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洲議員力挺中國,默克爾替中國發聲
患難見真情,落難見人心。
局勢正在發生變化,10月27日,當美日在亞洲舉行聯合軍演之際,中國迎來了3條好消息,一向自視甚高、不可一世的白宮,這次算是踢到鐵板了。
先來說說第一件事,歐洲議員華萊士力挺中國。
華萊士表示,歐洲議會必須停止“聽美國號令”,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且得到了聯合國認可,美歐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的所作所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
總結了一下,華萊士至少說了這么幾件事。

1,美國選擇的下一個“導火索”,就是用一切力量加劇“與中國之間的對抗”,美國已經對臺出售了價值7.5億美元的武器,以及在臺訓練當地軍隊,時間超過1年。
為了更清楚地描述“美國的挑釁舉動”有多不可接受,華萊士舉了個例子。華萊士強調,試想,如果中方也在波多黎各、關島進行軍事訓練,美國早就威脅開戰了。
2,華萊士認為,歐洲議會不應該為美國這個“戰爭機器”當幫手,也不能幫助美國“抹黑中國”,美國必須停止好戰行為,以及停止針對中國的無端抹黑。
3,所謂的“防空識別區”,是美國創造的帝國主義詞語,在國際法中完全站不住腳。事實上,在美國不斷發起挑釁的情況下,中方已經展現出了難以置信的克制和耐心。
最后,多次替中國仗義執言、強調歐盟不應該與中方交惡的華萊士強調,接下來,歐洲議會不得繼續為美國務院出招。

這已經不是華萊士第一次替中國發聲了。
華萊士曾公開表示,在過去40年內,中國沒有轟炸過任何國家,但美國幾乎每天都在轟炸別國,然而,美國卻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去遏制中國,這算什么?
華萊士在當時強調,歐盟應該與中國加強合作,而不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在華萊士看來,中國已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這是不容改變的事實,如果歐盟選擇“幫助美國無端抹黑、針對中方”,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
說到底,美國沒少干橫行霸道、出賣盟友的勾當,但中國卻從未對歐盟出爾反爾過。
不得不承認,華萊士的確好樣的。

第二件事,默克爾再次替中國發聲。10月26日,執掌德國長達16年的默克爾,正式卸任,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稱贊了這位“溫和,勇敢,務實,強硬”的鐵娘子,并認為默克爾為德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27日,德國媒體表示,默克爾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為什么任期內幾乎每年都出訪中國”。
默克爾表示,剛執掌德國的時候,中國的GDP是2.3萬億美元,總量略低于德國(當時德國的年經濟產出為2.8萬億美元)。然而,當下中國的GDP已經達到了14.7萬億美元,德國為3.8萬億美元。
默克爾強調,雖然德國仍然是相對富裕的國家,但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小,因此,在戰略上,德國必須用明智的方式去建設關系。
默克爾認為,德國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曾經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現在和以后也應努力保持這種影響力。

雖然默克爾并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但從默克爾的直率表態不難看出,默克爾深知“中德合作符合德國利益”,因為中國能為德國提供巨大的市場,而且中國的確在經濟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另一方面,隨著新興勢力崛起、世界局勢變數不斷,體量算不上很大的德國,必須在對外戰略上保持靈活。唯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而不是“美國說什么德國就跟著做什么”,德國才有可能延續往日輝煌。
默克爾曾多次表示,一個繁榮強大的中國,是符合德國利益的,解決世界難題離不開中國,德國與歐盟不能與中國交惡。
既有縱橫捭闔的魄力,又不缺乏對美國霸權說不的強硬,默克爾的確是當之無愧的鐵娘子。

第三件事,印度作家梅克萊夸獎中國。27日,梅克萊表示,美國仍處于“自由放任,我行我素”的狀態,印度想依靠美國注定是行不通的,美印同盟遲早將變得可有可無,因為美國眼里根本就沒有盟友。
梅克萊強調,中國是印度的鄰國,不久后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21世紀,印度得看中國,對印度而言,中國是一個機遇而非挑戰。
梅克萊認為,印度必須保持清醒,而不是一味跟著美國煽風點火,是時候重新考慮中印關系了,印度政府應該懂得什么叫以和為貴,以鄰為壑終究只能是自找麻煩。
由此可見,印度并不缺乏明眼人,只是印度政客想繼續裝聾作啞罷了。
世界局勢正在發生變化,且繼續加油吧,風雨之后,等待我們的必將是更為遼闊的未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