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下,運動健身怎樣增加酒店收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次方點評”(ID:cifangdp)。
酒店健身的概念,起源于歐美健身俱樂部,在當今歐美等發達的西方國家,健身已不再追求時尚,更多是獲得健康,成為人們生活及習慣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商務人士和休閑旅行者將健身設施列為他們選擇酒店住宿的標準之一。
歐美國家的許多連鎖酒店也試圖利用酒店健身房來吸引游客,例如,金普頓集團旗下的一家酒店,在2001年就在客房里配備了跑步機、橢圓儀、單車等健身器材,每間客房不僅為客戶提供了瑜伽墊,還有15-75分鐘不等的瑜伽或普拉提課程,這樣的客房比標準間貴25-30美元。再比如,位于巴塞羅那的W酒店(W Hotel Barcelona)提出健身要打破固有思維,客人不僅可以參加HIIT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法),還可以在地中海沿岸的漿板上練習瑜伽課程。完善的健身設施,可以讓酒店的客人一邊在跑步機上跑步,一邊欣賞美麗的海邊景色。
還有,美國的希爾頓酒店在客房里添置了11種健身器材,包括多種小器械和室內單車,還可以通過觸屏顯示器觀看200段視頻課程。想必住在這樣的客房,即便不是健身達人,也會有一種想要健身體驗的沖動吧!

國內的星級酒店,一般會騰出“一層”來做健身房,基本包括跑步機、橢圓儀、自行車、史密斯架、各種配重的啞鈴和推胸推肩的器械等。對于北上廣深這類的一線城市,有的酒店將健身房獨立運營,有的酒店將健身房設置在地下,有的酒店對外開放售賣年卡,有的酒店與傳統健身房類似,只是內部裝修、健身器械、整體環境相對更好一些。
根據尼爾森(全球著名的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針對差旅場景運動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商旅用戶比較關注酒店運動設施,不管是單車、跑步還是健身。那么,如果酒店商旅客占比較高,酒店除了配備基礎的健身設施以外,還可以提供運動服租賃、制定在客房內可以完成的運動教學課程、開通專屬的電視頻道或方便視頻點播、制定并分享酒店周邊健康的跑步地圖、向商旅客人贈送運動襪等服務。
面對酒店入住率比較低的酒店,非房收入會成為酒店的救命稻草。對于有健身房的酒店來說,建議視健身房的使用情況,選擇性地將健身房對外開放,并打破售賣年卡的方式,嘗試按次、按小時來結算價格;對于在酒店用餐達到一定金額的客人,可以贈送一張或兩張健身券等更實惠、靈活的方式,以此提高健身房為酒店帶來的非房收入。熱愛健身的達人們,通過拍照、拍視頻,不僅能為酒店免費宣傳,也是酒店盤活存量資產的方式之一。
另外,業主可以將酒店健身房免費開放給員工,當然是以先滿足客人的需求,再量力而行地滿足員工的需要為前提。因為為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也能降低員工流失率。
同時,提醒投資人理性投資建造豪華健身房。之前,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曾對酒店設施做了一份“顧客入住前后對于酒店設施的使用狀況”調查。調查歷時8周,研究人員共采訪了33家不知名連鎖酒店的782名客人,該數據結果顯示:在健身房的使用、免費的瓶裝水、酒店客房無線網絡的使用情況調查中,“食言”最高的是對于健身房的使用,46%的受訪者在入住前表示會去酒店健身房,然而最終僅有22%的客人會在入住后去健身房。

如果將以上數據匹配到酒店健身房的投資回報率上,顯然是無法達到預期的。建造酒店的豪華健身房,不僅在前期要考慮承擔相對昂貴的設計安裝費,還要在健身房使用期間,根據健身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清潔,提供毛巾和飲用水等,而且還要在后期承擔較高的設備維修、更新等費用。所以,建議業主理性投資建造豪華健身房。
雖然酒店的健身房并非客人的必需品,但好的健身房勢必可以吸引新客, 留住老客,這也倒逼酒店健身房的客群定位不得不隨之改變,國內連鎖酒店品牌也將進一步認識到健身硬件、健身內容、健身服務的重要性。未來,健身服務或將成為用戶選擇、評價酒店的標準之一。而這些變化也將深入到酒店商業模式的變革之中,酒店業將會全面擁抱新零售,也將產生更多的新消費場景的 “非房收入”,也就是說,收益模型正朝著復合型收益的探索及轉變發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