
27歲“白骨精”冷凍卵子背后的婚育焦慮:凍卵就像買保險
2015年7月,時年41歲的徐靜蕾在博文中承認,為了給自己留下成為母親的機會,她選擇了遠赴美國冷凍卵子。徐靜蕾的這一做法,在有著生育焦慮的中國新一代精英女性群體中獲得了巨大共鳴。
1989年出生的徐晨(化名)剛剛27歲,有著多年海外留學經歷的她在別人眼中一直都是“大膽而前衛”。今年10月,她的生活又將迎來一個新的改變——去美國冷凍卵子。在生活中喜歡嘗鮮的徐晨,近兩年已經先后完成了視力矯正手術和基因檢測。
“人總歸會死,但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生小孩,所以凍卵可以是一種security(保證),就像買一個保險。我的想法可能跟別人不大一樣。”徐晨語速輕快地說。
“我以前在國外工作,回到國內之后在家遇到親戚見面都會被問‘你有對象了嗎?’‘你結婚了嗎?’‘你生小孩了嗎?’像我這種人湊合還是蠻難的,生孩子對我而言是一件可以拖一拖的事,但考慮到來自家庭的壓力,我需要做一些妥協。”
今年38歲的蘇珊(化名)與徐晨一樣是典型的“白骨精”女性(白領、骨干、精英),而她代表著另外一種生育焦慮。至今未婚的蘇珊是一家跨國公司在駐上海分部的代表,她既不愿意在婚姻上將就,也不希望因為生理條件的衰退而喪失做母親的機會。
“科學上來講,35歲以上就算是高齡產婦了。我現在這個年齡如果再不采取一些防御性措施,可能就會留下一輩子的遺憾。”今年春節期間,蘇珊在美國生殖服務機構冷凍了自己的12顆卵子。
婚姻和生育焦慮催生的凍卵市場
像徐晨和蘇珊一樣,在中國有著婚姻和生育焦慮的女性不在少數,而冷凍卵子為她們提供了一種主動選擇人生的可能。冷凍卵子,又稱雪藏卵子,即取母體健康時的卵子冷凍,阻止卵子隨人體衰老,待想生育時取出冷凍的卵子使用。從全球范圍來看,卵子冷凍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

但在中國,“凍卵”還是一項受到嚴格控制的醫療服務。
根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規定,“不得對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育技術。即便已婚婦女也需要提供婚姻證明、生育許可證,還要證明自己不育,或要接受可能導致生育能力受損的治療,比如化療。該政策在二孩政策實施以后有所放寬,但依然不適用于未婚女性。
《紐約時報》在今年8月31日一篇名為《中國女性赴海外冷凍卵子》(Chinese Women Head Overseas to Freeze Their Eggs)的報道中,援引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王紅霞的觀點稱,中國政府嚴格把控輔助生育技術,主要原因是擔心會對宏觀人口政策等方面產生影響,也可能會造成卵子黑市等問題,即使這有可能犧牲一部分群體的生育權,比如單身女性。
中介興起
政策限制的另一面,是吸引國內客源到國外完成凍卵的醫療中介機構興起。
萌生了凍卵的念頭之后,徐晨先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通過紀錄片了解了凍卵的過程和技術手段,通過朋友的介紹,她成為了一家海外凍卵初創公司“芝麻儷”的“種子用戶”。
“芝麻儷”創始人、CEO陳爾東向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描述了公司客戶群體的共同特征: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體面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對于新鮮事物有一定的接受程度,同時不愿意被婚姻生育去綁架。
從耶魯畢業的陳爾東首次創業進入的是海外留學領域,創辦“芝麻儷”的想法,來自身邊的女性朋友們。
“有時候我會在朋友圈當中會扮演‘婦女之友’這樣的角色。當遇到一些優秀的女性朋友向我吐露她們對婚姻家庭的憂慮時,我會告訴她們,‘不應該為了要結婚或者生育,倉促跟一個沒有那么喜歡的人在一起。’雖然一線城市的精英女性選擇單身是一個頗具普遍性的現象,但是科技的進步實際上提供了一種類似“后悔藥”的選項,就是凍卵。”
據陳爾東介紹,“芝麻儷”引入“常青藤模式”,合作的醫院主要來自美國常青藤大學的醫院,再加上部分常青藤以外的,諸如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這樣的具備常青藤水準的頂尖高校醫院。醫院總共有十家左右,橫跨了美國的東西海岸。
