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逃離北上廣:一線的欲望和二線的愿望

北京∣畫面制造者:克魯格和里希特
時間:7月9日(周六)10:30-22:00
地點:東城區(qū)望京中環(huán)南路1號社科院研究生院D座2層單向空間
主講人:李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亞歷山大·克魯格(Alexander Kluge) ,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導演、德語文學最高獎畢希納獎獲得者;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尚健在的最昂貴藝術家,美術史傳奇。他們是德國歷史文化發(fā)展的見證者與親歷者,并通過各自的創(chuàng)作——里希特通過繪畫、克魯格通過電影和文字——回應和思考著歷史和生活。里希特稱自己為“畫面制造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克魯格拍攝電影的過程也是在制造畫面,他們是同一代人,各自成長,卻邁著相同的步伐凝視這個世紀,他們看見了什么?我們又該如何觀看他們制造出的畫面?【看理想】放映+沙龍,本周六繼續(xù),將放映關于克魯格和里希特的三部電影,同時請到了著名的電影研究者“大旗虎皮”李洋教授為我們作特別講解。
北京∣讀《國史大綱》之兩晉十六國
時間:7月9日(周六)13:30-17:30
地點:朝陽區(qū)朝陽門外大街26號MEN大廈C2 0712室
嘉賓:陳北徒、張佳倫、鄒興毅、林世芳 等
公元265年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晉滅吳,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分裂局面,華夏大地重歸一統(tǒng)。西晉本應延續(xù)秦漢一統(tǒng)之格局,然而,由于錯誤的民族政策等原因?qū)е挛鲿x的統(tǒng)一如曇花一現(xiàn)。永嘉之亂以后,國家再度走向分裂。晉室南渡后,在南方建立東晉王朝,而北方則出現(xiàn)了五胡十六國的混戰(zhàn)局面。兩晉十六國時期,發(fā)生了許多精彩的歷史故事。7月9日,相約新民歷史沙龍,品讀《國史大綱》,暢談兩晉十六國時期的歷史故事。
北京∣黑山學院二十四年
時間:7月9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qū)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qū)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大客廳
嘉賓:劉卜華(藝術家)、邱志杰(藝術家)
1933年至1957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與世隔絕的大山中,黑山學院以世外桃源的形態(tài)存在了24年,匯聚了一批為美國藝術做出杰出貢獻的藝術家,諸如約翰·凱奇、默斯·坎寧漢、羅伯特·勞森伯格等。24年間,美國藝術獲得了國際領軍的地位。“勞森伯格在中國”展覽期間,本講座試圖探討黑山學院對美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實驗性教育與藝術、生活的關聯(lián),邀請藝術家劉卜華、邱志杰等人展開對話,深度分析黑山學院所代表的“自由態(tài)度”、“實驗精神”和“生活藝術”。其中,劉卜華以《黑山學院的24年》為畢業(yè)論文從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畢業(yè)。
北京∣從《傲慢與偏見》談對文學的傲慢與偏見
時間:7月9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海淀區(qū)海淀圖書城西大街35號3幢一層言幾又書店
主講人:李繼宏(翻譯家)
《傲慢與偏見》的翻譯工作耗費了李繼宏三年的時間。這本書的誕生時間與我國的經(jīng)典名著《紅樓夢》為同一時間段, 1796年創(chuàng)作,1813年出版,距今已超過兩百年,可見其歷史之悠遠。當時的衣食住行、法律制度、道德觀念、社會風氣、經(jīng)濟條件等和現(xiàn)在的英國差別很大,與如今中國的差別更是如同鴻溝。本次分享會,翻譯家李繼宏先生將攜手侯小強先生一起,就當代文學翻譯的誤區(qū)與現(xiàn)場觀眾分享與討論。

