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察秋毫|自民黨總裁選舉倒計時

9月3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自民黨臨時高層會議上宣布不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一石激起千層浪,總裁選舉也從菅義偉與自民黨前政調會長岸田文雄的對決,發展為自民黨內多名候選人相互競爭的混戰。
多位候選人的角逐引發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但總裁之位將花落誰家仍眾說紛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候選人各有優劣勢,且背后都有相當分量的派閥支持,如行政改革擔當相河野太郎、岸田文雄等,即便是無派閥候選人,如前總務相高市早苗等也在積極爭取黨內大佬與其他派閥的支持。他們的政治主張和執政理念都有部分人士的擁護,且存在著暗箱操作的派閥政治博弈,而輿論民調作為重要變量也會影響選情的判斷。這都對選舉預測注入不確定性。
同去年菅義偉臨危受命接棒總裁職位的時刻相比,新一任總裁不僅要面對控制疫情、恢復經濟、提振民眾信心等內政問題,還需要改善菅內閣時期不斷惡化的外交情況。在這一內憂外患的時刻,菅義偉的棄選經歷了怎樣的政治博弈,激烈的選戰背后隱藏著怎樣復雜的派閥斗爭,誰又將在這一時刻挑起總裁重任?日本政界是否將重回“走馬燈”時代?本期明察將從上述問題著手,深入探討本次菅義偉棄選背后的博弈,并介紹主要候選人的身份背景、政治主張等,分析其可能對中日關系及東北亞局面造成的影響。
一、菅義偉棄選背后的政治博弈
民意所致

數據引自朝日電視,NHK數據基本與其一致。https://www.tv-asahi.co.jp/hst/poll/graph_naikaku.html
菅義偉上任至今,在新冠疫情管控不利、經濟持續走低、內政外交應對不力等因素的影響下,其支持率已由62%驟降至30%,國民已對其失去耐心和信任。在此背景下,菅義偉于9月3日宣布不參加本次自民黨總裁選舉,也宣告了其短暫的首相生涯的結束。
據《朝日新聞》統計,截至9月23日,日本全國新冠感染者累計超168萬人,其中在東京奧運會結束后的8月份內便增長了57萬人。在疫苗接種方面,自4月以來,完整接種率剛達五成,另有6萬人居家治療,這一切說明菅義偉內閣疫情管控政策漏洞百出的同時,也反映日本國民對菅義偉內閣的失望和譴責情緒正在逐步發酵。

