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水寫意繪幽然,國家一級美術師汪家芳筆歌墨舞,畫說人生


Wang Jiafang 汪家芳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上海市文聯委員
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作為當代優(yōu)秀畫家,汪家芳的創(chuàng)作始終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則,幾十年來,筆歌墨舞,初心不忘,成為了當今中國畫壇上引人注目的翹楚。
Draw Artistic Inspiration
from Both Within and Without
artistic achievements 藝術成就
1993年,《壑雨初晴》獲“全國首屆山水畫展”優(yōu)秀獎;
1997年,《地久天長》獲“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優(yōu)秀獎;
2005年,《恒》獲“第二屆全國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優(yōu)秀獎;
2010年,《海天松濤圖》被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貴賓廳陳列并收藏;
2013年,《晨曦苗寨》參加“上海美術作品進京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
2017年,《皖南印象》被上海中國畫院收藏;
2018年,《上海》陳列于上海西郊國賓館會見廳;
2019年,《浦東》陳列于興國賓館會客大廳;
2021年,《潮涌東方》陳列于“世界客廳”會客廳;
2021年,《初心》陳列于中共一大會址的初心講堂;
藝術論著
《汪家芳水墨作品集》
《汪家芳畫集1》
《汪家芳畫集2》
《中國當代畫家——汪家芳》
《神與物游 傳統(tǒng)與理想》
...
artworks 作品展示
自我修行的感悟和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沉淀于筆尖,每一筆皴擦點染,繪盡了所聞之所見。汪家芳的作品,將寫生與傳統(tǒng)筆墨對接,構造出筆墨下的主觀色彩藝術表達,呈現出“新”的社會意義:
01
巍巍中國情

尺寸規(guī)格:560*320cm
ˇ
該畫作以“患難見真情,人間有大愛”為創(chuàng)作主旨,將巍巍長城、黃鶴樓、布達拉宮、泰山南天門、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金銀潭醫(yī)院,以及上海東方明珠、浦東上海中心、外白渡橋、華山醫(yī)院等標志性地標隨畫筆演繹出來。

彰顯上海與武漢兩座英雄城市的人民,共飲一江水,心手相應、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協力防控疫情的可歌場景,映現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力量的創(chuàng)作初衷。
02
萬里雄關

尺寸規(guī)格:700*300cm
ˇ
該畫作以長城為創(chuàng)作主題,以紅色為主要基調,用寫意與寫實的手法描繪出連綿不絕的白色長城在云里霧里的紅色山嶺穿梭盤旋,宛如一條巨龍橫亙在祖國北方大地之上,給人視覺之力量。


置身于畫中,仿佛天地蔚然于胸中,讓人精神澎湃!暖紅色的渲染,就像一幅紅色的中國夢在此舒展開來,行走在畫中延綿不絕的山脈,觀古樹松柏感受萬古長青,想象著中國發(fā)展的無限空間……
03
晨曦延安

尺寸規(guī)格:255*180cm
ˇ
延安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歷史上重要“圣地”之一,在建黨100周年之際,作者登延安寶塔之巔,為之震撼,感慨不已,于是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歌頌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

興我中華,放眼環(huán)宇,系中國之實際,秉承傳統(tǒng),屹立世界,潮涌東方,乃得歷史新飛躍。
04
遵義記事

尺寸規(guī)格:360*170cm
ˇ
該畫作是作者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踏遍紅色之地采風并創(chuàng)作的百幅作品之一,以青綠法表現中央紅軍在長征路途中所發(fā)生的醫(yī)務工作者在艱苦簡陋條件下搶救傷員的事跡,用平面山水畫的表現形式,將歷史實事轉化為豐富多彩的視覺言語,展現中國共產黨輝煌而又艱苦的革命歲月。

從另一個視角表現了紅軍長征和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正是憑著對崇高革命理想的矢志堅守,黨中央和紅軍才得以轉危為安,中國革命才得以化險為夷。
05
西行漫記

尺寸規(guī)格:250*160cm
ˇ
以親身經歷穿越時空,就是為了汲取信念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進一步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明責。用腳步丈量大地,是為了感受當年工農紅軍的艱苦努力,那種為廣大人民謀幸福的紅色情懷,銘記那些壯懷激烈、驚天動地的革命歷史,進一步理解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作者歷經20年重走長征之路,領悟紅軍精神。作此畫,以水墨的表現手法,展現歷史的嚴肅性與追溯感,縱情謳歌中國共產黨,謳歌偉大時代日新月異的巨變。
其他畫作

【溫州 雁蕩山】

【長江三峽】

【云南 騰沖】

【云南大理 三塔寺】
無論是寥寥數筆瞬間造就的美感,還是精雕細琢展現山川、建筑的宏偉,汪家芳的作品,都展現著獨特藝術感染力,沉浸其間,魅力無窮!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均為“十里玉見”版權內容,如需轉載或有其他商務合作,請聯系我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