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資本蜂擁咖啡賽道捧紅云南咖啡豆,但這能持久嗎?

文 | 華商韜略 程錦
曾經出產的云南咖啡豆,大多被用于制作廉價的速溶咖啡,不被高端咖啡品牌青睞,跟阿拉比卡豆、羅伯斯塔豆等國外同行對比更是毫無存在感。
而如今,云南咖啡豆正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星巴克、雀巢、瑞幸、Manner、Seesaw、M Stand等諸多大牌,在2021年紛紛推出多款云南咖啡豆產品。
以瑞幸為例,瑞幸通過第三方合作采購,從收購生豆、到后制加工整個過程,瑞幸均通過合作模式來完成。
Manner咖啡則是在云南孟連地區設置了自己的收豆點。Manner還在普洱、昆明等地有自己的實驗基地或合作的實驗中心。
喜茶、蜜雪冰城、茶顏悅色等茶飲品牌也早已在當地派駐或合作了尋豆師,無論是國際巨頭還是本土茶飲新勢力,云南咖啡豆都已經成為競爭焦點,成為不少咖啡愛好者的“白月光”。

然而多年前的云南咖啡豆,并不是這樣。
因為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云南特別適宜種植咖啡。
根據云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云南咖啡種植面積占全國99%以上;與之相對應的,云南的咖啡豆產量也獨霸全國第一,每年有15萬噸。
但很長一段時間,云南咖啡種植品種比較單一,整體偏低端,大多為阿拉比卡咖啡種的卡迪姆亞種,這個品種容易高產,一般只能作為速溶咖啡的原料。
這是因為雀巢為代表的跨國資本,為了得到高性價比的咖啡原料來到云南,在推動云南咖啡產業發展之時,也造成了云南咖啡豆的低廉低價形象。
價格最低的時候,咖啡期貨價格僅為107美分每磅,甚至低于云南咖農的種植成本,這也迫使很多農戶砍掉咖啡樹轉改其他作物。
云南咖協會長李曉波曾一針見血指出:云南咖啡常被以低價出口海外,被國外咖啡企業包裝貼牌后再高價賣回中國。
在外資控制下,由于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和具備競爭力的技術,云南咖啡豆曾陷入長期被賤賣的窘境。
再加上很少有咖啡品牌商注明云南咖啡,云南咖啡豆也并沒有打造品牌出來。

然而近兩年,這種局面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云南咖啡豆的轉型并非一時興起。早在2014年,云南豆開始向精品化轉型。隨著云南豆種植和后制加工能力的提高,讓云南豆逐漸具備更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商業價值。
為何云南咖啡豆這幾年有了如此大的突破?
羊毛出在羊身上。需求帶動了供給,隨著國產咖啡高端品牌越來越多,也促進了國產咖啡豆整體向高端化升級。
這些年,國產咖啡品牌的崛起,比如Manner咖啡,第一家店開在上海,是一家僅有2平方米的窗口咖啡館。但是從2015年至今,2平米的小店已經成為了50多家門店的精品咖啡館。
瑞幸咖啡的野心更大,從誕生時就有“對標星巴克”的野心,創立2年就在門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
這些年崛起的國產精品咖啡新勢力,對供應端的需求更為嚴苛,第一是銷量,第二是質量,兩個需求推動國內供應鏈整體升級,也讓云南、海南等國產咖啡豆等有了更大的動力去提高自身生產力與品質。
往大了看,國產咖啡品牌從此不再依賴于進口咖啡豆。
縱觀國內整個咖啡行業從供應上游,到品牌銷售下游,都有了可以對標國外大牌的底氣,這是屬于國產品牌的自豪和驕傲,更是過去不敢遙望的現實。

需求決定供給。隨著下游企業的做大做強,進而帶動整個上游產業鏈的生產力,中國有很多產業都符合這樣的規律。
比如白酒行業,國產白酒茅臺品牌的崛起,帶動了貴州當地優質高粱;頭部榨菜企業涪陵榨菜,推動了當地榨菜制作到銷售的產業鏈智能程度。
回到咖啡豆產業,近年不少資本涌入的背后,是逐漸走低的收豆價格帶來的負面效應:云南大量咖農改種茶葉、芒果、荔枝。2021年,云南咖啡豆總產量僅為其巔峰期的一半。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咖啡項目共獲得融資114次,總金額達到115.68億元人民幣,其中2019年達到最高的58.32億元。
與資本扎堆進入咖啡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咖啡供應商完成融資的案例寥寥無幾。
一旦有天資本泡沫散去,當市場沒有足夠多的訂單,如何應對高昂的設備廠房人力成本,對于供應商而言將會是一個重大考驗。云南咖啡會不會成為共享單車泡沫破滅后的天津自行車小鎮?也很難說。
大量品牌的涌入,如果以犧牲價格為代價,對當地農民以至行業也未必是好事,整個咖啡行業也不能僅僅追求效率和變現,未來還需要探索出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隨著資本對咖啡賽道的熱情高漲,未來云南咖啡豆還能有多少進化空間?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