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仁豐地產屢被指涉騙:先稱中介費1萬,收錢后起訴顧客要2%

繼瞞著客戶私自網簽、扣押客戶居間協議和房產證、強行收取顧客“辛苦費”等事件曝光以來,又有市民爆料稱上海仁豐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仁豐)扣押《居間合同》,并私自在空白條款處填寫居間金額。
4月25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到涉及“仁豐房產”的判決書有105起,其中絕大多數都為“仁豐房產”作為原告,起訴普通百姓,要求被告支付中介費的案件。多起判決書均載明,仁豐房產與客戶簽署的《居間協議》中,存在空白條款,致使最后發生糾紛。華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沈寧律師認為,其中有的一旦查實,仁豐恐涉嫌合同欺詐。
記者在多起上海市民投訴仁豐的調查中發現,涉及二手房交易糾紛,市民往往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投訴,投訴之路艱辛漫長,也因此助長了部分不良中介的囂張氣焰。
市民投訴:當初說好只付1萬中介費
2015年7月,張強夫婦(化名)需要置換房屋,看了許多房屋后相中了位于上海市寶山區新二路999弄的一戶房屋,房東是劉潔(化名),此房屋是公開出售,房東并沒有委托哪家中介獨家出售。
張強告訴記者,2015年7月12日18時許,當張強夫婦到劉潔家商談購房事宜時,恰逢在樓下守候的仁豐地產業務員潘春陽。雙方最終談妥價格及首付金額和以后付款方法和時間后,就涉及到找哪家中介來操作的問題。
“此時仁豐地產的業務員潘先生也在場,我就問他,按其他中介提出的1萬元中介費能否操作?他立刻打電話請示了店長陸先生,得到了確認后,我們就決定找潘先生操作算了?!睆垙娬f,之后,買賣雙方就在潘先生的帶領下來到仁豐地產新二路店,店長陸先生拿出一份《房屋買賣居間協議》,其中居間服務費處是空白的,張強夫婦提出質疑。
張強夫婦表示,當時陸先生稱,因為居間協議關于服務費支付金額是寫百分比的,雙方約定的一萬元費用因為是除不盡的,沒辦法寫,并再三保證這份協議只是一個意向,到正式簽《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時會把寫清楚金額的居間協議給到張強夫婦。
2015年7月19日中午,買賣雙方在殷高西路532號仁豐門店正式簽署買賣合同,合同上依然沒有居間協議費的具體金額。隨后,張強向劉潔通過銀行轉賬付了首付款,并用現金支付了全部居間協議費一萬元,仁豐地產也交付了收據存根(編號0017844)。但直到2015年11月30日房產交易結束,仁豐也沒有返還這份居間協議。
2015年12月10日,仁豐向寶山區法院起訴張強夫婦,稱雙方約定按照房屋成交價2%收取居間費,即278萬x2%=5.56萬元。張強夫婦已支付居間費1萬元,現追討剩余的4.56萬元。
電話錄音:中介多次稱只收1萬元
4月25日,澎湃新聞記者撥通陸先生電話,陸先生告知,此事由仁豐公司法務莫先生全權負責答復。
澎湃新聞記者隨后又聯系了莫先生。“標的和傭金是掛鉤的,打個折可以理解,但標的278萬元的房屋,上家是到手價,一分錢不要付,下家就付1萬元,怎么可能呢?按道理來說也是不正常的?!蹦壬f,寶山區法院告知,由于對方不肯調解,只能等候開庭。
咨詢過程中,莫先生堅持,張強夫婦僅僅支付了1萬元傭金,還有余下的沒有支付。當記者告知,張強夫婦提供的和陸先生的電話錄音中,有陸先生承諾的只收一萬元居間費的信息。莫先生聽后表示,需要進一步核實,等到5月份開庭再給記者答復。
記者隨后跟上家劉潔取得聯系,劉潔稱,莫先生所言不實,他們和張強夫婦一樣,也支付了1萬元的傭金給仁豐。
張強夫婦提供的6份電話錄音中,3份顯示陸先生反復告知張強夫婦居間費是1萬元,再無其他費用產生。另外3份對話顯示,雙方簽署居間合同后,一直將居間合同扣押,張強夫婦一直在向仁豐中介討要。
律師解析:恐涉嫌合同欺詐
華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沈寧表示,所謂“居間協議關于服務費支付金額是寫百分比的,雙方約定的一萬元費用因為是除不盡的,沒辦法寫”這一點,法律沒有任何禁止性規定,沒有規定服務費只能寫百分比,不能寫具體金額。仁豐在簽訂合同時,故意向當事人傳遞不準確信息,致使當事人在留有空白條款的合同上簽字的行為,涉嫌合同欺詐。
沈寧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站查詢到,僅2016年4月25日至6月30日的2個多月時間內,在上海多個法院,“仁豐房地產”作為原告起訴普通百姓、案由為“居間合同糾紛”的案件就有5起。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截至昨晚,查詢到涉及“仁豐房地產”的判決書有105起,其中大部分都為“仁豐房地產”作為原告,起訴普通百姓,要求被告支付中介費的案件。多起判決書均載明,仁豐房產與客戶簽署的《居間協議》中,存在空白條款,致使最后發生糾紛。
沈寧表示:“如果僅僅是個案,尚有可諒之處。但涉及這么多案件,就不是偶然。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仁豐對此頗有經驗?!?