北京∣古典人道主義政治的典范——宋太祖仁愛的政治風格
時間:7月9日(周六)14:30-16:00
地點:海淀區(qū)花園路2號牡丹科技大廈1樓翠微大廈北側彼岸書店
主講人:王立新(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歷史上所有的統(tǒng)治者和達官顯貴們,其實也如舞臺上的演員一樣,都只能在特定的歷史場合“表演一段時間”,很快就會散場。就算當時很顯赫、很不可一世,其實也只是像《莊子》書中的“朝菌”和“蟪蛄”一樣,可能連一天或者一年都過不完整,就必須離開表演的舞臺了。因此,真正有智慧的統(tǒng)治者,不炫耀一時的“唯我獨尊”,只是想著盡到當下的責任而已。想深刻知曉宋朝的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一生有哪些治國智慧及真實的政治作為么?那么不妨來聽一聽王立新教授的細致解析,參與一場精彩紛呈的大師講座!

北京∣苦樂人生里的生活哲學——“讀者·書房”讀書分享會
時間:7月9日(周六)14:40-17:00
地點:東城區(qū)王府井大街36號涵芬樓書店
嘉賓:止庵(作家)、史航(編劇、策劃人)
“與其講究外表,不如內(nèi)在下功夫。”“別抱怨‘冷啊’、‘熱啊’的!夏天時要感謝冬天,冬天時要感謝夏天。”“時鐘反著走,人們會覺得鐘壞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走。”這些充滿智慧的錦句出自日本作家島田洋七的阿嬤之口,后被島田洋七寫在《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中。7月9日,讀者·書房邀請止庵、史航與大家進行關于《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的讀書分享,主題是“苦樂人生里的生活哲學”。

北京∣“民謠與詩”書店民謠沙龍——Mr.Miss專場
時間:7月9日(周六)19:30-21:00
地點:朝陽區(qū)東大橋路9號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B2層中信書店
主講人:Mr.Miss(爵士樂組合)
Mr.Miss是一個人聲爵士樂男女組合。劉戀和杜凱在一次北大歌手比賽中結識,共同的音樂追求和相互欣賞促使他們開始了合作,組成Mr.Miss組合。爵士樂在大眾眼中往往有不知所云的小資情調(diào)的成見,而Mr.Miss用一種最簡約的方式,將經(jīng)典音樂的根源核心吸引力剝離出來,以類似民謠歌手的親和形式,演繹各種類型爵士標準曲與原創(chuàng)作品。
北京∣聚焦海外攝影教育:從個案研究到出版計劃
時間:7月10日(周日)13:00-14:00
地點:朝陽區(qū)草場地155號三影堂攝影藝術
嘉賓:高初(圖書編輯)、何伊寧(圖書編輯)
2016年3月1日,《英國攝影教室》作為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海岸線”叢書的第一冊正式出版。該書以英國攝影教育作為切入點,審視了攝影高等教育在英國的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為讀者提供了對英國當代攝影教育較為全面的觀察。《英國攝影教室》將于7月10日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與讀者見面,就該書的編輯和撰寫的相關話題進行分享和探討。同時,活動將英國高校攝影課堂中小組評議的教學方式帶到現(xiàn)場,由四位青年攝影藝術家?guī)ьI四個小組模擬英國課堂的小組評議,通過創(chuàng)建批判思考的環(huán)境幫助參與其中的攝影實踐者熟悉評議的流程,并對作品進行深入的交流和點評。
北京∣《世界上最強大的思想》書籍分享
時間:7月10日(周日)14:00-17:00
地點:海淀區(qū)成府路35號華清嘉園15號樓2010(@706青年空間)
主講人:王兵(獨立研究者)
“CIDEG文庫”最新出版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思想:蒸汽機、產(chǎn)業(yè)革命和創(chuàng)新的故事》,作者威廉·羅森講述的故事既關乎引發(fā)工業(yè)革命的那些人,又牽涉推動工業(yè)革命發(fā)展的機器,即蒸汽機。從早期笨拙而有力的機器,到能驅(qū)動風車和工廠機器轉輪的成型蒸汽機,再到依靠鐵路和海路運送乘客與貨物的成熟的運輸工具,羅森追溯了蒸汽機的完整歷史,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緊密圍繞著蒸汽動力的瘋狂發(fā)明年代。

