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南訪民“救助款變敲詐款案”再開庭:被指告得領導都害怕
8月9日上午,河南周口市鄲城縣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被告人李志洲敲詐政府案。此次開庭,辯方第一次開庭時要求播放的“息訴罷訪”協議簽訂現場的錄音,得以當庭播放。
李志洲的代理律師姬來松介紹,辯方申請21名證人出庭作證,但無證人出庭。
李志洲多年來因一起民事糾紛而不斷上訪。2012年11月11日,他與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政府簽訂了“息訴罷訪”協議,協議中約定,王明口鎮政府一次性給付李志洲困難救助金10萬元,李志洲則保證從此息訴罷訪。
2016年5月10日,鄲城縣檢察院以敲詐勒索罪、尋釁滋事罪對李志洲提起公訴。上述協議成為檢方指控李志洲敲詐政府的主要罪證。檢方指控,李志洲“在敏感時期多次到周口中院、河南高院、河南信訪局等地鬧訪”,“迫于信訪形勢和壓力,王明口鎮政府以‘困難救助’的形式給被告人李志洲10萬元?!?
姬來松認為,該案的特殊之處即在于,李志洲是在法官的調解下簽署了協議,“如果李志洲有罪的話,法官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律師申請21人作證,無一人出庭
澎湃新聞獲取的多份詢問筆錄顯示,上述“息訴罷訪”協議簽訂當天,當地法院、政府、公安等部門均有人在現場。包括時任項城市公安局副局長楊和平、項城市法院副院長韓偉、項城市法院法官宋新華及時任王明口鎮政府鎮長劉長嶺、財政所所長楊波等人。
李志洲的代理律師姬來松稱,7月22日該案第一次開庭時,辯方就曾申請上述相關人員出庭作證,但無相關證人到庭。此前,辯方向法庭提交《證人出庭作證申請書》,申請21名目擊證人出庭作證,包括項城市法院及周口市中院工作人員共10名。
姬來松稱,8月8日,此次開庭的前一天,他從法院處得知,將沒有證人出庭。
李志洲家屬向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提供了一段上述“息訴罷訪”協議簽署現場的錄音,錄音中,李志洲問道:“我告的是項城法院(違法執行),咋挨著你鎮里了?鎮里為啥給我10萬塊?”一位在場人士回答:“因為你會告,你告得領導都害怕?!?/strong>
據姬來松稱,該錄音當庭播放后,公訴方表示該錄音不是原件而是復制品,對其合法性提出質疑。而李志洲本人對該錄音的真實性確定無疑。
姬來松認為,錄音顯示,多名在場法官支持李志洲與政府簽訂協議、收取救助款,基于對法律權威的尊重和信任,李志洲只有按照法官的指導來,不能對他的簽約收款行為進行非難。
“領導干部恐慌,不代表政府恐慌”
庭審中,公訴方當庭出示了一份名為《關于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機制的意見》的書證,由中共項城市委2012年4月6日發布,其中寫道:“對越級上訪實行分類處罰制度”,“年度內發生3起赴省集訪造成惡劣影響的,給予責任單位重點管理,單位一把手引咎辭職或免職”,“年度內發生2起赴京集訪的,對責任單位實行重點管理,單位一把手引咎辭職或免職”。
姬來松則認為,國家機關不能作為敲詐勒索的對象,敲詐勒索的發生建立在自然人會對威脅產生恐懼這一心理機制上,敲詐勒索罪的對象只限于自然人。“退一步講,國家機關掌握強大的公權力,相對于公民個人天然處于強勢地位,公民憑借個人之力使得政府、法院等國家機關產生恐懼感,是不可能實現的。”
姬來松介紹,在庭審中公訴人稱,李志洲的信訪給領導造成很大壓力,“這一告,鎮長、書記都要下臺”。
姬來松稱,“領導干部恐慌,不代表政府恐慌。而且李志洲告的是項城市法院,王明口鎮政府又恐慌什么?”
辯護意見中,姬來松還提出,信訪行為不應認定為敲詐勒索罪中的威脅、要挾行為,“信訪是《憲法》、《信訪條例》所賦予的公民權利,《信訪條例》中還特別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澎湃新聞獲取的多份詢問筆錄顯示,宋新華、楊波、韓偉等均稱,李志洲提出只要政府給錢,就不再上訪,雙方這才簽訂了協議書,但是協議簽訂后,李志洲出爾反爾,依然不斷上訪。
庭審后,法院宣布該案擇日宣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