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錦濤文選》書摘④:爭取臺灣民心不是虛的,而是實的
2016年9月20日,《胡錦濤文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開始在全國發行。
《胡錦濤文選》分為三卷,收入了胡錦濤在1988年6月至2012年11月這段時間內具有代表性、獨創性的重要著作,共242篇。
在胡錦濤的中共中央總書記任期內,兩岸實現“三通”,交流成果豐碩。
2004年3月,陳水扁以微弱優勢擊敗連戰,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2004年7月16日,胡錦濤在中央對臺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央在深入分析現階段臺灣問題總體形勢的基礎上,確定了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基本思路。這就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愿,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同時,根據兩岸關系形勢和臺灣局勢現實情況,目前必須把反對和遏制‘臺獨’作為首要任務。”
胡錦濤說:“當前,有些干部群眾看到陳水扁大肆推行‘臺獨’分裂活動,心里焦急,希望中央采取果斷措施一舉解決臺灣問題。他們的愛國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一定要把為什么要盡力爭取和平統一的道理講清楚,使廣大干部群眾都能夠從國家發展和民族利益大局出發正確對待臺灣問題?!?/p>
他特別指出:“一些臺灣民眾的‘本土意識’并不等于‘臺獨’意識。爭取臺灣民心不是虛的,而是實的。要把爭取臺灣民心的目標貫穿到對臺政治、經濟、文化、宣傳、人員往來等各項工作中去,在臺灣社會中逐步形成和壯大反‘獨’促統的力量……不但要團結贊成一個中國、主張發展兩岸關系、反對‘臺獨’的臺灣同胞,而且對在發展兩岸關系上徘徊、觀望、疑慮的臺灣同胞,包括對‘臺獨’認識不清的人,也要繼續做工作。”
2004年12月17日,《反分裂國家法》立法程序正式啟動。2005年3月3日,胡錦濤在參加全國“兩會”黨員負責同志會議上說:“積極運用法律武器,是我們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一個重要手段。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有明確的憲法依據。”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2005年3月4日,胡錦濤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臺盟、臺聯界委員聯組討論時,表示兩岸關系的癥結,在于臺灣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只要臺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兩岸談判和對話即可恢復,而且什么問題都可以談。”
2005年春,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開啟“和平之旅”。4月29日,胡錦濤與連戰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
《胡錦濤文選》公布了這次會談中胡錦濤談話的主要部分。胡錦濤說:“現在,兩岸還有什么矛盾不能解決呢?唯一的問題就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兩岸之間什么問題都好商量,但要搞‘臺獨’就沒法商量,因為我們不能做歷史的罪人?。 ?/p>
在會談中,胡錦濤表示:“臺灣在過去幾十年內所取得的建設成就,是全體中國人的驕傲。臺灣同胞在發展經濟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他對臺灣同胞設身處地著想:“我們充分理解和尊重臺灣同胞愛鄉愛土的情感、當家做主的愿望,十分同情臺灣同胞在歷史上經歷的不幸、蒙受的屈辱。對臺灣同胞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心態和感情,對他們由于各種原因對大陸產生的誤解和隔閡,我們不僅會基于同胞之愛予以充分理解和體諒,而且會采取積極的措施去疏導和化解?!?/p>
2008年5月,認同“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隨后,兩岸協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得到恢復并取得重要成果,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座談會上進一步提出六點對臺政策方針,即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維護國家主權,協商對外事務;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2009年,海峽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基本實現。
(本文未標明出處之引文,均引自《胡錦濤文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