北京∣走向荒甸——從滇西南到緬北高原
時間:7月10日(周日)19:00-21:00
地點:東城區(qū)望京中環(huán)南路1號社科院研究生院D座2層單向空間
主講人:柴春芽(作家、導演)
邊境與新疆,在空間與意識上都是遠離于大部分人的,但邊境卻是回答“我們是誰”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柴春芽遠赴滇西南和緬北,再次開啟邊境探索,寫就《走向荒甸:從滇西南到緬北高地》。多少年來,經(jīng)由媒體報道和民間傳言的渲染,讓很多人一提起緬北高地,便會頓然感覺那里的黑暗之心殘破如同黑夜君臨的大海之上泄漏噴涌的石油,漫延開來,無遠弗屆。本次活動將放映柴春芽所拍的紀錄片,分享他的親身體驗。
北京∣中國類型小說如何走向好萊塢?
時間:7月11日(周一)14:00-16:00
地點:朝陽區(qū)芍藥居文學館路45號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B座多功能廳
嘉賓:李洱(現(xiàn)代文學館副院長、作家)、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評論人)、邱華棟(魯迅文學院副院長、作家)、余世存(文化學者)、歐陽江河(詩人)、方勵(勞雷影視董事長)、朱大可(學者、文化批評家)等
為什么好萊塢拍過如此多的神話電影大片,卻沒有把任何中國神話故事搬上銀幕?作為一個具有漫長歷史的民族,中國人顯然握有更復雜多樣的神話原型,而這些奇詭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至今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中國神話故事可以給電影大片提供故事想象的土壤嗎?根據(jù)中國神話學術體系,參照好萊塢編劇模式創(chuàng)作的類型小說,是否可以成為青春文學界的“新勢力”?由著名文化學者朱大可發(fā)起的“謎托邦”寫作計劃,為中國的類型小說寫作提供了何種有益的范本和經(jīng)驗?7月11日,文學界以及影視界、媒體界頂級大咖齊聚現(xiàn)代文學館,一起探討中國類型小說的品質(zhì)有沒有自我提升的前景?有沒有在改編中走向好萊塢式影視的發(fā)展空間?
北京∣經(jīng)典戲劇與當代戲劇——里馬斯·圖米納斯的導演闡述
時間:7月13日(周三)15:00-18:00
地點:東城區(qū)東棉花胡同35號蓬蒿劇場
主講人:里馬斯·圖米納斯(導演)
作為戲劇導演和戲劇教育家,里馬斯·圖米納斯一直奔波于莫斯科與維爾紐斯之間,并在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開設三門課程,他覺得自己是被墨爾波墨涅繆斯女神的魔法所吸引,注定要獻身戲劇。本次講座,讓我們聆聽他對經(jīng)典戲劇和當代戲劇的解讀。

上海∣一戰(zhàn)前后的革命家與思想家——從劉師培等編《天義》談起
時間:7月9日(周六)14:00
地點:黃浦區(qū)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劉禾(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終身人文講席教授、比較文學與社會研究所所長)、董麗敏(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07年,《天義》雜志創(chuàng)刊于日本東京,它不但系統(tǒng)介紹了國際無政府主義和早期共產(chǎn)主義運動,首次發(fā)表了《共產(chǎn)黨宣言》第壹章和恩格斯的《〈共產(chǎn)黨宣言〉序言》的中譯文,而且最早提出農(nóng)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提倡男女平等,強調(diào)經(jīng)濟獨立對女性解放的意義。哈佛大學教授劉禾的校注版《天義》彌補了近代史研究的一大空白,提供了考證和詳細注釋,對于研究20世紀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傳播、中國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過程,以及早期女權運動的歷史地位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7月9日,劉禾將與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董麗敏教授做客思南讀書會,從《天義》談起,講述一戰(zhàn)期間的革命家與思想家。

