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20萬元一針癌細胞清零?CAR-T細胞治療藥物詳解
近日,“120萬元打一針,2個月癌細胞清零”的帖子刷爆網絡。
帖子里被網友稱為“神藥”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商品名:奕凱達),是中國首個獲批的CAR-T藥物。實現“2個月癌細胞清零”的患者,是中國國內首例接受CAR-T細胞治療藥物阿基侖賽注射液治療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稱,6月30日這名患者接受淋巴細胞采集,8月2日回輸CAR-T細胞,8月26日經PET-CT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該患者達到醫學上的完全緩解。8月26日,這名患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辦理了出院手續。
9月22日,參與這一病例治療的瑞金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許彭鵬透露,上述病例出院后不久,醫院就接到了很多癌癥病人的咨詢電話,詢問是否能嘗試這種治療。
針對網絡上的表述,許彭鵬坦言,他們不敢輕易說癌細胞清零,“目前影像學療效評估結果為‘完全緩解’,患者身體暫時沒有腫瘤表現,但還需要進一步看長期的隨訪情況。這名患者在治療后的3個月,將會再次回到醫院開展療效評估,如果仍未發現腫瘤征象,那么從大概率上來說,未來實現治愈的可能性就很大。”
對于“120萬元打一針”的高昂治療費用,該藥物的生產企業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回應稱,這是個人定制化的活細胞藥品,成本高昂,國內定價主要是根據國際整體價格來定。

CAR-T治療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醫生:“不敢輕易說癌細胞清零”
“當時我在抖音上看到這則新聞——120萬元打一針,2個月癌細胞清零,其中的一些話語表達并非是專業醫生認可的,我們不敢輕易說‘癌細胞清零’這幾個字。”許彭鵬說。
許彭鵬介紹,早在兩年前,病例就已經嘗試過標準的一線治療方式,最終病情完全緩解,但2021年上半年來隨訪時發現,病情又復發了。在與患者及其家屬商討后,瑞金醫院治療團隊最初決定采取以靶向藥物為主的治療方式,來作為二線治療,但從影像學檢查評估來看,療效不佳。
一線治療指最理想、最經濟的治療方案,二線治療是在一線治療失敗后采取的治療方案,如二線治療仍失敗,則采取三線治療。上述患者的CAR-T治療即為三線治療。
“這一病例存在TP53基因突變,存在這一突變的病人,傳統治療往往無效,這是血液腫瘤中很難應付的一類突變,因此我們考慮讓病人嘗試最新的CAR-T治療。”許彭鵬說。
CAR-T治療,即通過對患者的免疫細胞進行改造,導入能編碼識別腫瘤特異性抗原的受體基因和幫助T細胞激活的各基因片段,形成CAR-T細胞,這些細胞既攜帶了識別腫瘤的“導航頭”,又增強了自己殺傷腫瘤的“彈藥庫”,改造后的T細胞經體外擴增培養后,被回輸到患者體內,一旦遇見表達對應抗原的腫瘤細胞,便會被激活并再擴增,發揮其極大的特異殺傷力,致腫瘤于死地。

嵌合抗原受體(CAR)的結構

CAR-T治療
CAR-T治療與傳統癌癥治療方式存在很大不同。“這120萬元一針并非‘打一針就好’,事先需要經歷復雜的細胞采集制備、監測等過程,最后再回輸進入患者體內,其間需要很多醫護人員以及技術人員的參與。”許彭鵬說。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稱,6月30日,上述患者接受淋巴細胞采集,8月2日回輸CAR-T細胞,8月26日經PET-CT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該患者達到醫學上的完全緩解。
CAR-T治療效果該如何評估?許彭鵬對此表示,在接受CAR-T治療后的一周內,醫生會特別關注藥物帶來的毒副反應,譬如可能出現的發熱、血壓和氧飽和度降低、手抖、意識表達不清等,這些反應往往會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度過這一周基本患者就會維持在穩定狀態。而在細胞回輸后的一個月后,會通過影像學檢查評估療效,三個月后仍將再次進行影像學檢查,此后的5年內甚至更久,病人都將接受長期的隨訪觀察。
“治療3個月后,病人如果經影像學檢查評估,仍然沒有發現腫瘤征象,那么從大概率上來說,未來實現治愈的可能性就很大。”許彭鵬說,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腫瘤復發的可能性就會更小。
暫不能治療其他癌癥
是不是所有癌癥患者都能用CAR-T治療?
許彭鵬表示,CAR-T治療早在2017年就在美國被批準上市。2021年6月22日,中國批準它以藥品的形式上市。
目前國內上市的CAR-T產品并不適合所有的腫瘤患者,目前國內批準的CAR-T療法適應人群為既往接受二線及以上系統性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許彭鵬坦言,一般情況下,并非所有淋巴瘤患者一開始都需要用到CAR-T治療,因為初治患者有60%-70%可以通過一線標準治療方式實現治愈。
“以往針對這類淋巴瘤病人,通過化療和靶向等一線治療方式,就有60%-70%的病人可以實現治愈,絕大多數藥物也可以進入醫保,經濟負擔并不會很大。”許彭鵬說。
此外,淋巴瘤患者也并非人人都能接受CAR-T治療,“譬如腫塊很大的患者,容易引發腫瘤溶解綜合征,又如腫瘤長在腦部,CAR-T治療的風險也很大。”許彭鵬進一步表示。
許彭鵬坦言,對于復發難治沒有有效治療手段的淋巴瘤患者,傳統治療方案僅有一年或者更短的存活時間,此前有研究數據顯示,CAR-T療法能夠達到約80%的總體有效率,有近一半的患者能夠生存超過4年,獲得臨床治愈的可能。
針對這一治療方式是否也能治療肺癌、胰腺癌等癌癥,許彭鵬表示,目前不能,但未來或許存在可能。
國內定價根據國際整體價格來定
針對120萬元的藥物定價,該藥物生產企業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黃海表示,國內CAR-T細胞治療藥物由該公司根據美國kite公司引進的技術進行生產,目前海外上市的CAR-T藥物定價在37.3萬美元至43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40萬-300萬元。
“區別于傳統藥物,這是個人定制化的活細胞藥品,有著高昂的研發、質量管理和生產成本,國內定價一方面是根據國際整體價格來定,企業作出一部分讓利;二是考慮到CAR-T治療對技術人員要求高,涉及流程復雜,以現有的工藝和質量控制標準,降低成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黃海說。
“目前公司在張江設立了一萬多平方米的工廠,用于細胞的采集制備等,同時也在積極爭取與商業保險公司開展合作,也希望通過自主研發新工藝,提高未來產品的可及性。”黃海進一步表示,“也希望有一天能納入到國家醫保當中,惠及更多患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