赴美凍卵費用20萬
盡管有很多單身女性了解過凍卵,但真正踏上凍卵之路的并不多,高昂的醫療成本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陳爾東也表示,“國內凍卵主要客群還是集中在高知女性群體。”
蘇珊告訴記者,她在美國前期取卵的完整的一套手術加排卵藥物的費用接近1萬美元(約合6.6萬元人民幣),前三年每年卵子的保管價格為500美元(約合3300人民幣),之后每年的保管價會翻番變成1000美元/年。
據了解,“芝麻儷”的客戶前期視情況需向公司支付1萬-2萬美元的傭金,這筆費用包括了“芝麻儷”所提供的咨詢服務,以及在前往美國的路費和食宿費。之后的診療費用就按照當地醫院的收費來進行。整個過程的花費大約在20萬元人民幣。
“前往不同的醫院進行凍卵的話,有不同的收費標準,比如以紐約大學醫院為例,我們幫客戶完成這個過程,紐約大學輔助生育中心會在前面3年免費冷凍,第4年開始每年付1000美元的冷凍費。”陳爾東說。
凍卵技術并非萬無一失:復蘇率70%-80%
價格之外,凍卵技術也并非萬無一失。數據顯示,雖然卵子冷凍技術已經日趨成熟,但冷凍卵子的復蘇率只有70%-80%,換句話說100顆被冷凍的卵子中可能只有70顆最終可以恢復活性。取出卵子之后,想要孕育出下一代,進行試管嬰兒(IVF)的成功率也只有40%-50%。
自1986年世界上首名慢速冷凍卵子寶寶誕生至今,全球已有百余個經“凍卵”復蘇技術成功孕育的試管嬰兒,這些孩子的未來健康狀況如何,會不會受到“冷凍卵子”的潛在影響,目前尚無精準的數據予以佐證。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張國福醫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取卵、保存、冷凍、解凍等各個環節都存在風險。尤其是保存環節,一定要在不間斷的恒溫條件下存儲,醫院在管理上更不能張冠李戴,搞錯標簽。
盡管凍卵服務適用人群廣泛,但張國福還指出不是所有女性都適宜凍卵,“身體狀況不允許懷孕,或者有遺傳疾病不適合再生育者,就不推薦再凍卵了。還有一種是卵巢功能明顯減退,已經無法取到卵泡者也不要盲目聽信機構。”
倫理風險
而在中國,凍卵市場發展緩慢,除了政策的原因,社會的傳統觀念以及凍卵可能產生的倫理風險也是一大障礙。
“如果我做這個事情,很可能我不會告訴我爸媽,因為他們還是蠻傳統的。這個事情是我自己要去做的,他們不需要知道太多。”徐晨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即便對于未來的伴侶,她也打算視情況告知對方自己曾經冷凍過卵子。
“從文化的根基上面來說,傳統的社會價值并不鼓勵單身女性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凍卵就意味著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孕育下一代,這產生了一種暗示——我暫時不要孕育下一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跟傳統思想中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宗接代觀念是相違背的。”陳爾東說道。
另外,從倫理風險的角度,如果存在一些濫用的不當行為,可能也會引發社會矛盾,成為不安定的因素。“為什么國內都要求凍卵的女性提供‘三證’呢,大概也是這樣的考慮。”為避免這樣的情況,陳爾東稱,“芝麻儷”會為客戶安排法律顧問,而美國的不少醫院在手術前也會簽署相關的約定文件,譬如承諾將來不會把卵子用于怎樣的情形,這個方面各個州的要求都不一樣。”
“一個未必完全正確的選擇”
不過,冷凍了卵子,生育焦慮卻一直存在。
當被問到未來的打算時,徐晨停頓了一下說道:“我覺得婚姻或者伴侶,就是一種人生合伙人。最難的一筆生意。凍卵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我不能制造出一個男人來。”她有些無奈地聳了聳肩。
“自從凍卵之后,好像沒有了后顧之憂,更多的精力被放在了工作上,反而更加沒有在考慮結婚的問題。其實我也不確定這是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選擇。”蘇珊在采訪的最后向記者感慨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