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白重恩:民營資本投資增速大幅下降

主講人:白重恩(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主題:“2016青島·中國財富論壇”
時間:2016年6月4日
主辦:《財經》雜志
【編者按】
2016年6月4-5日第二屆“中國財富論壇”在青島召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在發言中提到了民營資本的投資增速大幅下降的問題。
白重恩表示,今年前四個月,大家如果關心數據的話,一個最令人擔心的數據就是民營企業的投資,民營資本的投資增速大幅度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經過調研發現,對產權保護不放心是民企投入比較弱的一個原因。
以下是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對白重恩發言內容的摘錄:
人力資本增速減慢
我們把過去的經濟增長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2007年之前和2008年之后,2007年之前有10%的增長,這來自三個方面,第一是勞動力,看人力資本的增速,看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2007年到2008年之間是2.8%。在這一段時間,2007年之前這段時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投資增長得比較快,但是投資的增長和GDP增長是同步的,單位GDP增長的貢獻并不大。我們用了越來越多的資本,最重要的資本是來自全要素生產率的改善,所以10個百分點有6.68來自于這個部分。
2008年之后這個情況非常不同了,主要的變化是增長的來源,人力資本的增速減慢了。最大的變化來自于后面兩項:一是效率減半。生產力在2008年平均每年增長3.34個百分點,2008年之后增長1.24個百分點,這是最大的變化。
在效率大幅度下降的前提下,我們還保持非常不錯的增長速度。我們單位GDP每年以4.5的速度在增加,這是增長的來源。
全要素生產率下降
我們都知道,如果資本的使用,單位GDP越來越少,增長的目標是促進消費,我們可能靠資本的進一步深化來獲得增長,必須通過要素,全要素生產率的改善來尋求增長。
全要素生產率為什么2008年有了下降。研究中很熟悉的結果,我們覺得有一個結果是中國特有的,生產力的增長和投資率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投資高的時候,兩年后全要素生產率下降比較多,現在投資率比較低,兩年以后全要素生產率會比較高。所以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和改善有這樣一個密切的關系。
我們來看大企業和小企業,它的資本生產率改善速度有什么不同?2007年之前小企業資本生產率比較高,資本改善的速度比較低,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就是說我本來做得很好了,想做得更好,很難,而大企業,資本生產率比較低,增長要快一點,要起到一個平衡的作用就需要改善效率。所以在2007年之前,我們基本上至少資本分配配置的效率沒有在惡化,甚至小企業有一些改善。在2007年之后就不同了,是越好的企業,生產率越高的企業,效率改善速度越快;生產率越低的企業,改善速度是負的,所以資本配置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在降低。很多人解釋,2008年之后經濟質量不好,很多人是說來自外部的沖擊,實際情況并不是來自外部的沖擊,而是來自我們自己的資本資源的配置效率在降低,這是我覺得特別需要關注的一個現象。
總體投資回報率下降
如果我們看總體的投資回報率,可以感到一個比較穩定的下降趨勢。尤其是這幾年已經下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了。這是剔除了價格因素和剔除稅以后的一個凈的投資回報率。總體來說,資本回報率在下降。
這個自然對財富的積累是不利的,財富積累不僅僅是需要儲蓄率高,還需要儲蓄有更高的回報。
約束地方政府投資
問題是如何解決?我簡單講幾個方面,一是更好把握和短期的平衡。我們之所以前面投資率變得這么高,影響了效率的改善,就是為了保增長,有大量的政府引導的投資,這些投資會帶來效率的惡化。所以如果太重視短期,長期效率就會帶來影響,這是短期和長期之間的平衡。
第二,就是各級政府的激勵和約束需要改善,如果說地方政府或者各級政府,其實不僅僅是各級政府,沒有激勵幫助企業克服困難,經濟是很難發展的。因為在中國的政府中,尤其在制度方面,對于企業的準入有很多的限制,如果政府不愿意做事,不愿意幫企業,就沒有辦法讓企業享受比較低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制度成本。
除了給政府激勵以外,也要對地方政府有所約束。如果我們的地方政府太容易獲得資金,就必然投資那些效率并不是很高的項目。因為要追求增長。所以我們需要更好地執行預算法,來避免效率低下的一些投資。
第三,就是國企,我們必須要化解過剩產能,才能夠改善我們的效率。但是在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很多都跟國企體制有關,比如說員工的安置,國企員工的安置比民企更加困難。
當做間隔性收購的時候,如果國企和民企之間有這種交易,是不是讓這些做交易的人有后顧之憂?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去做復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應該幫助我們來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是推動的速度我覺得還需要加快。
第四是產權的保護,今年前四個月,大家如果關心數據的話,一個最令人擔心的數據就是民營企業的投資,民營資本的投資增速大幅度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經過調研發現,對產權保護不放心是民企投入比較弱的一個原因。
第五是城鎮化問題,如果城鎮化方向不是很明確,政府希望引導人到哪兒去,而不是根據市場的力量把人引到什么地方去,那我們的城鎮化必然有很多的問題。所以應該讓市場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起更大的作用。讓城鎮化真正地變成改善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機制。
第六是降低勞動力流動的成本,如果我們允許農民能夠盤活他在農村的資產,一方面他會更加積極地進城,也更有能力進城。另外也可以使得農業的生產規模能夠有所擴大。農業的生產規模要比其他國家都小得多。我們要鼓勵這種農業生產規模通過市場機制來擴大。
最后一點就是化解和防范金融風險。
(本文根據主辦方提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