對于普通百姓,律師建議在簽署合同時必須看清合同中每一個條款,不能輕信對方的口頭解釋。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能在留有空白條款的合同上簽字。如果出現“要把合同拿去公司蓋章”之類的說辭,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先要求對方把合同復印件留下,并且在復印件上注明“某某條款目前為空白,待雙方協商后補充”等等的字句,并要求對方業務員在注明支持后簽名并寫下日期。
【記者手記】二手房交易糾紛,老百姓該向誰求助
隨著仁豐中介瞞著客戶私自網簽、扣押客戶居間協議、強行收取顧客1萬元的“辛苦費”、扣押居間合同私自填寫居間金額等消息不斷浮出水面,政府部門的監管問題也隨之凸顯。
在最近一段時間的調查中,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消費者在二手房產交易糾紛中,往往不知該向哪個部門求助,而這也正是不良中介得以肆無忌憚的原因之一。
市民反映問題被踢皮球
想要通過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謝女士,在3月22日就曾致電消保委投訴仁豐存在違規行為。消保委告知,7個工作日后會有相關工作人員聯系,不過一周后,消保委工作人員來電稱其無法管此事,建議謝女士通過司法途徑解決。謝女士隨后向澎湃新聞曝光了仁豐私自網簽等行為。(詳見東方澎湃新聞4月11日A06版)
“出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讓我們有種投訴無門的感覺?!敝x女士說。
4月13日,謝女士和房東王先生前往上海市房產交易中心強制解除網簽處。工作人員告知,他們沒有執法權,只能幫買賣雙方強制撤銷網簽。當天,謝女士和房東王先生以同樣內容投訴至上海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對方同樣表示,他們沒有處罰權和監督權,建議讓當事人前往涉事門店所在區房管局市場科投訴。
4月14日,謝女士再度致電消保委投訴。對方稱,他們稱只管消費品類的投訴維權,房產中介糾紛歸住建委管?!拔椰F在就想知道,我到底該找哪個部門?”謝女士很是無奈。
4月21日10點,謝女士和房東王先生帶著投訴書來到位于楊浦區黃興路的消保委,工作人員表示,既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他們也沒法介入。
當事者仍毫無頭緒
市民楊先生和謝女士、王先生的遭遇類似,同樣遭遇到仁豐中介私自網簽的情況,不幸的是楊先生還被強索1萬元“辛苦費”。同樣類似的遭遇還體現在投訴過程中,楊先生同樣不知道該到哪個部門反映情況。
4月13日,楊先生致電住建委反映情況,對方告知不受理投訴,建議他打12345市民熱線。12345又建議楊先生要打12348法律援助,12348則建議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繞來繞去,我現在還不知道到底這事該找誰來管。”楊先生說。
4月15日,澎湃新聞記者以楊先生情況致電住建委,對方稱,該問題可以撥打房地產交易中心熱線962269咨詢。962269則表示,這種情況應該撥打房管局旗下的上海物業服務熱線962121解決。962121稱,他把情況反映到涉事門店所在區房管局,15個工作日之內給予答復。
至此,多名當事人仍然在周轉于各個部門之間求助,卻仍舊毫無頭緒。
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出現糾紛實屬正常現象,但是近年來,多家中介被曝利用消費者對于房產交易專業知識的薄弱進行諸多“欺詐”行為,然而在一系列糾紛發生后,消費者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向有關部門投訴成為了一個維權途徑,然而,多起糾紛的背后折射出監管部門不明確的問題。諸多市民呼吁,希望頒布相關規定,有專門、明確的部門來監管以及處理房地產糾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