圖左選項(左上起):高度肯定;略微肯定;略微否定;否定;不知道、不做答
圖右選項(左起):非常順利;過于遲緩;不知道、不做答。來源:http://www.nhk.or.jp/senkyo/shijiritsu/
另一方面,菅義偉自身缺乏領袖氣質和政治魄力也是影響其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防疫失敗并非全是菅義偉個人責任,但其在應對疫情時優柔寡斷的表現、平日里唯唯諾諾的形象已經給國民和黨內議員留下負面印象。官房長官出身的菅義偉雖熟諳官僚運作機制,但無派閥根基的他在重大決策上欠缺底氣。而其屢次犯下棒讀、念錯稿子等低級錯誤,也讓菅義偉乃至內閣失去了本該有的威嚴與號召力,民心不再,只能自甘退位。
誠然,支持率斷崖式下滑會影響菅義偉的決定,但從年初的 “學術會議時間”風波看來,選民的意見并未直接撼動菅義偉的領導地位。菅義偉最終黯然離場,還需考慮自民黨內部派閥角逐所帶來的影響。
黨內派閥角逐
近年來,自民黨在安倍的帶領下,雖加劇了黨內核心派閥一家獨大的局面,但各派閥仍能相安無事,各取所需,維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隨著去年安倍辭職,黨內力量旋即變化。各派閥開始角逐影響力極大的黨機關控制權,以取得更多的優勢。最終,為維系各派閥力量平衡,無派閥的菅義偉接任首相。由于該平衡是建立在各派閥利益分配的產物,但凡稍有不均,便會導致失衡,各派閥間的矛盾也隨之浮出水面。
目前主流媒體認為4月25日舉行的國會補缺選舉失利是菅義偉政權“崩盤”的第一個轉折點,但自民黨的失利其實早有征兆。“河井夫婦賄賂案”使中央到基層自民黨形象盡毀的廣島自是不說;長野作為羽田家族(立憲民主黨)的陣地亦是毫無勝算;縱使是根基雄厚的北海道地區,也因吉川被曝出曾收現金賄賂導致勝選無從說起。隨后,在7月舉行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菅義偉帶領的聯合執政黨又未能獲得過半數議席。而最終引起黨內各派閥大佬對菅義偉影響力質疑的應是8月橫濱市市長選舉。在自民黨已派出連任三次橫濱市長的林文子的情況下,菅義偉仍獨斷同意小此木八郎參選,令自民黨內部出現混亂,分散了自民黨內部的選票。最終,菅義偉全力支持的候選人、前國家公安委員長小此木八郎敗給在野黨候補山中竹春(山中竹春33%、小此木八郎21%、林文子13%)。橫濱作為菅義偉主要政治地盤神奈川的重要城市,此舉無異于給了菅義偉當頭一棒,更是引起對10月眾議院大選懷有不安心理的青年政客的騷動,對菅義偉影響力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8月26日,在岸田文雄表達參與總裁選意愿的同時,又提出黨內人事改革,提議“通過將黨高層(不包括總裁)的任期定為每屆1年,最多連任3屆,來防止權力集中,并大膽錄用中青年,讓黨恢復青春活力”,不僅試圖拉攏年輕政客的支持,矛頭直指長期掌握黨內“政權”的二階俊博。而為應對此提議,菅義偉決定撤換二階干事長的職務。盡管二階最終表示愿意接受人事調動,但這也意味著菅義偉在成功挽回年輕政客支持的同時,也失去了一位堅實的盟友,可謂“過河拆橋”。《環球時報》呂耀東認為,首相任期長短一方面取決于政績表現,另一方面要遵循自民黨派閥政治的制度特征。在菅義偉試圖撤換親密盟友二階俊博的消息被爆出后,他已在黨內派閥中完全孤立無援。一年前菅義偉當選的特殊前提是安倍晉三健康狀況亮紅燈以及新冠給東京奧運帶來的僵局。無派閥所屬的菅義偉成為“過渡首相”正是各派閥博弈的結果。一年以來,疫情態勢依然嚴峻,期待的“奧運紅利”并未顯現,外交也應對失衡,本就缺乏派閥根基的菅義偉成了水上浮萍。與之相對,作為本次選舉有力競爭者的岸田、河野,都是在獲得所領導派閥或所屬派閥核心政客支持的前提下展開競爭的。
結合菅義偉自身立場來考量,盡管麻生太郎、安倍晉三與二階俊博都一度口頭表示支持菅義偉再次參選連任,但失去各派閥信任的他選擇回避承擔兩院選舉失敗的潛在責任,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菅義偉系“草根”出身,無派閥所屬,與其在諸多負面因素存在的情況下,淌入總裁選競爭的泥潭以求“續命”,即便成功連任,也只是延續“背鍋”的使命任各派閥大佬魚肉。即便菅義偉對自己的政治生涯仍有所期待,也不如打著 “致力管控新冠疫情”的幌子全身而退,逐漸培養自己勢力,或許可在未來開啟自身在政界的第二春。
二、日本派閥政治及其影響

日本政界各派閥明爭暗斗,對日本政壇走向,乃至國計民生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戰后日本政壇的每一次大變動都有各黨派閥活動的身影。在自民黨內部,派閥更是“黨中之黨”,不僅是其黨內大佬為了競選總裁和總理而培植并組織的親信班底,同時也是這些派閥首領對其下屬議員實施組織化的有效工具。
自民黨派閥組織化程度高,權力伸展范圍廣,因而在自民黨的運作、發展與執政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首先,選舉時,黨的基層支部只能伸展到府縣,但派閥的終端組織則是“個人后援會”。派閥雖然不是正式組織,卻彌補了自民黨在組織建設上的不足,為鞏固和延續其政權作出了貢獻。