上海∣《如果可以這樣做農(nóng)民》綠妖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9日(周六)14:30-16:00
地點:靜安區(qū)西藏北路166號大悅城購物中心北樓L6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綠妖(媒體從業(yè)人員、寫作者)
綠妖走訪了臺灣60余位農(nóng)民、10余個民間團體與臺灣當局,以農(nóng)民的個人故事與鄉(xiāng)村的普遍現(xiàn)狀,勾連臺灣農(nóng)業(yè)、歷史、經(jīng)濟、民生、環(huán)保、社會創(chuàng)新等多個維度,相當豐富地呈現(xiàn)了臺灣鄉(xiāng)村的現(xiàn)代化與傳統(tǒng)的博弈與結合,農(nóng)人的尊嚴、職業(yè)、創(chuàng)造與堅守。 當農(nóng)民不再代表階層與社會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為對象的職業(yè),一種身份,一種生活態(tài)度。我們終將詩意的棲居,這是可能到來的美好。

上海∣王小龍《每一首都是情歌》詩歌朗誦沙龍
時間:7月9日(周六)14:30-16:30
地點:徐匯區(qū)復興中路1199號明園商務中心5樓
主講人:王小龍(詩人)
出生于1954年的王小龍,既是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三代詩歌運動的先驅(qū),更被認為是漢語詩歌口語化的源頭詩人。王小龍是當代最早完全使用口語構成詩歌,并且寫出了經(jīng)典詩篇的詩人。在口語詩的發(fā)展已蔚為大觀的今天,回頭再讀王小龍當年如《出租車總在絕望時開來》等詩歌名篇,依然熠熠生輝。王小龍早在198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口語詩歌寫作的內(nèi)在邏輯,對具體感、現(xiàn)場感的追求,對敘述功能的放大,對反諷和戲謔的嫻熟運用,對語感和口氣的強調(diào),在王小龍詩歌中都清晰可見。而所有這些美學建樹,在后來從第三代詩歌中的口語一脈直到今天的口語詩人身上,成為被反復強調(diào)的口語詩歌的基本美學特點。王小龍與中國當代口語詩歌的發(fā)展,到底有多么深刻的關系,其早期的詩歌寫作,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后來的中國詩歌,至今仍遠遠沒被清晰指陳。
上海∣對話海杰:從“鳥頭”看中國當代攝影
時間:7月9日(周六)19:00-21:00
地點:徐匯區(qū)淮海中路1555號季風書園(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站廳內(nèi))
嘉賓:海杰(獨立策展人、影像批評家、作家)、鳥頭小組(藝術家)
著名獨立策展人、批評家海杰出版了新書《屏幕生存——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攝影切面》,這是近期國內(nèi)一系列新出版的攝影相關書籍中唯一一本以個案分析的方式較為系統(tǒng)地考察中國當代攝影的書籍。在過去15年中,鳥頭小組(由宋濤、季煒煜兩位攝影師組成)無疑是中國當代攝影中一個非常特別而重要的案例,他們自然也是海杰所書寫的50多個案例之一。無論是在創(chuàng)作和展覽的豐富程度、形式的多樣性和實驗性,乃至他們與國內(nèi)和國際當代攝影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系——不僅在活動上而且在創(chuàng)作語言上——都具有獨特的表現(xiàn),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海杰與“鳥頭”已是十多年的朋友,在海杰離開上海之前,更是交往密切。盡管海杰將“鳥頭”放在了書中“都市游擊”的一章,但是他也承認其實對鳥頭的解讀還有非常豐富的可能。

