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山大地震40周年|邱明坤:我經歷的23秒瞬間大災難
口述者:邱明坤
采訪者:羅英 王文娟
時 間:2016 年6 月28 日
地 點:黃浦區紹興路7 號上海文化出版社會議室
口述者簡介

邱明坤,1952年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任開灤機械制修廠(現改制為唐山開灤鐵拓重機公司)政治處宣傳科干事。后又分別擔任開灤六0
二廠黨委副書記、開灤發電廠(現改制為開灤熱電集團)副廠長、開灤機電社區主任等職務?,F常年居住在上海。
逃生
1976年7月27日,一切似乎很平靜。盡管各地發現了很多異?,F象,一些地震監測點監測到情況異常,但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還過著和往常一樣平靜的生活。夜間,天氣悶熱,難以入眠。很多人都是在深夜1—2點后才開始躺下。我和家人也睡得很晚,在悶熱難挨的環境下終于瞇著了。
突然間,覺得是在噩夢中,我的身體被上下掂動起來,馬上又被左右晃動,像是躺在振動篩上不停地顛簸,持續有20多秒。上面“嘩嘩”地掉下來泥塊兒和塵土,我用雙臂緊緊護著兩個弟弟的頭。震動過后,屋里一片漆黑。
我試圖從床上下去,但整個床前都被硬東西擋住了。我摸了摸,像是大衣柜倒在了床頭前,我只好從斜倒在床頭的大衣柜下鉆了出去,摸黑爬到了門口。借著外面的微弱光線一看,萬幸呀,妹妹住的廚房間的隔斷墻倒向了我所住的屋子,把大衣柜向外推倒在床頭前,差一點把我們兄弟三人的腦袋砸扁。此時,街上人聲嘈雜,人們衣冠不整地涌到了街上?!暗卣鹄?!”人們慌亂地跑動著。黑暗中,大部分居民都涌到了平房區東邊的一片空地上。天放亮了,大家得知整個工房區,不管是平房還是樓房,竟無一處坍塌,那天晚上在家的人員也無一傷亡,覺得很是萬幸。要不是怕再來余震,大家還在商量著回屋睡覺呢。
悲傷
天漸漸亮了,從四周傳來了到處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的消息。此刻,猛然想起廠里(當時我在開灤機械廠工作),廠房倒了嗎?夜班的工人們傷亡情況如何?于是立即騎上自行車趕往廠里。熟悉的上下班的十幾里路兩旁到處是殘垣斷壁,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死傷的人。當我經過北范商業住宅樓時,其慘狀更是令人心痛。 路兩旁那一棟棟漂亮的、人們剛入住不久的新樓已成瓦礫。曾幾時,我每天上下班路過這里時,就被陽臺上主人們擺放的魚缸、鮮花、盆景所感染,多幸福美滿的生活呀。而今,樓房已夷為平地,主人和魚、鮮花已被掩埋在碎石瓦塊中。后來得知,我們相鄰的兩個工房區——開灤礬土礦工房和唐山啟新水泥廠礦山工房,當時就被夷為一片廢墟,很多人被埋壓在里面。另外,我的鄰居張大媽和周大媽家的女兒也都在工作單位被地震奪去了生命。張大媽家的小芹在林西帆布廠上班,夜間12點下班后,睡在了單位休息室。房屋倒塌了,雖沒砸到她,但身體卻被蚊帳死死纏住,動彈不得,活活窒息而死。
周大媽家的信萍在唐山華新紡織廠上班,地震時宿舍全都倒塌了,不幸遇難。這兩個年僅20歲的如花似玉的姑娘就這樣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當我趕到廠里時,廠門口已集聚了很多人,廠領導正在一邊研究救災方案,一邊指揮人員搶救傷員。廠里的傷員,家屬區的傷員被陸續運到了廠門口,等待著救治。噩耗不斷傳來,我車間(鑄工車間)副主任李連祥同志,局級勞動模范、副主任劉武同志,車間工會主席李國友同志都遇難了,而且都是夫妻雙雙遇難。昨天下午,我們還在一起開會,而僅僅一夜之間,他們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27日(地震前一天)下午,車間黨支部召集科室干部開會,研究第二天一早分頭到工人班組參加理論學習,抓好安全生產。新婚不久、每天吃住在廠里的車間副主任李連祥,那天有急事趕回市里家中。不幸的是,他和在團委工作的妻子景玉鳳一同在家中被地震奪走了生命。李連祥年輕有為,早已列入廠里經營廠長的人選。然而,一顆璀璨的星就這樣過早殞滅了。劉武和妻子、李國友和妻子都在家中被斷裂坍塌的水泥屋頂活活砸死,扔下的是那些年幼的孩子。