安倍晉三選舉期間出席后援會活動
其次,在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情況下,其總裁相當于總理大臣,“政府-執政黨二元體制” 不僅使其權力與責任處于曖昧狀態,同時也使政黨政治家容易成為“官僚的代理人”。而派閥體系使得黨內各派能夠代表不同利益集團提出不同的政策,使自民黨能在不進行“政權交替”的情況下靈活實現“政策轉換”。此外,在完備的政策審議機構體制下,“總裁和各位負責人決定重要事情時,一般都要事前與各派閥進行溝通。大臣職位也是根據派閥的大小按比例進行分配”。
最后,自從自民黨建黨以來,派閥政治與自民黨統治的關系愈加緊密,派閥內部運作隨時代發展逐漸制度化的同時,派閥內部職務逐漸得到社會認可(如秘書長一職),甚至無參選總裁經歷的人也能當首相(如鈴木善幸),并且還曾出現過是自民黨總裁卻不是首相(如河野洋平)的現象。“派閥因制度化而保持統一,即便有議員之間的利害沖突,也因派閥之間的關聯而最后達成相互之間的調整并靠派閥的團結來整合自民黨”。

自民黨總裁選舉派閥關聯圖
目前,自民黨內部主要派閥共有7個。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清和政策研究會,現任會長為細田博之,故也稱細田派。它是偏向右翼政革的派閥,知名首相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都出身于此。2005年起,它成為眾議院勢力最大的派閥,在眾議院占62席,參議院占35席。本次選戰中,細田派已明確表示支持高市和岸田兩人。在安倍的影響下,有7名細田派議員成為高市早苗的推薦人。
志公會,即麻生派,前會長為河野洋平,脫胎于岸田派。它也較偏向改革。河野洋平引退之后,麻生為這派新首腦,并在2015年與山東派正式合并,目前是擁有53名國會議員的自民黨第二大派閥。現副首相麻生太郎曾支持菅義偉競選連任,不過菅義偉棄選后,派內的河野太郎表現出參選意向,本該一致的派內意見逐漸“分裂”——派內部分資深政客轉而支持另一派岸田派參選人岸田文雄。據日本《讀賣新聞》14日報道,為防止因意見不一而導致派閥“徹底撕裂”,麻生派作出決定,暫不統一支持某位參選人,而是任由派閥成員按照個人意愿投票。
平成研究會,會長竹下亙,現在也稱“竹下派”。上世紀70年代,平成會在田中角榮的運作下,成為自民黨第一大派閥,但后因“洛克希德案”逐漸失勢,在本次選舉中,竹下派決定全權委托派閥干部參議員關口昌一進行應對。志帥會(二階派),會長為二階俊博,被視為最右翼的派閥。岸田派則同屬派閥名門“宏池會”,為前首相池田勇人所創,現以岸田文雄為首。歷代出過大平正芳、鈴木善幸、宮澤喜一共4位首相,素以政策能力而聞名,但如今實力大不如前,并不斷右傾化。此次競選中岸田派基本全員支持會長岸田文雄。二階派總體實力與岸田派相當,最開始表示支持石破茂,但隨著石破茂的放棄,二階派部分議員轉向支持河野太郎。水月會,會長石破茂,成立于2015年9月28日。在后安倍時代,該派閥議員大多數是反安倍或者對安倍政策不滿者。該派在石破茂宣布棄選后跟隨石破支持河野太郎。石原派則是以石原伸晃為中心的“近未來政治研究會”,由于在部分政策與安倍相左而被邊緣化。
除此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無派閥議員,由于本次選舉中有6個派閥沒有推出唯一候選人,出馬的四名候選人必將盡全力取得更多無派閥議員的支持。