上海∣“你們這一代”
時間:7月13日(周三)15:00-16:30
地點:黃浦區(qū)淮海中路300號上海chi K11美術館
嘉賓:呂澎(策展人)、朱哲琴(音樂人)、江山(文化從業(yè)者)、肖全(攝影家)
肖全的“我們這一代”,是一個國家人文精神的集體合影,那一幅幅凝聚渴望和力量的肖像曾經(jīng)深深地打動了一代人的心,借K11此次肖全的攝影大展,我們邀請四位嘉賓一起,就那些曾經(jīng)澎湃又逐漸淡漠的人文關懷及精神渴望,與現(xiàn)場的觀眾進行探討,回望的同時,與觀眾探討當下人的精神生存與人文理想的狀態(tài),試圖在目前紛亂無序的表象下,找到思考的脈絡及發(fā)展的方向。
上海∣相遇在地球村
時間:7月14日(周四)19:00
地點:徐匯區(qū)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區(qū)三樓5304
嘉賓:任璧蓮(作家)、徐坤(北京作協(xié)副主席、《人民文學》副主編)
第十四屆世界英語短篇小說大會將于7月中旬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三十多個國家超過250位知名作家與學者將共赴盛會。借此機會,將邀請著名華裔美國作家任璧蓮與北京作協(xié)副主席、《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坤共同做客上圖,從移民文學創(chuàng)作談起,展現(xiàn)短篇小說中西方與東方的互融與影響。
廣州∣得心自在——我與《夢蝶草》
時間:7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天河區(qū)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主講人:傅月庵(編輯)
詩人周夢蝶,1948年隨軍赴臺,當過店員、擺過書報攤,甚至還守過墓,流徙不斷而詩作不絕,是一代臺灣人共同的“詩記憶”。傅月庵初識周夢蝶時,一次無話找話說:“周公啊,將來總有一天我會幫你編一本詩集,特別漂亮特別厲害……”周公2014年5月化蝶。一年之后,傅月庵做出踐履“生死之約”的《夢蝶草》,出版盈余將全部捐作“周夢蝶詩獎”基金。師友風義,存乎編輯之道。7月9日,資深編輯人傅月庵將做客方所廣州店,與我們分享《夢蝶草》編輯的點滴記憶,并講述編輯之道。

廣州∣攝影師劉濤講座暨《走來走去》簽售會
時間:7月10日(周日)15:30-17:30
地點:白云區(qū)黃邊北路151號時代玫瑰園第三期時代美術館一樓公共多功能廳
主講人:安哥(攝影記者、策展人)、劉濤(抄表工、攝影師)
在劉濤的鏡頭中,尋常生活中的街道呈現(xiàn)一種莫名的趣味:擁擠俗常的馬路上人們?yōu)樯姹疾ǎ瑓s在不經(jīng)意間建構出一次荒誕的巧合。現(xiàn)在,劉濤將這六年的街拍作品,由Lens做了一個系統(tǒng)、細膩的編輯梳理,結集為這本名為《走來走去》。300多張全版大圖,近似明信片硬度和質(zhì)量的印刷,裸脊鎖線裝訂,帶來非常舒服的閱讀體驗。天賦和時間,凝結為這份市井生活里的逗趣與溫情。
武漢∣光影明滅之間的生活本身——羅杰·伊伯特的電影世界
時間:7月10日(周日)18:30-20:30
地點:武昌區(qū)寶通寺路33號403國際藝術中心漫行書店
主講人:羅杰·伊伯特(影評家)
在羅杰·伊伯特之前,普利策獎從未授予過影評家,由他打破了這個記錄。羅杰·伊伯特提供給我們一個范例,即真正的影評人必定是一位迷影者及擁有高超的藝術標準。他沉醉于光影明滅間,真誠地認同電影藝術的邏輯,從此中汲取極美好的東西。然而,真正的好電影并不多。我們看電影時常不辨影像,以被動的姿態(tài),任由它們給我們洗腦,喪失自我獨立思考,任由它們來塑造我們的價值觀。本周日晚,讓我們一起隨著羅杰·伊伯特,打開在光影時空中旅行的正確方式。

