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國防報:打贏強加的戰爭值得驕傲,用人性判讀是掩耳盜鈴
近日,電影《我的戰爭》的宣傳片引發輿論關注。片中,中國旅行團的一群老人向韓國導游表示這是他們第二次到首爾,第一次是在抗美援朝時期。這一情節觸到了個別人的敏感神經,并在媒體上刊文,認為制片方沒有顧及韓國人民的感情,宣傳片所體現的戰爭觀是“冷血的”,甚至扣上了“缺少人性”的大帽子。
客觀而言,圍繞電影宣傳片發表不同看法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具體到這一宣傳片的爭論中,有些公知的觀點卻打著人性、人道的旗號大放厥詞,公開質疑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甚至認為抗美援朝是“侵略戰爭”,并顛倒黑白把它和日本侵華戰爭相提并論!
戰爭是殘酷的,但我們不能只看到戰爭的殘酷面。當國家主權、人民生命安全面臨威脅的時候,無論面臨多么強大的對手,可能遭受多么重大的損失,我們都要奮起抵抗,血戰到底。否則,我們就可能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晚清、民國時期,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抗美援朝恰恰是在我國的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時刻打響的,是堂堂正正的正義之戰。在朝鮮戰場上,無數志愿軍官兵用簡陋的武器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把用飛機、坦克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回到談判桌前,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和人民軍隊。朝鮮戰爭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僅從這一點上看,抗美援朝戰爭居功至偉。
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愿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為了保衛共和國的和平和人民安寧的生活,無數像邱少云、黃繼光、楊根思一樣的志愿軍官兵舍生取義、壯烈犧牲,他們身上體現的是偉大的精神。
戰爭是維護國家利益的一種暴力方式,用所謂“人性”去判讀戰爭則是掩耳盜鈴。恰恰是成天把人性掛在口頭上的國家發動了一系列不講人性的戰爭:至今仍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戰爭、貽害無窮的利比亞戰爭、導致百萬難民流離失所的敘利亞戰爭……
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現在,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還原歷史、揭秘真相的旗號,以所謂一些史料去質疑歷史事件,以一些低俗段子去抹黑革命英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行徑多是以點概面、以偏概全,并善于玩弄偷換概念、模糊標準的手法,具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根本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剖析歷史,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中的一個“毒瘤”。
事實上,歷史虛無主義在蘇聯解體前的幾年中也曾泛濫成災,在西方勢力和國內少數“精英”的里應外合下,蘇共的歷史被全盤否定,污點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人心渙散,蘇聯大廈轟然倒塌。對此,我們應該引以為鑒,提高警惕,與一切抹黑革命英雄、戲謔偉大歷史的行為作斗爭。
堅決打贏一場強加在我們頭上的戰爭,是一件永遠值得驕傲的事情。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還將面臨很多挑戰甚至戰爭的威脅,唯有瞄準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去建設強大軍隊與鞏固國防,才能為人民贏得和平發展的環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