本次總裁選舉四名候選人派閥介紹
三、自民黨總裁候選人及預測

9月17日,第27任自民黨總裁選舉正式拉開帷幕。參選的四位候選人:河野太郎、岸田文雄、高市早苗、野田圣子將在29日進行第一輪投票。自民黨黨章規定,常規的總裁選舉程序中,由自民黨國會議員及全國各地自民黨黨員、黨友票選決定總裁,但黨章同時也允許緊急情況下可以啟動國會議員和地方支部聯合會代表投票的方式選舉。此次選舉將實施黨員和黨友投票的正式投票方案,各個候選人將爭奪共計766張選票。

自民黨總裁選舉流程,來源:日本雅虎
令人意外的是,此前曾數次挑戰前首相安倍晉三、并在去年的總裁選舉中與現任首相菅義偉對壘的水月會(石破派)會長石破茂在9月15日宣布放棄參選。石破茂因其在許多重大問題上與自民黨內部不斷右傾的趨勢相左,而受到了日本民眾及國際媒體的關注。石破認為前任政府主導的“安倍經濟學”過度關注資方利益而并未周全的顧及社情民生,在實質上背離了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這一說法為石破贏得的許多民間支持者。而在國際政策,尤其是關于東亞事務的歷史觀方面,石破也因其“該道歉就道歉”、“中國對日本的威脅是零”等言論廣受國內媒體矚目。被視為自民黨內少見的親華派。

安倍晉三與石破茂,來源:朝日新聞
石破茂宣布放棄參選后,公開表達了對河野太郎的支持,石破的背書也在一定意義上表明河野太郎將在選舉中得到石破所屬的水月會的支持。曾在安倍內閣擔任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的河野太郎無論是在日本國內外都不乏曝光度。據《朝日新聞》在9月11、12日的民調結果顯示,約有高達33%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河野。出身政治世家的河野太郎與戰后自民黨政治精英不同的是,在其求學時期曾就讀于美國喬治城大學,并在本科期間前往東歐劇變前的波蘭進行交換。不僅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并熟知數理統計知識。河野家族在橫濱市有著十分鞏固的政治資源與影響力,其祖父與叔祖父都曾在日本政壇占居高位。其父河野洋平奠基的大勇會則是現在自民黨內重要閥派麻生派的前身。這樣的背景難免會令人將河野與安倍晉三進行比較。然而與安倍不同的是,河野進入政壇后一貫奉行親民路線,在一些重大政策立場上與自民黨內的保守建制派相左,是公認的改革派政治人物。他主張改革日本現有的公務員制度,嚴格對待政府官僚;提倡“小政府、大年金”,認為“3%的經濟增長速度對于當今的日本而言無異于‘畫大餅’”,應慎重考量重新修訂財政重建計劃;在雇傭關系方面主張”同工同酬“;支持選擇性夫婦別姓制度(在日本,婚后女方需依法冠夫姓);反對總理大臣參拜靖國神社并呼吁保持良好的日中關系等。河野也是首先開通并親自運營自己官方社交網絡賬號的日本政治家之一,通過社交網絡與日本民眾直接溝通也使得這位58歲的”少壯派“政客在民間擁有良好的口碑。雖然在自民黨內河野因其行事作風并不受主流政客的待見,但他與黨內的青年革新政治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并在日前得到了菅義偉、小泉進次郎等黨內大佬的支持。
此次選舉中,河原的最大對手是同樣曾擔任過外務大臣的岸田文雄。在宣布參選后,岸田文雄在內政方面提出了自己“四大支柱計劃”:“設立健康危機管理廳“、”實現零醫療難民“、”活用電子疫苗護照“、”數十萬億日元經濟預算“。岸田認為菅政府過于短視缺乏對中長期前景的判斷,并提出若其當選將組建全國性的危機防控組織機構、控制非必要的人口流動并要求企業縮短營業時間,作為回應,他領導下的政府將向企業發放更多更長期的經濟援助。在外交方面,雖然外界普遍認為岸田對華態度更偏向溫和,但曾主導中日關系冷化的岸田在為自己最后沖擊首相職位之時不忘”碰瓷“中國。岸田在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表示,對北京在外交和經濟方面的“攻擊行為”深感震驚,為了保護“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等基本價值觀,將與美國、歐洲等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合作,來反制中國”。值得一提的是,岸田在富有爭議的憲法第九條修正問題上與安倍齟齬難入,岸田認為修正憲法第九條將承認日本有權擁有武裝力量,此舉會導致戰敗以來和平憲法的主張遭到顛覆,而并不會達到安倍任內提出的以“積極的和平主義”(proactive pacifism)建立更為堅定的防御姿態的目的。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岸田從四人中成功脫穎而出,他領導下的日本將在美國拜登政府主導的全球價值觀同盟框架下進一步采取強硬的對華政策。除上述二位外,成功獲得20名國會議員支持,躋身選舉的還有代理干事長野田圣子與獲得安倍背書的右翼女政客高市早苗。而這兩位的參選,在一些觀察家眼中則更像是“自民黨黨內大佬希望將選舉拖入第二輪從而阻擊少壯派河野的計劃“。國內媒體認為:如果河野太郎成功上位,以他的性格不太會甘于做一個弱勢首相;而其在美國政壇的廣泛人脈和溝通能力,也將使日本國內及國際視野中,都迅速建立起“日本擁有了一個新的形象鮮明首相”的認知。同時,河野一旦取得日本政壇最高權力,還有可能形塑出富有個人色彩的外交安保路線,使安倍路線劃下句號。這些可能性都使得安倍晉三有著充分動機,以鞏固和延續自己的國內外影響力為前提,夾擊河野太郎、阻止其成功上位,回應此次選舉。
四、日本政界新走向與中日關系

