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辦高校平均學費4511元致使經費增長乏力,四川:將調價
四川高校在申報博士、碩士創建單位時,為何屢屢受挫?
10月14日,四川省政府網站公開了四川省教育廳對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1016號提案的復文。其中提到,正如政協委員所指出的,在高校學費收入方面,四川省公辦高校仍然執行的是2004年的收費政策,平均學費僅4511元,處于全國較低水平,排在第23位,比生均財政撥款投入在全國的排名低4個位次。財政投入和以學費為主的非財政撥款,作為高校經費來源的“兩條腿”,發展極不均衡,導致四川省高等學校經費來源增長乏力,公辦高校生均經費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生均經費未達到4萬元,在申報博士、碩士創建單位時,屢屢受挫,嚴重影響四川省高等學校發展。
四川省教育廳稱,高等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我省高等教育已由原來追求規模的粗放式發展,向注重質量效益的內涵式發展轉變,高等學校經費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高等學校經費收入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占比約75%。財政撥款收入方面,我省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公辦高校投入,生均撥款水平穩步提高。以省屬公辦高校為例,2019年我省啟動了生均財政撥款提標計劃,計劃用三年時間,每年將省屬公辦高校撥款標準提高1000元。2020年全省省屬公辦本科高校的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達到1.9萬元,高于我省人均GDP在全國的排位。
公開資料顯示,四川省以全國第7位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了全國第6位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撐了全國第5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我國現在教育發展水平的標志——高等教育上,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還需要產生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大師,這就決定了,還必須不斷地加大投入,完善成本分擔機制,合理增加教育經費來源,讓我們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四川省教育廳在答復中表示,對于公辦普通高校學費調整工作,該省一直以來都在積極謀劃準備。從2014年起,先后兩次啟動了高校收費標準調整的成本監審工作。從當時的監審結論看,未達到啟動學費標準調整的條件。2019年,我廳與省發展改革委協商,按照“先民辦后公辦”分類分步調整高校學費標準。2020年,我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向省政府報送了《關于我省公辦高校學費標準調整相關情況的報告》,完善公辦高校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工作得到了省長黃強同志以及分管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
四川省教育廳最后介紹,今年初,我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組建工作專班,擬選擇我省30%(24所)的公辦高校開展培養成本調查和成本監審。目前,已對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兩所高校開展了培養成本調查,正按程序將成本調查范圍擴展到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我省將根據培養成本監審結論,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學制定學費調整方案,按程序開展價格聽證、收費公示等工作,并建立與撥款、資助水平相適應的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力爭在2022年3月春季學期向社會公布調整方案,2022年9月秋季新學年實施新的學費標準和政策。
澎湃新聞注意到,去年曾有網友詢問,四川省內高校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方面的表現“不如其他省份高校”,“是否有雙一流建設經費投入太少的原因”。對此,四川省教育廳2020年10月回應稱,省本級財政專項經費從開始的每年2億元逐年提高,今后年度還將根據四川省財力情況逐步增加。
上述網友在留言中提及,“目前在網絡上能找到的關于四川省對雙一流建設投入經費的新聞,只有2017年的一則,省財政下達‘雙一流’建設資金2億元,在2016年基礎上增加了1個億。”
該網友稱,其他省份的雙一流投入經費情況則是:河南省2018年投入7.7億支持雙一流建設,2019年投入13.8億支持雙一流建設;福建省每年投入15億支持雙一流建設;安徽省投入70億支持高水平大學建設;江西省投入40億支持雙一流建設;河北省五年投25億支持雙一流建設……
“從上述信息看出,四川省對雙一流的投入與其他省份形成鮮明對比。近幾年四川省地方高校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表現遠不如其他省份高校,這是不是經費投入太少的原因?”該網友發出疑問,“四川省是不是真的只投入2億元支持雙一流建設?”
四川省教育廳當時稱,省市各級政府部門統籌政策,在人才引進、學科發展、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其中,僅科技廳過去3年,累計支持“雙一流”高校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約4億元,穩定支持“雙一流”高校已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資金每年每個1000萬元,同時全力支持“雙一流”爭創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