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個月賺走9億,被網友追捧的“綠茶”二次IPO
原創 劉燃 投資家
“初代網紅綠茶餐廳二次遞表港交所。”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燃
初代網紅綠茶餐廳二次遞表港交所。
倘若本次順利上市,綠茶餐廳將成為繼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之后,又一家成功赴港上市的餐飲品牌。
光環之下,綠茶餐廳顧客流失、食品安全、屢被侵權等內憂外患令其處境如履薄冰,赴港上市能否讓綠茶餐廳突出重圍?

一
今年3月,綠茶餐廳首次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擬在港股主板上市。
但經過長達半年的等待,綠茶餐廳沒能等來上市佳音,卻因招股書6個月未更新而“失效”,上市程序被按下了暫停鍵。
通常而言,一家公司在遞交IPO資料超過6個月后,如果沒有通過審訊或是被駁回,該資料就會顯示為“失效”,但仍有機會被“激活”。
如今,綠茶餐廳二次遞表港交所,主動“激活”上市程序,其上市決心不言自明。
綠茶餐廳的故事,起源于2004年。當年,“綠茶”還不是網絡熱詞,在杭州西子湖畔、龍井茶園旁邊,王勤松、陸妍夫婦開了一家綠茶青年旅社。
在為南來北往的背包客提供住宿服務的同時,王勤松、陸妍夫婦也非常用心地為他們提供了物美價廉的融合口味菜品。正是這一“無心插柳”的舉動,為綠茶餐廳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久而久之,綠茶青年旅社的融合口味菜品反而成了經營中的最大亮點,以致餐廳的客人超過了入主的客人,還吸引了馬云、丁磊等社會名流前來打卡。
從中嗅到商機后,王勤松、路研夫婦順勢而為,于2008年正式開出第一家綠茶餐廳,一登場就賺足了外界眼球。
古香古色的木制建筑,人均50元的中式融合菜品,加之西子湖畔的人山人海,無不助力綠茶餐廳迅速崛起,成為人們交口稱頌的初代“網紅”。
發展至今,綠茶餐廳已經逐步建立起了全國性餐廳網絡。餐廳數量由2018年的107家增至2020年的180家,覆蓋17個省份、4個直轄市及3個自治區。
近年來,餐飲江湖風云突變,而綠茶餐廳始終占據一席之地,保持著一定熱度。眼下,綠茶餐廳二次遞表港交所,倘若順利登陸港股,王勤松、陸妍夫婦即將坐擁一家上市公司。
二
持續擴張,是綠茶餐廳做大做強的不二法寶。
2008年至2017年,綠茶餐廳陸續開設73家餐廳,此后便踏上了快速擴張之路。
2018年和2019年,綠茶餐廳分別新開餐廳34家、60家,即便在疫情沖擊下的2020年,仍逆勢新開23家。
在招股書中,綠茶餐廳毫不掩飾擴張野心。2021年至2024年,公司計劃分別開設60家、80家、100家、100家新餐廳。
綠茶餐廳本次赴港IPO,募資用途之一就是“擴展餐廳網絡”,此外還將用于償還短期銀行貸款、建設中央食品加工設施、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補充營運資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綠茶餐廳的新店選址不再專注一線城市,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新店占比分別為60%、75%、80%、84%,呈逐年遞增趨勢。

持續擴張的發展戰略,讓綠茶餐廳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2018年至2020年,綠茶餐廳全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11億元、17.36億元、15.69億元。
2020年,尤其是上半年,受疫情因素影響,國內餐飲公司普遍遭遇業績沖擊,綠茶餐廳也未能幸免,甚至在同行之中更為慘烈。
回顧2020年,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的營收分別增長7.75%、-9.53%、1.02%,同期綠茶餐廳的營收減少了9.62%。