長遠來看,菅義偉棄選會在后奧運時代的日本政壇引起連鎖反應,并對地緣政治產生持久影響。從自民黨自身的角度觀察,棄選后,其派閥間的勢力斗爭加劇,各派閥內部的分歧也因為激烈的黨總裁競逐而被擺上臺面。據《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的統計,除議長外自民黨籍眾議員(275人)目前有近半數(126人)是乘安倍東風上位、當選次數在三次以下的資淺議員,比起黨總裁選舉混戰,他們更關心自己的政治生涯。相較于派閥內部的指導意見,這類年輕議員更關注候選者的民意支持度,以便為眾議院選舉鋪路。同時成為變數的是黨總裁“全規格”選舉的回歸。在去年9月的黨總裁選舉時,由于安倍突然辭職被黨內高層認定為黨章中“需要緊急應對”的狀況,剝奪了非國會議員的黨員和黨友投票權,而此次選舉黨員和黨友的投票將被換算為與自民黨籍國會議員數同額的382張選票(注:因竹下派會長竹下亙于9月17日去世,議員票和黨員黨友票各減去一票)。自1994年自民黨總裁開放性選舉實質化以來,黨員票并未完全受到派閥政治的約束,對選舉施加了一定自主影響力。爭取基層黨員的選票,也會成為本次選舉的主軸之一。如果沒有任何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獲得半數以上選票,則選舉將會被拖入第二輪的一對一投票。屆時國會議員票重回主導,各派閥可能又會聯合起來商議以應對最終結果。日本問題學者陳洋指出,如新的黨總裁選舉不能選出以為具有長遠發展眼光、能帶領日本長期穩定發展的領袖,那么不排除日本首相重回“走馬燈”時代。的確,無論哪位候選者突出重圍,必將直接面對抑制新冠疫情、提振國內經濟、團結黨內勢力等多個難題。由于當前不存在有候選人獨攬主要派閥大權的情況,更不存在安倍帶領自民黨重奪政權這樣團結全黨的契機,一旦當選者應對疫情及經濟稍有不慎,其他派閥立刻又會對首相位置有所企圖。
而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之后,10月的眾議院選舉也可能成為日本政治的關鍵轉折點(注:若新任黨總裁在10月召開特別國會會議并解散議會,眾議院選舉最遲可能推遲至11月28日)。回溯歷史,自民黨在55年體制后兩次短暫的丟失政權都與嚴重的經濟危機有關,1993是受到泡沫經濟破裂的余波影響,而2009年則是處于全球經濟危機的震蕩中。去年以來新冠疫情大爆發導致全球經濟蕭條,也使自民黨又一次面臨困境,而應對疫情無能使得自民黨丟失眾議院席次幾乎成為必然。據經濟學人智庫預測,自民公明聯盟將在眾議院選舉保持半數以上席位,但極有可能因在更多比例選區失利從而喪失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其統治地位會被削弱。由于自民黨僅在眾議院占有絕對多數,在參議院僅有簡單多數的領先,這次挫折也會進一步推遲自民黨的修憲計劃(注:發起憲法修正案要求政黨在兩院都保有絕對多數議席)。除了留意自民黨自身號召力的變化,盟友的影響力也值得關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吳寄南認為,公明黨及其支持基礎創價學會將在選舉中發揮關鍵作用。但整體來看,無論岸田還是河野當選,自民黨政權都很難遭受大的沖擊。對于日本民眾來說,自民黨執政時間長,能力也強于各在野黨,只是要其避免一家獨大,需要其他政黨配合和監督其執政。在NHK、朝日新聞、日本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九月份的緊急電話民調結果中,自民黨在下次眾議院選舉的支持度也都維持在36%以上,并且拉開了與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之間的差距。日本英文媒體《日本時報》以及《時代》周刊的專題報道也對菅義偉引咎下臺后日本政治的延續性表示謹慎樂觀。