成都∣逃離北上廣,來到第四城——《新周刊》創(chuàng)刊20周年文化沙龍系列·成都站
時間:7月9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錦江區(qū)春熙路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里M68-70號方所
嘉賓:寧遠(作家)、孫冕(《新周刊》創(chuàng)始人、名譽社長)、蔣方舟(作家、《新周刊》副主編)、易丹(作家、四川大學教授)等
這個時代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渴望在大都市扎根并成為都市人群中體面的一分子,夢想在那里獲得幸福、尊嚴與好未來;而崛起的二線城市,似乎又提供了另一個選擇。二線城市有一張還未被過度整容的臉,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本土視角,既不閉目塞聽,也不聽風是雨,不像一線城市那樣嘴大吃四方,但嗅覺越來越靈敏。成都顯然不是中國城市文明最喧囂的一塊,但它的魅力在于慢生活,具有把每一種細節(jié)做成生活模式的本事。只要進入它,你就會隨著它的節(jié)奏慢下來。7月9日,來方所聊聊一線的欲望和二線的愿望,聊聊成都,還有生活。
成都∣小晏遇眾生
時間:7月10日(周日)15:00-17:00
地點:錦江區(qū)春熙路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里M68-70號方所
主講人:晏禮中(媒體人)
作為一名資深記者,晏禮中走遍大半個中國,總是不斷行走于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他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用平實的文字記敘著這些平凡采訪對象鮮活甚至偶現(xiàn)殘酷的生活軌跡。7月10日,晏禮中做客方所成都店,同讀者分享在各地采訪旅途中發(fā)現(xiàn)的人和事,探討眾生故事背后的思考。

成都∣“書店實驗室”之環(huán)境里的微生物
時間:7月10日(周日)16:00-17:30
地點:金牛區(qū)交大路183號凱德廣場·金牛二期4樓07B
嘉賓:梁雅潔(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張軼佳(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學傳播主管)
當我們談論書店時,我們在談些什么?2016中國最美書店周以“在書店遇見你”為主題,旨在鼓勵大家走進書店,讓閱讀融入生活。愛書之人,必定也對世界充滿好奇。本次書店周聯(lián)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特別邀請到生物專家,變書店為美妙的實驗室,向讀者展示那些與我們?nèi)粘I钕⑾⑾嚓P的科學奧秘,讓科學實踐與理論知識來一次美妙碰撞。
深圳∣2009-2016:我對書(店)相關的觀察和實踐
時間:7月10日(周日)15:00-17:00
地點:南山區(qū)僑城西街華僑城生態(tài)廣場柏濤建筑空間
主講人:堅果兄弟(藝術家)
本次講座中,堅果兄弟將分享和書店、書相關的幾個作品和事情,從99人書庫、假如世界沒有書、舊書攤事件、30天就倒閉書店、未來書店(未執(zhí)行),到屋頂上的破書店,再到48小時書房。
深圳∣寫作與生活
時間:7月10日(周日)16:30-18:30
地點:福田區(qū)福中一路2001號深圳圖書館南書房
主講人:十十(作家)
作品來源于生活,寫作離不開生活,十十的生活也離不開寫作。如何在看似無聊、重復的家庭主婦式生活中找到靈感?在生活的點滴中捕捉到創(chuàng)作的素材?我們要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創(chuàng)作?本期分享會,由作家十十與大家一同分享創(chuàng)作的心得和體會,以及如何把寫作與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一起,為生活增添一份調(diào)味劑。
西安∣我們活著的魔幻時代——《一百年漂泊》巡講
時間:7月13日(周三)19:00-21:00
地點:碑林區(qū)二環(huán)南路西段155號印象城3樓言幾又·今日閱讀
主講人:楊渡(詩人、作家)
歐美國家的現(xiàn)代化進程有四百多年歷史,但中國的現(xiàn)代化卻只有二三十年,千年文明與現(xiàn)代城市并存,農(nóng)業(yè)小鎮(zhèn)與工業(yè)廢墟為鄰,化學污染的病人找道家秘方做解藥,高速公路的下方挖出唐宋古跡,我們一貫無神論卻膜拜財神,我們走向世界帶著古老的咒符,我們相信未來卻有很多人離開……我們,生活在一個魔幻時代。

