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爆火的環球影城背后:中國400座主題樂園,還有一半不賺錢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北京環球影城再一次成為了游客們的熱門打卡地,
從9月20日北京環球影城正式開業開始算起,這座投資了60億美元的主題樂園就一直處在“頂流”,在門票正式對外發售的兩個星期里,洶涌而來的購票游客甚至讓環球影城的官方App和微信小程序一度陷入“癱瘓”。
據統計,多個OTA平臺在環球影城門票發行首日便售出超過20萬張門票,但仍有不少網友表示“搶票搶了個寂寞”,盡管掐點進入,門票卻早已售罄。即便到了十月,游客們想要去環球影城嘗鮮,訂門票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環球影城,憑何成為“頂流”?
可見,造就北京環球影城龐大的“吸金能力”,一是客單價很高的消費品,而最重要的,則是源源不斷且愿意為此而買單的游客。所以,國內主題樂園那么多,為何游客們對環球影城如此偏愛?
我們先看看國內的主題樂園,主要可以分為哪幾類?
一是主要以傳統機動游樂設施為主的主題樂園,如歡樂谷、方特等;二是強調功能性的的主題樂園,比如廣州長隆動物園,常州恐龍園等;三是以文化體驗或沉浸式體驗為主題的公園,比如宋城演藝、橫店影視城等;四是像迪士尼、環球影城在內的舶來的IP文化為主的主題公園。
有平臺對各主題樂園的整體競爭力做了調研,結果顯示,上海迪士尼的吸引力最高,其次是長隆,而迪士尼的吸引力要遠遠高于其它的國內主題樂園。

相信在環球影城出現之后,迪士尼和環球影城會雙雙成為國內主題樂園的“頂流”,且并駕齊驅,那么,其它國內主題樂園呢?
去年曾有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中國的403家主題樂園中,只有一半可以盈利,另外1/4持平,1/4虧損,“掙錢難”是主題公園們面臨的現實困境,原因在哪?
首先,在于IP。以環球影城為例,旗下的哈利波特IP對沒有看過電影的游客而言,也是耳熟能詳的。假如你正好是電影的粉絲,那么沉浸式的游樂項目是非常加分的,自然也能帶動后續的衍生品銷售。

通常來說,像迪士尼、環球影城這種國際主題樂園采用的都是“IP+渠道+衍生品”的組合盈利模式,樂園收入只是整個品牌營收的一部分,此外,還有電影票房、衍生品和授權收入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際品牌會更重視對IP的創造和持續維護,而持續維護則可以不斷讓IP煥發出新鮮感,也能吸引更多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
而相比之下,國內爆款IP的成熟程度還不夠高,以方特為例,旗下擁有“熊出沒”這個爆款IP,但其受眾規模有年齡的限制,較難進行橫向延伸;而擁有多個影視IP的華誼兄弟、長城影視、光線傳媒等,也曾宣稱要 “再造一個迪士尼”,但最終還是未能實現夢想。
其次,國內的優質IP也不少,卻難以復制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的光環,原因在于“IP+樂園”的融合程度不夠高。
以華誼兄弟在蘇州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為例,盡管其擁有諸如《非誠勿擾》、《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等多部華誼兄弟電影IP,但園區內除了布景外,大部分項目均缺乏互動感,很難讓消費者體會到沉浸式的體驗,最終,便只剩下單調的拍照留念功能。

整體來看,國內跟國外主題樂園之間的差距,“IP與文化”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單從IP誕生的時長來看,其影響程度便差異很大。
而除此之外,國內主題樂園的運營能力和經驗、以及圍繞消費者體驗的設計和服務機制等,也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原因。
國內主題樂園,該如何突圍?
據Research and market 調研顯示,2020年中國主題樂園的市場規模達85億美元, 預計在2027年將達138億美元。考慮到疫情在中長期對國內旅游業的影響,未來十年將是國內主題樂園的“黃金十年”,問題是,該如何抓住機遇?
螺旋君認為,首先得學會創新。在過去的這么多年間,不少國內主題樂園們都曾表示要打造“下一個迪士尼”或“本土環球影城”,但事實是,并沒有誰成功了。
可見,要復制或超越國外IP的魅力,短期內并不現實,既然如此,為何不創造另一個適合國內消費者的主題樂園業態?
據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節最受歡迎的景區排名,廣州長隆超越了上海迪士尼,成為第二,可見,不止是IP才能吸引消費者,足夠有創意和深度的主題樂園,同樣能煥發出生命力。、

其次,要學會無中生有和就地取材。目前來看,大部分國內主題樂園都是采取“地產+樂園”的組合形式,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很多主題樂園往往是為“地產銷售”而服務,而非真正將消費者體驗與樂園經營放在首位,這就是為何國內主題樂園往往缺乏“靈魂”的原因。
一個優秀的主題樂園,其在哪里拔地而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內容能否跟周邊環境形成一定的互融能力,比如珠海的長隆,就跟珠海的海洋生態做了一定的互動,充分挖掘了區位的生態價值。
最后,園區也應重視“更新和造血”。對大多國內主題園區來說,往往疏于對園區實現更新和迭代,久而久之,游客自然不愿再買門票重復同樣的娛樂項目。從游樂項目的更新、新IP的引入,到衍生品的創意迭代,對一個園區而言,“創意”的影響會很大。
總的來說,環球影城的出現,并非只是為了從國內主題樂園的生意中分一杯羹,相對來說,它也會是其它主題樂園“變好”的一個壓力。
忽然闖入的“狼群”,才是它們“知得失”的鏡子。當然作為游客的我們,也很期待除了迪士尼和環球影城以外,國內也有更多更精彩的主題樂園的出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