凈利潤方面,2018年至2020年,綠茶餐廳經調整后凈利潤分別為4440.1萬元、1.06億元、1556.2萬元,連續3年實現盈利,但波動較大。
不過,綠茶餐廳2020年調整前的凈利潤為-5556.2萬元。同年,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的凈利潤分別為3.10億元、0.11億元、1.38億元,均未出現虧損。
可喜的是,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伴隨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餐飲行業經營情況好轉,綠茶餐廳的業績也迎來強勢反彈。
2021年前5個月,綠茶餐廳的營業收入達到9.06億元,同比增長109.7%;同期凈利潤為4833萬元,成功扭虧為盈。
其中,支柱業務餐廳經營實現收入7.95億元,占公司收入比重的87.7%,規模同比增加128.37%;外賣服務實現收入1.11億元,占公司收入比重的12.2%,規模增加約31.9%。
三
凡事都有兩面性,快速擴張也為綠茶餐廳埋下了隱患,經營成本提升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2020年,綠茶餐廳的原材料成本、員工成本、使用權資產折舊、租金分別為5.96億元、4.13億元、1.34億元、0.61億元,四項成本合計12.03億元。
與此同時,上述四項經營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全面提升,分別達到38.0%、26.3%、8.5%、3.9%。
經營成本提升導致綠茶餐廳的盈利能力大滑坡,2018年至2020年,綠茶餐廳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率分別為3.4%、6.1%、1.0%。
綠茶餐廳的經營性現金流也呈現“過山車”走勢,2018年至2020年,該數據分別為2.09億元、3.86億元、2.72億元。
在此期間,多項衡量餐廳經營情況優劣的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2018年至2020年,綠茶餐廳的翻臺率分別為3.48次/日、3.34次/日、2.62次/日,連續兩年下降。

以“物美價廉”著稱的綠茶餐廳,2020年人均消費同比上升至61.3元,但客流量同比下降13.82%。2018年至2020年,服務顧客總數分別為2393.4萬人、2970.3萬人、2559.8萬人。
在主打高性價比的綠茶餐廳,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客流量,但多項關鍵指標卻顯示出,綠茶餐廳越來越“留不住客人”了。
這還與商業大環境的整體變遷掛鉤。近年來,國內主要城市的商圈不斷演變,購物中心的數量急劇上升,同時呈現高度分散的態勢,直接后果就是客流量不可避免被分流。
站在連鎖品牌經營者的角度看,還像從前那樣片面追求門店的大面積與高翻臺顯然已不合時宜。為生存下去,很多餐飲品牌都開始向“小店化”發展。
身處其中,綠茶餐廳也在嘗試“變小”。截止今年5月末,綠茶餐廳面積在450平以下的小型餐廳數量達到71家,相比2018年底多出48家,增幅明顯。
四
在綠茶餐廳二次遞表港交所之際,外界對其關注度遠勝從前,一些隱藏問題也被挖了出來。
這其中,對綠茶餐廳造成最大困擾的是屢屢陷入商標侵權糾紛。綠茶餐廳在招股書中表示,在國內有19項待定商標申請,并且曾發現若干第三方未經本公司授權在尚無業務據點的城市使用或模仿綠茶商標或商號名稱經營餐廳。
公開信息顯示,綠茶餐廳涉及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案件而起訴他人或公司的記錄共有20條,起訴對象涉及南京、廣州、合肥、貴陽、呼和浩特等地名字包含“綠茶”的餐廳。
2020年9月,杭州綠茶餐廳召開發布會,宣布向全國30多家“山寨”綠茶餐廳及餐廳場地提供方提出訴訟。
雖然已發起多項商標侵權訴訟,但類似事件仍在發生。綠茶餐廳在招股書中直言:“我們或無法充分保障知識產權,這會損害我們品牌的價值及對我們的業務及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外憂之下,還有內患。綠茶餐廳不時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讓其上市前景多了一層不確定性。
2020年8月,位于河北石家莊橋西萬象城店的綠茶餐廳后廚曝出食品安全隱患,包括后廚人員食用客人菜品、熟食放在垃圾桶上、待加工肉類食材堆放在地上,以及餐具未按要求消毒、部分員工沒有健康證等多種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后杭州、桂林、合肥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針對綠茶餐廳開展了食品安全突擊檢查,并在檢查中發現個別餐具有少量積水、涼菜專間門不能自動閉合、半成品未張貼標簽等問題。
綠茶餐廳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稱,如未能檢測到有缺陷的食品供應品、衛生或清潔標準不佳等都可能對餐廳上桌的食品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可能導致責任索賠、投訴或相關負面宣傳,并可能導致主管部門對其進行處罰或法院判賠。
目前,休閑中式餐飲市場高度分散,2020年處于頭部的五大品牌分別是“西貝”“小菜園”“太二”“綠茶”及“外婆家”,總收入約占休閑中式餐飲市場總收入的3.8%。
其中,西貝表現最為突出,市場份額突破1%,其余4家差距微小,但競爭格外激烈。排名第四的綠茶餐廳,市場份額約為0.5%,想要闖出重圍絕非易事。
在此背景下,成功登陸港交所或許并不是綠茶餐廳的終點,而是揭開了下半場競爭的幕布。
原標題:《5個月賺走9億,被網友追捧的“綠茶”二次IPO》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