地震發生后的那天上午,一些在上夜班中失蹤人員的家屬陸續趕到廠里尋找親人。那些倒塌的廠房里,鋼梁橫七豎八,余震不斷襲來,隨時有再次發生坍塌的危險。人們冒險在廢墟中搜尋,但有的人員仍難被發現,金工車間的何師傅上夜班,廠房倒塌后找不到他的蹤影。他的妻子(是同車間的優秀女工、共產黨員)懷里抱著、手里領著一雙年幼的女兒,幾次欲沖進車間尋找丈夫,被大家強行攔下。妻子嘶啞的哭喊,孩子的哭叫,撕碎了大家的心。我車間負責燒水的老師傅那天正上夜班,地震發生了,茶鍋房也沒倒塌,可人卻不見了。盡管大家不斷尋找,仍無下落。十幾天后,人們從離茶鍋房幾米處散發著惡臭味的磚土堆里挖出了他的尸體。原來他在地震往外跑時,被此處倒塌的磚墻掩埋了。
大震后的余震隨時發生,搶救被埋壓人員刻不容緩。然而,就在7月28日當天下午6點48分,7.1級的強震再次襲來,未倒塌的房屋這下全平了。我們家的那片工房就是在這次強余震中全部倒塌的。這次余震,造成了全市建筑物的再次坍塌和數萬被壓在廢墟下人員的傷亡。
感動
這天,人們含著眼淚,強抑悲傷,與余震搶時間、爭速度,全力救助被埋壓的親人和傷者,安置轉運重傷者。從這天起,我們就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偉大斗爭中了。這次大地震,使唐山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耙环接须y,八方支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人民解放軍及全國各行各業近30萬救援大軍火速趕赴災區,與唐山人民一道開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卓有成效的搶險救災。
我所在的開灤機械廠以及開灤發電廠的整個恢復建設、職工家屬的搶救治療都由上海市對口支援。震后第二天,上海市就調集了建工系統和醫療系統的1700多人趕赴唐山。在上海市建工局的統一指揮下,上海市機電設計院、市建一公司、市建七公司、機械施工公司、安裝公司、混凝土制品廠、供應處等單位進駐了開灤機械廠和開灤發電廠。這兩個廠分別承擔著開灤煤礦采煤設備的制造維修和煤礦生產、生活的電力供應,不僅促使開灤煤礦盡快恢復煤炭生產,更重要的是對唐山市的整體抗震救災和重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開灤煤礦的原煤產量當時占全國統配煤礦總產量的十分之一,洗精煤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海援建隊伍的廣大職工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上海工人階級“敢打硬仗”的大無畏精神,連續作戰,晝夜奮戰。他們有的帶病上陣,有的輕傷不下火線;有的不顧家中老小,克服重重困難,一心撲在援建上。他們冒著余震的威脅,沖進倒塌的廠房,登上幾十米高的毀損房頂,調查設計,吊梁架柱;夏天頂酷暑,任憑狂風暴雨淋;冬天冒嚴寒,不怕手腳凍傷殘。施工人員的糧食及生活日用品都是從上海直接運來的,為的是不給災區人民添麻煩。
周家辰是上海市建一公司的宣傳干部,但他幾乎每天都在工地上和工人們一起大干。有一天,他發高燒達到了42度,藥物退燒不行,就躺在從市里冰窖拉來的冰砣中物理降溫,整整冰鎮了6個小時。體溫一降,他馬上又沖上工地。
還有更為令人感動和永遠難以忘懷的,就是那位年僅20多歲的“青年標兵”犧牲在搶修動力車間的施工中…… 在上海工人階級的大力支援下,開灤發電廠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了發電,開灤機械廠也很快地恢復了制造和維修能力,有力地保障了全局煤炭的早日生產。11月份,全礦區平均日產原煤7800噸。1976年底,共產原煤85萬多噸,洗精煤3.3萬噸。
上海醫療隊在機械廠東墻外搭起帳篷,在非常簡陋的條件下,投入了緊張的醫療救護工作。他們積極救治傷員,轉運重傷員,開展日常接診看病,及時開展衛生防疫,杜絕了“大災必有大疫”的危害發生。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上海市派往唐山的醫務工作者們,就接待門診將近68萬人次,接收住院2萬多人次,搶救危重病人1500多例,各類手術近2300例。另外,除了接收地震傷員外,還承擔起了為災區培訓醫務人員,派小分隊下鄉服務,為當地群眾防疫注射等活動。雖然已經過去40年了,但那感人的情景和動人的事跡,仍時時涌現在我們的腦海里。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上海和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你們功不可沒,永載豐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