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法副院長示范在線庭審直播,專家:考驗硬件挑戰法官素質
據新華網7月6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景漢朝表示,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公開開庭的庭審活動原則上均通過互聯網直播。
國家二級大法官賀榮親自出庭,為庭審在線直播作出了示范和引領。7月7日上午9點,最高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海難救助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榮出庭擔任審判長,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同步視頻直播了庭審現場。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從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上統計發現,從2009年10月至今,全國共有3341個案件通過上述平臺實現在線視頻庭審直播。江蘇、河南等地法院已搭建起庭審直播網。
有專家指出,有些地方硬件條件尚不具備,在線視頻庭審直播讓司法審判程序和實體全都呈現在陽光下接受監督,將進一步挑戰法官素質和能力。也有學者建議,在條件成熟時,宜將“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要直播”寫進法律,“應明確指出哪些案件不直播,而不要使用‘原則上’這一模糊概念。”
最高法示范“可視正義”,專家:應明確指出哪些案件不直播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后發布《關于加強人民法院審判公開工作的若干意見》(2007)、《關于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若干規定》(2009)、《關于司法公開的六項規定》(2009)等司法文件,將庭審公開的多項措施予以細化。
2013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布《關于推進司法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指出,人民法院應當積極創新庭審公開的方式,以視頻、音頻、圖文、微博等方式適時公開庭審過程。
在此基礎上,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相繼推出了庭審觀摩、開放日、電子顯示屏直播、微博網絡直播等多種司法公開形式。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景漢朝說,庭審公開使司法公開從靜態到動態,從傳統庭審旁聽的“現場正義”、報紙廣播的“轉述正義”,到電視和網絡的“可視正義”,是一次質的飛躍。“通過對案件庭審過程全方位、深層次公開,可以更好地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景漢朝認為,庭審公開也具有倒逼法官提高駕馭庭審能力的作用,促進庭審水平全面提高,促進審判制度更加完善。
澎湃新聞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在推進“可視正義”的同時,在有關案件的直播問題上也作出了“原則上”的限制。
“‘原則上’公開的意思就是可能存在例外。”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作翔認為,司法公開本身就有“例外情況”,比如涉及國家秘密、商業機密、個人隱私等方面的案件,“法院會根據實際情況在遵循相關規定的基礎上,作出界定和判斷。”
“除了法律規定不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其他案件都應當公開開庭審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分析指出,上述“原則上”的表述是一種兜底的說法,“實際上還是在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范圍內,有選擇性地通過互聯網直播。”
洪道德說,不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有四類,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可以不公開審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不對所有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直播的理由可能很多,設備還不齊全、技術力量不夠,普法意義不大,當事人強烈要求不上網直播等等。”洪道德建議,最高法應該通過列舉的方式,明確指出哪些案件不直播,而不要使用“原則上”這一模糊概念。
在劉作翔看來,目前法院內部在司法公開問題上還存在部分爭議。“尤其是在民事案件中,如果當事人不愿公開,法院是否能借司法公開之名將案情公之于眾?”劉作翔認為,民事審判中只要涉及當事人不情愿公開的情況,哪怕是一方當事人的意思,法院也不能強迫公開,“特別是判決書上網,往往會激化矛盾,法院應該更加尊重當事人的隱私,在公開功能與私權保護之間尋找平衡。”
學者:“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要直播”可寫進法律
澎湃新聞(www.tehpaper.cn)從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中查詢發現,2009年10月,天津高院公開審理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件,成為該網第一起在線直播庭審。根據官網資料介紹,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第四平臺”。
現實的情況是,截至目前,全國各級法院在這一司法公開平臺上共計視頻直播了3341件庭審,其中包括刑事851件,民事2339件,行政143件,其他案件8件。截至7月7日,網站上還公布了24個庭審預告,主要涉及北京、天津、廣東、湖南等地。
按照官方說法,全國法院大量案件上線直播所形成的庭審數據庫,將成為法官辦案的參謀和助手,成為研究中國審判制度的第一手資料,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寶貴資源。
“現在庭審直播的比例仍然非常小。”洪道德說,原因在于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法院獨立審判權易受到干預。民事案件相對較好,但也可能受到金錢、人情關系的干擾,從而喪失審判獨立性。
洪道德表示,如果庭審直播的技術已經普及,建議將“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要直播”寫進法律,予以明確規定。“目前,最高法只是起到一個模范作用,但如果要在全國各級法院都推廣這項工作,還需要最高法通過法律文件來進一步明確相關規定。”洪道德補充說。
據新華網的消息稱,今年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公開開庭的庭審活動原則上均通過互聯網直播,“最高法通過互聯網直播案件庭審,或將對全國法院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澎湃新聞觀察發現,依照目前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公布的,在線庭審直播視頻排在首位的是廣東省,共計直播了1508件。不過,有些省(市、自治區)的在線庭審直播并不完全在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上進行接入。近年來,江蘇、河南等地法院均已搭建起庭審直播網,比如河南省法院庭審直播網中就有1275個庭審直播視頻回顧。
“是否具備視頻直播的條件是關鍵問題。”劉作翔認為,有些地方的硬件條件還跟不上,最高法提出這一要求也只是代表了一種方向。但在線庭審直播將進一步挑戰法官的自身素質,考驗法官的審判能力,“在線直播庭審的意義在于讓整個庭審置于陽光下,有關庭審的程序和實體問題都將受到公眾全方位的制約和監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