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慶醫科大學創校先驅、西遷老專家王福榮教授逝世
據微信公號“重慶醫科大學”消息,重慶醫科大學創校先驅、我國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重醫附一院肺科創始人之一、原重醫附一院院長王福榮教授因病于2021年10月24日19時58分逝世,享年92歲。

王福榮教授,中共黨員,1930年生于上海,浙江鄞縣人。1954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醫學系,大學畢業分配至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華山醫院工作并擔任住院醫師,1958年8月由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山醫院調入支援重慶醫學院第一醫院建設,1959年任重慶醫學院第一醫院肺科主治醫師,1983年任重醫附一院副院長、院長、系主任,1984年兼任重慶醫學院護士學校校長,1984年任肺科主任,1984年重醫附一院黨委委員,同年任重慶醫科大學黨委委員,1985年聘任為教授,2000年9月退休。
王福榮教授長期從事呼吸內科有關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為重醫肺科的教學醫療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填補了西部地區呼吸病學專業的空白。
另據微信公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提供的資料,195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決策,為了改變中西部缺醫少藥的落后狀況,要求東部沿海城市采取分身法,一分為二乃至一分為三,把醫學院和醫院搬到中西部去,以增強人民體質,建設偉大國家。作為新中國醫學界首屈一指的上海醫學院,人才濟濟,醫術精湛,自然不能置身于度外。
消息傳來,上醫院內院外頓時炸開了鍋,各種態度各種議論紛紛嚷嚷,每一個人都在思考都在猜度自己何去何從?上海畢竟是當時中國最繁華最先進的大都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遠遠領先于國內任何一個城市,要永遠地向它告別,告別得來不易的安定生活,告別父母兄弟至愛親朋,去到一個遙遠荒僻的地方,需要多大的勇氣和犧牲精神?
我國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一級教授錢悳,時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兼華山醫院院長,老專家不愧為精忠報國的典范與楷模,他受命組織一批精兵強將前往重慶,支援創建重慶醫學院。衛生部要求去重醫的必須是技術骨干、業務好手,上醫組織了400多人的醫療及教學隊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錢悳、王鳴岐等人的積極帶動下,一批年輕人主動請纓支援重醫,王福榮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福榮當時大學畢業不久,正在副教授王鳴岐指導下工作、做病例研究、撰寫學術論文等。聽說要援建重醫,王福榮立馬報了名。
王福榮回憶說:“我是跟著二王(王鳴岐、王寵林)西遷至重慶,開始創建重醫附一院。當年,我們剛到重慶就趕上災荒,糧食不夠吃,我們就吃樹葉和饅頭,喝青菜湯。雖然條件十分艱苦,但誰都沒有怨言,始終用樂觀的革命精神投入到醫院建設中。”說起當年的艱苦,王福榮教授沒有絲毫抱怨,反而更像是憶苦思甜。
1958年8月16日,王福榮一行人到達重慶,同年9月1日就正式開始了工作,一面上課教學,一面開始門診。王鳴岐帶領王福榮等人一起,開辦了中國西部地區最早的20個肺科??撇〈?。在得到了四川省衛生廳一位副廳長和重醫科研處處長的鼎力支持之后,重醫肺科于1958年成立了,這是我國西部地區首先創建的肺科專業。
消息稱,當時的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王福榮等人不僅要下農村做醫療,還要種地勞動。當地農民窮得家里只有一張床,吃飯連鹽都買不起。起初,他們十分不適應,吃飯時就偷偷在嘴里放一顆糖,否則連飯都咽不下去!但正是深入農村的曲折經歷,使他們切身體會到農村醫療條件的落后,感受到農民對醫療服務的迫切需求,因此更堅定了扎根重慶的信念。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于1957年由原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分遷來渝創建,歷經6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和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及涉外醫療為一體的重點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