杭州∣《水下三千米:我的潛水十年》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10日(周日)14:00-17:00
地點:上城區(qū)解放路225-227新華書店1層
嘉賓:章衣萍(作者)、周華誠(作家)
十年前的她,只敢在泳池里撲騰,只因為一次潛水,中了“藍毒”,從此再也離不開那藍色的奇幻世界;十年后,她已華麗蛻變?yōu)闈撍_人,將心得感悟集結成冊。7月10日下午,這位潛水界的“深海美人魚”章衣萍,將攜新作《水下三千米:我的潛水十年》做客杭州悅覽樹24小時書店,與作家周華誠一起,做一場關于“水下三千米”的分享。
南京∣文明差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文明的沖突》
時間:7月8日(周五)12:15-13:45
地點:白下區(qū)梅園新村34號小紅梅
主講人:卜慶宇(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社會學博士)
1996年,美國著名學者賽繆爾·亨廷頓撰寫了《文明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并以其“文明沖突論”聞名于世。隨著我國全球化的進程,深刻了解外國文化成為了必要的課題。在各類其他文明中,西方文明,由于其主導全球話語權的優(yōu)勢和特點,更是成為被廣泛關注的對象。鑒于東西方文化的區(qū)別,本期講座嘗試從《文明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進行討論。

南京∣熟悉的陌生人——明清江南的才女們
時間:7月8日(周五)18:30-20:30
地點:鼓樓區(qū)金銀街8號萬象書坊
主講人:張杰(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后)
當下社會,隨著社會分工的加劇女和消費品味的提升,女性的自主性似乎得到了張揚。然而,女性地位看似提高的背后,卻是女性個體性的迷失,女性似乎無法找到專屬的身份認同。然而,明清之際,江南社會的才女群體,卻用自己的實踐為女性在家國之外,開辟了屬于個體的新天地,并得到了社會的接受與認同。為今天的女性尋求個體性和真正的獨特性提供了資源。這種資源是什么?有待我們一起走進明清江南社會才女的生活世界,去理解和體驗。
南京∣中國的文化與政治——講讀呂思勉《中國通史》
時間:7月9日(周六)13:30-16:00
地點:白下區(qū)梅園新村34號樓梅園書房
主講人:金陵讀書諸位理事
《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史學成名作,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呂思勉在我國現(xiàn)代史學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里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其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長于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國學基礎深厚,治史意趣生動。《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是中國文化史,借鑒古代史書的典制體,按章節(jié)分為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chǎn)、官制、選舉等十八個專題,內(nèi)容之廣泛,完全與今“大文化”涵義相合;下冊是中國政治史,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chuàng)。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于一書,僅用了三十八萬字,其功力非同一般。《中國通史》滲透著呂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全書“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diào)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新的紀元”。
鄭州∣薩拉馬戈《所有的名字》讀書會
時間:7月9日(周六)15:00-17:30
地點:金水區(qū)人民路22號中原圖書大廈(新華書店)三樓藍調(diào)影音咖啡區(qū)
主講人:趙翔(鄭州一中教師)
《所有的名字》由葡萄牙作家若澤·薩拉馬戈著作。獨身的中年人若澤先生是民事登記總局的普通職員,工作中負責對各類文件謄寫和歸檔,業(yè)余時間唯一的樂趣則是收集名人剪報。偶然的一次,他從局里不小心夾帶出一張陌生女子的卡片,沒來由地就此對她產(chǎn)生了興趣,開始采取各種辦法搜尋她的生活軌跡,若澤先生的生活也由此產(chǎn)生了巨大的改變。本次讀書會,我們請到醒客經(jīng)典樹閱讀課程開發(fā)者趙翔,分享他的閱讀感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