日本電視臺9月4-5日的電話民調結果
自民黨總裁更迭與兩院選舉給中日關系和東北亞局勢增添變數,或更可能使得地區外交僵局進一步惡化。在日本政治右傾化和社會保守化加劇的大背景下,新任首相很難選擇積極緩和日中關系的外交路線,因此,聯美遏華的戰略不會有明顯的轉向。自2012年釣魚島“國有化”事件使中日關系降至冰點以來,日本政府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安全戰略,逐漸放棄2006-2012年間積極發展對華關系的策略,重新在安全問題上全面倒向美國。菅義偉主政一年間,基本維持了國際政治上積極追隨美國的政策,甚至一度鼓吹構建“對華包圍網”。在疫情狀態下,雙方首腦互訪和高層對華機會也都遭到擱置。而疫情蔓延至2021年仍未消退,日本民間彌滿著不安和挫敗感,將這種困境歸咎于中國的態度也甚囂塵上。2020年皮尤中心的社會調查顯示,日本民眾對華反感度高達83%,在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排名榜首。可想而知,這次積極改善與中國在內的周邊鄰國的關系是逆勢而為,利用民粹主義和右傾勢力博取眼球反而成為政客的良機。從具體政治主張上觀察,岸田、河野、高市三人都已表明將抵制中國加入TPP,并將中國的軍事存在視為對日本的嚴重威脅。岸田文雄日前接受多家日本及西方媒體采訪時,對中國的人權問題進行指控,反復展現其對華強硬的立場。而高市早苗作為保守派集大成者,屢次重申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已是觸碰中國的底線。由此可見,自民黨內部受到“鷹派”裹挾的狀態將會維持下去。此外,在美拜登政府對華打擊變本加厲的大趨勢下,對華強硬在日本政壇已不單單是為了選票,更是一種基于國家利益判斷做出的選擇。BBC分析認為,拜登為《美日安保條約》再次背書及中國大陸年初頒布《海警法》使得日本政界開始切實思考和中國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及對策。綜合來看,中日關系的僵局不僅將延續,還會因美國的干涉而呈現更復雜的局面。
文 案:李桓、蒲星妤、王旌州、王澤源
設 計:周一諾
監 制:方柔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