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洪澤湖水域一夜大量死魚:河中污水隨暴雨集中涌入致缺氧

近日在一場暴雨過后,位于江蘇境內的全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的部分水域,一些養殖戶的魚群大面積死亡。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從官方獲悉,經初步統計,共有42戶養殖戶計8000畝養殖塘口受損。
宿遷市環保局最初將死魚原因籠統地通報為“由于暴雨問題導致缺氧”。之后,7月14日,江蘇省洪澤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則告訴澎湃新聞,造成此次漁業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流入洪澤湖的河流中的工業、農業、生活污水“長期集聚”,“隨汛期暴雨集中下泄”,形成高濃度COD(化學需氧量)的污水涌入湖區,導致該水域缺氧,致魚類死亡。
“大半輩子積蓄一夜之間就沒了”
6月24日,江蘇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的養殖戶羅華,在宿遷市政府辦主辦的“宿遷12345問政論壇”發帖稱: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洪澤湖水域,污水排放導致養殖戶的魚大面積死亡,“老百姓辛辛苦苦養的魚,眼看年將至就會有些收入,就因為這些污水,大半輩子的積蓄都沒有了,望相關領導出來說說話。”
“雖然以前下過雨后也有一些魚會漂起來,但一下子看到這么多魚都死掉了,還是令我吃驚!”羅華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回憶說,6月23日早上巡塘查看到的這一幕令他心痛不已,“感覺我這大半輩子的積蓄一夜之間就沒有了”。
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另一養殖戶倪秀東也向澎湃新聞稱,“去年也有過魚死亡的情況,可是沒這么嚴重。今年6月23日,白天下雨,沒有任何跡象,魚一夜之間大面積死亡。如果不是水污染的問題,魚怎么可能死呢?”
據倪秀東介紹,今年二、三月份投下的魚苗,準備在春節前銷往周邊的客源地,“往年都能賣到5、6塊一斤,這次卻只能將奄奄一息的魚撈起來,撈上岸不久后就死亡,5毛錢一斤賣給泗洪縣的養殖戶喂螃蟹。”
養殖戶羅華對澎湃新聞表示,對魚“不明原因的死亡”感到很悲哀。“宿遷市環保局每年都來協助調查,但不給檢測報告。”羅華說。
宿遷環保局:暴雨導致缺氧
江蘇省宿遷市環保局在6月29日回復上述網帖稱:已對死魚問題進行現場核實,經核實,發現出現死魚的有魚塘和洪澤湖圍網養殖區。宿遷市環保局稱,死魚的原因是“可能存在由于暴雨問題導致缺氧”。
宿遷市環保局還稱,具體死魚原因將由漁政專業部門做出判定,將根據死魚原因開展進一步調查。
據宿遷官方人士介紹,6月29日,宿遷市政府副市長曹秀明召開多部門聯席會議,由宿遷市農委牽頭,泗洪縣、宿城區和洋河新區聯合調查死魚的原因,市水務局進行河道疏浚,整治工作。
“在‘大環保’的概念和‘網格化’管理下,有關環境保護的問題不一定全屬于環保局的職責。”宿遷市環保局宣教中心王姓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說,“譬如環保局常在春季接到市民投訴,反映楊絮飄飛導致皮膚刺痛或過敏、垃圾堆放、陰溝發臭等問題,其實它們分別是屬于宿遷市園林局、市城管局和市水務局的職責。”
洪澤湖漁委會:污水涌入湖區,導致該水域缺氧
7月14日,江蘇省洪澤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張勝宇副主任對澎湃新聞表示,6月24日上午,洪澤湖漁業管委會接到污染水域的部分漁民以及漁政大隊的反映,稱宿遷中揚水域出現圍網養殖塘口浮頭現象并有零星死魚。洪澤湖漁管委會王欣主任組織資源環保處、漁政大隊等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拍照,對漁民進行走訪,取水樣,保存魚樣等工作。
次日,接漁政大隊同志反映稱出現較多死魚,又安排資環處處長帶隊前往進行現場筆錄和證據保存。與此同時,將相關情況報告宿遷市農委和市環保局,隨后帶領相關處室同志到湖區了解受災情況,指導漁民自救,穩定漁民情緒,并就相關事宜向宿遷市政府通報。
洪澤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張勝宇副主任對澎湃新聞表示,經調查,造成此次漁業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流入洪澤湖的河流——古山河里的工業、農業、生活污水長期集聚,隨汛期暴雨集中下泄,形成高濃度COD(化學需氧量,即有機物污染參數)的污水涌入湖區,導致該水域缺氧,致魚類死亡。
據介紹,經事故處理工作組初步認定,此次漁業污染事故共有42戶養殖戶計8000畝養殖塘口,遭受不同程度損失,總損失量約200噸,直接經濟損失140萬元人民幣。
據洪澤湖漁委會介紹,目前,由于污染源指向不明,宿遷市政府已召集農業、漁業、環保和縣區政府等成立工作組,正在積極協調解決漁民補償事宜,將會根據漁民受損情況給予相應補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