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煤省山西“減黑增白”,副省長為山西面食代言

對于煤省山西而言,深挖“非煤資源”、“減黑增白”、轉型升級是一個長期課題。8月26日,在山西首屆面食文化節上,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商務廳長孫躍進等諸多官員身穿廚師服為山西面食代言,以示政府對面食這一“非煤資源”的關注。
山西素來被稱為“中國面食之鄉”。26日當天,山西又獲得“中國面食美食之都”名號。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說,鑒于山西在面食種類、面食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協會決定把“中國面食美食之都”的稱號授予山西。
歷史上,山西雖有豐富多元的文化旅游、面食餐飲、輕工制造等非煤資源,但在“煤炭擠出效應”作用下,“非煤資源”長期遭遇抑制之困。
近來,“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致使山西內外交困。在此背景下,發展面食餐飲、文化旅游等非煤產業,不僅是產業轉型之需,也是改善對外形象途徑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山西全省餐飲服務業總收入407.4億元人民幣,從業人員達到107萬人,和煤礦行業110萬人旗鼓相當。在山西餐飲銷售中,面食銷售占40%,從業人員大約占43%。
對此,時任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表示,山西既要高度重視煤炭這塊“黑金”,也要高度重視面食這塊“白銀”。要把山西面食產業做大做強,關鍵是實現工業化、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
此后,山西漸有“一黑一白”之說,而山西面食產業也從不起眼的街頭小吃走上山西決策者的案頭。在剛剛頒布的《山西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煤層氣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現代煤化工產業赫然在列,煤炭底色正徐徐變淡。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山西面食逐漸從尋常巷陌的街頭小吃變成一個產業,從游擊隊進化成正規軍。

8月26日當天,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山西省商務廳長孫躍進等諸多官員穿戴起廚師服裝,為山西面食代言。孫躍進說,山西面食文化一脈相承,從漢代“煮餅”,晉代“湯餅”,再到唐宋時期的“冷淘”、饅頭,直至今天的面包、糕點等,山西面食的發展、傳播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
對于官員變身“大賣家”一說,孫躍進認為,官員學會叫賣是基本功。如果每個官員都能用開放眼光、嫻熟技巧、溫潤態度面對企業家、客商,面向全球市場,山西一定會有新面貌。
實際上,經過多年發展,山西面食產業正在積蓄力量,煥發能量。近來,山西餐飲行業借船出海。借助“山西品牌中華行”“山西品牌絲路行”等會展交流活動,山西面食走出娘子關,延伸至港澳地區,甚至聯合國。2015年末,首家山西刀削面館落戶美國洛杉磯,開始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
期間,山西省商務廳聯合中國烹飪協會共同制定出臺《山西刀削面制作規范》,8月30日將正式實施。
此外,創辦“山西面食文化節”,設立“面食面藝一條街”,抱團集群進軍省外市場等一系列步驟正在實施。
對此,山西省飯店業商會會長屈啟曉說,近幾年,山西因為塌方式腐敗而形象受損、士氣低迷。其實,山西不僅有“黑金”,更有“白銀”。山西飯店餐飲業擎起振興山西面食產業的大旗,一定會讓“白銀”放出光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