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節儉也可能釀成錯誤?哪些錢企業不能省?
節儉也可能釀成錯誤?哪些錢企業不能省? 原創 蘇錫嘉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收錄于話題 #蘇氏漫談 14個內容
花錢是一門藝術,充滿了學問,對個人生活如是,對企業亦如此。雖說節儉是美德,在公司經營過程中,節省成本是重要的考量,但是不恰當的節省卻可能省出大禍,美好的初衷可能會帶來可怕的后果。那么,怎樣判斷企業經營中節省的必要性?企業應怎樣張弛有度地花錢?
中歐會計學榮譽退休教授蘇錫嘉在本期“蘇氏漫談”中,探討了企業花錢和省錢這件事背后的門道。在蘇教授看來,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創造價值,而不是降低成本費用。企業在不恰當的地方省錢,可能會得不償失。越過“一畝三分地”,關注公司的根本利益和價值,方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2021年7月,在中國國內已經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新冠疫情突然從南京機場爆發開來,一路傳播到揚州、鄭州、張家界等地,使得各地防控壓力陡然劇增。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南京機場爆發的起因在于祿口國際機場保潔和貨運流程的改變:物業保潔外包,境內外航班統一混合運營。作出這一改變決策的是東部機場集團董事長,其本意是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但他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省錢竟會省出大禍,美好的初衷也會帶來可怕的結果。
老干媽提供了另一個省錢得不償失的例子。
2018年,市場傳出消息,老干媽在創始人陶華碧退出日常經營并由兒子接班后改變了辣醬的用料,原來的貴州辣椒被更便宜的河南辣椒取代。根據一位經銷商的說法,“貴州辣椒在全國辣椒中都是最好的,價格基本維持在12-13元/斤,河南辣椒價格是7元/斤。老干媽一年要用1.3萬噸辣椒,所以他們知名度起來之后,就開始慢慢減少貴州辣椒,不斷增加外地辣椒的用量,直到2011年徹底不用貴州辣椒。消費者一般吃不出來,只有做辣椒的人才知道”。
消費者雖然吃不出來,但得知內情后的失望和不滿是顯而易見的。更換辣椒事件對老干媽品牌的傷害恐怕要遠遠超過所節約的成本。
做企業的目的是賺錢,但管理層每天在做的事情卻是花錢。花錢是賺錢的鋪墊,賺錢是花錢的成果。花一樣的錢,結果可以天差地別。從這個意義上講,花錢是藝術,花錢有學問。

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創造價值,而不是降低成本費用。盲目降低成本費用很可能陷入類似南京機場和老干媽的窘境。
省錢之所以可能得不償失,蓋因為各類成本費用具有不同的性質。
大致而言,成本費用可以劃分為兩類:價值創造類和消費消耗類。對于價值創造類的費用,不花錢就是不做事,典型的例子如設備維護和渠道開拓。而消費消耗類的費用則必須大力壓減,而且經驗證明消費消耗類的費用永遠有壓減的空間。有人打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方:成本費用就像人的手指甲,時不時地要剪一下,但剪過頭了你會很難受。
可以說,市場最關注的費用是研發和市場營銷。因為這兩類費用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企業未來的增長潛力。研發和營銷費用的支出一般對當期的收入幫助不大,它們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未來。可以想象,一個只在意本期業績的管理層是不愿意在這兩個項目上花大錢的。更何況這兩項費用所帶來的未來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屬于高風險的投入。
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是,2008年,有人對世界著名跨國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做了一個排名,諾基亞排名第八,蘋果排第八十。而同年的另一張榜單按創新能力排名,蘋果排第一,諾基亞則掉到了無足輕重的地位。可見,研發投入并不能確保創新能力的建立。
據我的經驗和觀察,專注研發的企業和喜歡在市場營銷上大手筆投資的公司在文化氣質上是會發生變化的。

典型如哈藥六廠,廣告打得鋪天蓋地,研發卻少有投入。帶來的結果是公司賣來賣去只有鈣片和維生素,當然這個市場也大到足以讓不少公司生存。
中國的醫藥類企業重營銷輕研發的弊病多年來廣受詬病卻少有改進。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會計學教授黃世忠和李詩202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2019年我國330家A股醫藥保健類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總額僅相當于美國強生公司一家研發費用的55%。知名藥企恒瑞醫藥2019年的銷售費用高達85.25億元,高于其營業成本、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之和。銷售費用中最大的開支是學術推廣活動,全年居然舉辦了24.29萬場,日均665場,匪夷所思。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我國醫藥類企業正在急起直追,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假以時日,一定會有讓世人贊嘆的成果問世。
如果說市場營銷和研發費用是帶來未來成長的好費用的話,罰沒就是最典型的壞費用。消耗資源不說,還對公司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以我管見,對企業傷害最大的費用莫過于過度采購、過度生產帶來的庫存成本。企業經常因貪圖價格優惠而一次性過量采購,表面上看,似乎成本有所節約,其實庫存積壓帶來的后續損失幾乎無一例外都會給企業造成令人心痛的代價。
但是,企業中很多人都會出于部門利益而希望過度采購:采購部門會因此而降低單位采購成本,業績會顯著改進;生產部門也歡迎過度采購,生產成本可以有所降低,業績也會提振;甚至銷售部門也會因為銷售價格有可能隨著成本的降低而下降,銷售指標容易完成而贊同這樣做。部門業績提高的代價是公司整體利益的受損,值得我們警惕。

對成本直接影響有限但對企業文化和士氣傷害甚大的是冗員成本。冗員充斥的地方一定是非不斷、怨聲四起。無所事事而又精力充沛的人不尋是生非還能干什么呢?冗員充斥的企業往往讓原本積極工作的人難以安心,久而久之一定把企業的士氣打壓下去。然而,身為冗員還能在企業安身立命,要么是有功在前,要么是后臺過硬,一般人是奈何不了他的。
潛在影響最大的費用是隱秘的費用,如庫存資金成本。試想,有兩件產品完工入庫,同樣的單位成本,以同樣的單價出售,但一件是入庫當天銷售,另一件過了三個月才銷售。從財務報表數據看,兩件產品的銷售利潤一模一樣。但常識告訴我們:第二件產品躺在倉庫里的每一天都消耗著公司寶貴的資金,而資金成本非常昂貴。很多公司的業績上不去,原因之一就是莫名的各類資產占用拖累了資產使用效率,從而拉低了資產利潤率。從這個意義上說,減少占用就是創造價值。
某次,一位高管對老板說:您花了這么多錢培訓管理人員,三年以后他們要都走了您怎么辦?老板回答道:你不能這樣想!你應該想:如果我不培訓他們,三年以后他們要都不走我怎么辦?這就是打工思維和老板思維的區別。打工思維決策時優先考慮的是自己或部門的KPI,自己或部門的業績。而老板考慮的重點是公司的價值,公司的根本。
我認為,當高管的,首要的修煉是擯棄打工思維,樹立老板思維。碰到問題要努力越過自己眼前那“一畝三分地”,從公司的根本利益,從公司的價值創造來思考、決策。非如此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對成本費用的管控當作如是觀,管理者不能不察。
文中創意圖片已獲海洛圖庫授權,如需轉載使用,請聯系其授權。
編輯 | 潛彬思
在日常生活或企業經營中,你覺得哪些錢不能省?請在文末留言分享。
原標題:《節儉也可能釀成錯誤?哪些錢企業不能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