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2歲地質學家、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杜汝霖逝世

杜汝霖教授 資料圖
據河北地質大學消息,河北地質大學著名教授、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杜汝霖老師于2021年9月23日20時43分在石家莊市仙逝,享年92歲。杜汝霖老師遺體告別儀式定于9月25日上午9時在石家莊市殯儀館濟安廳舉行。
公開資料顯示,杜汝霖1930年2月11日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1954年畢業于西北大學地質系,同年到地質部宣化地質學校(現河北地質大學)任教至今,先后任地質專業科主任、地質系副主任、名譽主任、前寒武紀地質與礦產研究室主任等職。
他曾任中國地質學會35屆理事,全國地層委員會晚前寒武紀專業組成員,全國藻類化石專業委員會領導小組成員,國際合作研究項目(ICCP)261項和344項中國專家組成員,地礦部地史學課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質學史研究會委員,國際疊層石專業組成員,中國地質科學院地層石生物論文集編委,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杜汝霖曾獲我國地質學界最高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第一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河北省優秀專家、河北省科技戰線先進個人、河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張家口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杜汝霖積極投入前寒武紀地質、地史及地層古生物的研究,尤其是對華北晚前寒武紀地層古生物的研究作了大量開創性研究,是我國中上元古界及晚前寒武紀古生物群、宏觀藻類及疊層石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他帶領研究團隊在天津薊縣長城系高于莊組中發現了世界罕見的宏觀真核生物螺旋狀炭質化石,將宏觀真核生物出現的時間至少提前了2-4億年;在燕山地區青白口系中發現了罕見的宏觀藻類化石,并命名為龍鳳山藻,這類化石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具形態和組織器官明顯分化的宏觀真核多細胞生物化石,早于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主持完成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冀西北長城紀宣龍式鐵礦的生物成礦作用”,在形成于18億年的鐵礦中首次發現了大量微體植物化石,并發現微體化石與鐵礦石和疊層石三位一體共存的事實,改變了傳統的生物成礦理論觀點,為研究生物成礦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在華北前寒武紀地層研究中,對五臺山鐵堡運動的發現和命名,對燕山西段前寒武紀地層的建立,對下馬嶺組的劃分和疊層石的發現,以及對太行山趙家莊組的建立都得到國內專家的高度贊揚和評價;撰寫的《前寒武紀古生物學及地史學》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論述該研究領域的著作,其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