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放日報:“北大屠夫”重現肉攤意義有何不同?

十幾年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迫于生計賣豬肉,經媒體報道后引發熱議。其后他被當地安排到基層文化部門,成為一名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員工。近日,陸步軒結束體制內工作,51歲重新拿起“屠刀”,再當“豬肉倌”。
與當年媒體報道引發的熱議不同,這一次陸步軒重操舊業,外界反應可謂波瀾不驚。對于這次轉型,他的心態也理性平和了許多,找到了自己認可的邏輯。他說:“過去賣豬肉僅為生存,但這次是主動選擇。”
同樣是陸步軒,同樣是當“豬肉倌”,但在十幾年間,社會環境卻發生了巨大改變。陸步軒曾以陜西省長安縣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是不折不扣的才子。在那個年代,這幾乎意味著走上一條前程似錦的道路。畢業后,去好單位、拿高薪,過體面的生活,幾乎是順理成章的。然而,陸步軒沒有那么幸運,他先是被分配到柴油機械配件廠工作,工廠倒閉后,他先后經歷了做小生意、做裝修、在歌舞廳任職等,最后成為操刀賣肉的“豬肉倌”。
北大畢業生當“豬肉倌”,引起輿論熱議,其中有人們傳統觀念的原因,但從陸步軒的實際經歷看,也可見當時體制外發展空間的逼仄。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空喊“勞動光榮,職業沒有高低貴賤”的口號,恐怕缺乏足夠說服力。甚至連陸步軒自己都自慚形穢,認為“給北大抹了黑,給母校丟了臉”。
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都應該深有體會。如果說考大學是一道決定命運的關口,那么大學畢業分配則是又一道決定命運的關口。分配到好單位、好部門,一輩子可能就順風順水;分配到效益不好、發展空間有限的單位部門,甚至像陸步軒一樣,被分配到一家最終倒閉的工廠,人生就可能充滿曲折坎坷。陸步軒的自我評價,就是“畢業分配時的一次錯位,使我在人生道路上一步踏綻腳,步步趕不上”。
令人欣慰的是,十幾年之后的現在,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哪怕是已經51歲的陸步軒,都擁有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工作的自由。由于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形成了經濟繁榮、社會活躍的局面,社會結構早就不再是“利出一孔”的格局了。體制內未必都擁有豐厚資源和發展前景。以陸步軒的工作為例,在基層文化部門里,無論是薪酬還是工作性質、職業前景都很難讓人滿意。相反,體制外的發展空間卻空前廣闊。只要有才能、有勇氣、夠勤奮,就能在廣闊的市場和社會領域施展抱負,實現自我價值。
同樣是北大畢業生,陳生就走了一條跟陸步軒截然相反的職業道路。陳生198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曾先后任職于廣州市委辦公廳和湛江市經委。后來他放棄公務員工作,下海經商。2007年,陳生創立豬肉品牌“壹號土豬”,短短幾年間,發展豬肉連鎖店,成為業界翹楚。
如果在一個國家里面,人們都搶著當公務員,搶著擠進體制內,那就說明這個國家的市場經濟和社會領域發育不夠充分,無法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機會,讓人們施展才能,實現抱負。發達的市場經濟,可以給人們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它不但能提供人們生存發展必需的物質財富,也能滿足人們高于物質需求的精神需求。
十幾年之后,陸步軒重新投身的“豬肉事業”,早就不是當年那種養家糊口的“豬肉倌”格局,而變成大有用武之地的龐大產業。陸步軒說,他將發揮自己既有理論知識、又熟悉具體操作的優勢,重點研究豬肉的質量監控和防疫體系,未來還將在電商方面開拓市場渠道。此外,他還跟人合作開設內地首家“殺豬培訓學校”,目前已培育近萬名“職業屠夫”,為促進豬肉行業的標準化、產業化培養人才。事業性質的轉變,也完全改變了陸步軒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認知。十幾年前,他認為自己“給北大抹了黑,給母校丟了臉”,但現在,他表示“重新成為‘豬肉倌’,我很自豪”。
拿陸步軒十幾年前后的情況做對比,從表面上看是思想觀念發生變化,但在這背后,卻是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繁榮、社會活躍,以及由此給人們提供的廣闊職業空間。在這個廣闊空間里,每個普通人都擁有許多選擇的自由,擁有施展抱負、實現夢想的無限可能性——這就是切切實實的發展和進步。
(原題為《“北大屠夫”重現肉攤意義有何不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