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區劃專家:崇明將從孤島變樞紐,可做長江口戰略協同區支撐點

崇明是上海最后一個縣改區,卻是全國較早的海島縣改區。如何以崇明縣改區為契機,探索海島的和諧型生態保護,助推上海發展新格局的優化?記者采訪了華東師大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與城市教席首席專家林拓教授。
縣區體制:前者偏“封閉”,后者更“融入”
記者:作為上海最后一個縣,崇明為何要縣改區?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縣體制帶來了哪些方面制約?
林拓:“十三五”期間,上海要進一步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必須激活新動力、拓展新空間,但也面臨著人口、土地和環境等方面制約。崇明在生態定位下具有巨大的潛在優勢,但縣的體制有較大約束。
縣、區兩種體制,前者偏“封閉”,后者更體現“融入”。
從某種程度來講,縣體制制約了崇明內生發展及融入上海乃至長三角的進程。縣體制原本就具有較大獨立性,世紀之初上海的許多縣相繼改區之后,崇明更難以參與上海市域層面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縣體制下的城市規劃編制也限制了崇明與周邊地區的聯系,也難以融入滬寧、滬杭的經濟發展軸。近年崇明產業發展呈現二產下滑、三產未及時跟進,一產貢獻又小的尷尬境地,產業發展滯后又導致崇明縣級財力不足。
崇明內生能力不足及其與周邊聯系的缺乏直接影響社會民生的改善。崇明農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大部分鎮或村等主要依靠財政轉移支付維持基本運作;農村居民收入在上海最低,在環長江口周邊區縣也最低;經濟薄弱和就業缺乏又導致大量勞動力外流,崇明籍在外畢業的大學生85%以上都不愿回家就業;優質教育、醫療等服務資源也十分匱乏,優秀的醫生與教師外流嚴重。
縣改區,可以更加有力地保護生態
記者:崇明縣改區后會不會改變生態定位?
林拓:近年來,不少城市的縣改區,恰恰是為了生態保護。
例如,地處烏江上游的安順市平壩縣是實施生態保護、退耕還林的主要區域,但縣體制下鎮村資源無序開發卻使農民人均耕地大幅減少,對生態保護構成威脅,2014年通過撤縣設區構建新的城鄉發展共同體,在轉移原縣域的人口,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還將更好地推動城市產業發展。
又如,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直接關乎華北特別是京津地區供水安全,原本恪守所謂純生態保護,導致貧困化與無序化的嚴重傾向,其縣改區曾引發很大誤解。但事實證明,縣改區后,不僅確保治污工程統一的規劃、建設、管理與使用,也促進十堰市從單一汽車城轉型為集汽車城、旅游城、生態城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更有力地服務南水北調工程,也促進農民脫貧及庫區穩定和諧。
實際上,縣改區的主要優勢在于全市域層面統籌發展,便于更大范圍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優化,不會削弱而是將更有力地保護生態。
和諧型保護,讓海島成為寶貴戰略資源
記者:縣改區后,如何讓崇明這個海島變得更美更和諧?
林拓:和諧型保護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向互動提升,是更深層次的轉型與更高質量的保護。當前,大型島嶼已成為世界著名城市寶貴的戰略資源,相繼走上和諧型保護之路。
例如,美國紐約市的長島,毗鄰曼哈頓金融中心,以教育、科技研發、金融服務等高端產業為主,擁有20多所大學和眾多科研機構、高檔居住區和度假旅游勝地。島上主要是高素質人口,加之政府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非常協調。
再如,加拿大溫哥華島,在中心區域發展附加值高、對環境影響小的生物制藥和IT產業,作為該島經濟發展的引擎;局部地區發展以土地與海洋資源為主的農業、漁業、林業;整體保持原始自然環境,為生態旅游奠定良好基礎;良好生態、高起點與高科技及綠色產業的結合是溫哥華島成功的經驗。
又如,瑞典斯德哥爾摩市的哥德蘭島,以旅游為主的三產占該島GDP的67%,主要收入是旅游業和農業。該島的的古城墻、古建筑盡可能完好地被保存下來。除了歷史、文化建筑,該島的自然風光極富魅力,田野、沙灘、藍色的海水,吸引無數游客。
對于崇明來說,在多年來厚植生態的基礎上,以縣改區為重要推力,更緊密與上海的聯系,充分對接上海資本、人才、企業優勢,具有實行和諧型生態保護的前提和條件。
縣改區后將“激活”崇明海島
記者:如何發揮崇明后發優勢,并加快優化上海發展新格局?
林拓:崇明縣改區后應重視公共服務的提升,以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為重點,從經濟發展向民生服務深化,讓群眾從縣改區轉變中擁有獲得感。
可以預見,崇明將從“孤島”變為“樞紐”。
其一,構建全球城市的新窗口。縣改區后建議著力完善“崇明模式”,樹立全球新標桿,逐步向世界輸出“崇明標準”,為今后上海生態技術、生態產業等“走出去”尤其是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奠定基礎。
其二,拓展科創中心的新戰略區。前瞻性地瞄準世界尖端科技,吸引相關研發基地、創新企業、服務平臺等落戶,引導新興戰略產業發展。以綠色產業園區為重點,發展具有現代生態理念的信息、科技、智慧型產業,著力壯大和延伸生態產業鏈。發揮崇明獨特的生態人居優勢,積極引才、留才,優化人才的生活配套,打造上海人才特區。
其三,打造長三角聯動的新門戶。比如以崇明等為支撐,構建長江口戰略協同區,促進“寶山—崇明—海門—啟東”等跨江協作發展,整合長江口的城鎮、港口、生態資源等,構建上海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以及內陸腹地的長江口戰略協同區。
(原標題:崇明撤縣設區專家談 | 林拓:體制一變,孤島將成樞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