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再次出圈,總導演:重陽節目已在策劃

路紅莉 本文圖片均來自封面新聞
自從《唐宮夜宴》出圈以來,河南衛視的“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屢屢登上熱搜,這不,9月19日晚播出的《中秋奇妙游》,又雙叒一次“出圈”,節目中展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節目里所蘊含的團圓和溫暖,也勾起了眾多觀眾的回憶及情感。9月20日,《中秋奇妙游》總導演路紅莉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分享她的中秋記憶。
拜月祈福
設香案挑最好的水果擺上去
《中秋奇妙游》以唐朝宮廷樂師之女唐小月為線索,展現了唐小月中秋佳節萬家團圓之際期盼與父親相聚,通過重重考驗集齊信物,最終實現父女團聚的故事。一個小時的節目,呈現了大量的“非遺”文化元素,打鐵花、刺繡、剪紙、皮影、泥塑、舞獅、火龍等傳統技藝一一展現,大家在欣賞節目的同時,也普及了傳統文化知識。

“我們做的是‘中國節日’系列,那么在中秋節,我們最想表達是一個溫暖的、家庭團圓的節日,和對中秋節的一些文化認知。”路紅莉說。于是,我們在序《秋月稷》中,看到了 “祭月”“團圓”“驅邪”“愿豐收”等多重主題。節目組還專門用文字普及中秋、祭月習俗: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于漢代文獻《周禮》;祭月之習俗,在《詩經》中已多次出現?!?《中秋奇妙游》中,觀眾也能看到設香案,置月餅,就案前拜之的“祭月”場景。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愿。
中國傳統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為單位的,參加祭月的人中選一名主祭(統領工作),一名贊禮(相當于主持人),若干執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長的女性長輩或家庭主婦擔任主祭。按照傳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男子一般擔任贊禮、執事協助祭月。

路紅莉對祭月的印象也頗為深刻?!霸谖倚r候,我的奶奶、姥姥總會帶著大家祭月、拜月,我們那兒叫拜‘月月奶奶’。這個儀式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們拜月月奶奶會放四色果子,挑最好的水果擺上去,哪怕當年的生活不如現在這么豐富,也會挑很好的石榴、蘋果、梨,然后擺上月餅。當月亮升起后,家里的女性就會拜月,祈福。”
路紅莉也非常在意向下一代傳遞過中秋的儀式。“其實我小時候物質并不是特別豐富,對中秋的印象主要還是團圓,是那塊甜甜的、大家分而食之的月餅?,F在,我也會告訴孩子們我小時候是怎么過中秋的,就像我姥姥、我奶奶、我媽媽那樣,告訴他們怎么拜月奶奶,我想讓這些傳統的民俗、禮儀傳遞下去?!?/p>
節目送“暖”
展現新時空概念下的“團圓”
人長大后,會變得越來越忙碌,過中秋節的方式也從傳統的合家團圓,變成了普遍的電話、微信問候。但在路紅莉看來,不管過節方式怎么變,家人之間的情感從不會變,“因為忙碌,很多儀式被忽略了,但我們總會給家人打個電話,送個祝福?!?/p>
她還把中秋的祝福寄托在《中秋奇妙游》中,“我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國泰民安的祈愿、對家和萬事興的美好祝福附加在節目中間,這是整個《中秋奇妙游》的調性?!北热缥璧腹澞俊耳Q歸來兮》,以“鶴”的形態為原型,借鶴祈福之意,從鶴的文化象征意義傳遞對圣潔、清雅、生命的盛情禮贊。主演蘇海陸將鶴的高貴典雅與極具美感的舞蹈完美融合在一起,最后化身如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鶴,舞在洛陽城,飛躍月圓上空。

這次的節目還“走出了河南”,歌手周深演唱的《若思念便思念》,就表達了“客從河洛來”的主題。 “千年前,唐朝詩人張九齡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句,以寄幽懷。千年后的中秋節,《中秋奇妙游》圍繞‘客出河洛’的文化歷史,表現出了新的時空概念下的‘團圓’。詩人張九齡是客家人,我們這一次就是由河洛文化引出客家文化,有一個大概念的‘天涯共此時’,也和觀眾們分享這種‘共時賞月’的節日習俗?!?/p>
為了《中秋奇妙游》,路紅莉和導演組從《七夕奇妙游》直接進組, “大家的狀態就是那種高緊張、高度興奮、高創作激情的的狀態?!钡绾螐那擅畹貜囊粋€小切入口,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闡述節目思想,用比較新的、又符合內容的,又能在視覺上給予沖擊的表現手段,讓大家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有一個更加驚艷的認識和更加深入地了解,讓導演組經歷了一段挑戰期?!斑@是我們想要突破的地方,也是最難的地方?!?/p>
路紅莉感謝觀眾的寬容,“我們都是在共同的成長,在成長的路上可能會有一些沒有完全表達好的地方,有一些沒有達到大家滿意度的節目,但觀眾給了我們一個空間,允許我們去探索去創新,我們也很支持、珍惜這種包容,珍惜網友對我們的期望值,我們也在努力,盡管壓力非常大?!?/p>
文化 “出圈”
要用大家認可的講述方式達到情感共鳴

如今,《中秋奇妙游》再次出圈,路紅莉 將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主要是對于文化的內容的把握和切入角度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創意。其實好的東西、傳統文化大家都知道,那么如何表現你的切入點,你的詮釋,你對文化的認識,如何正確解讀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精神,是我們成功的最基本的條件?!?/p>
傳統文化怎么做?路紅莉強調:一定不能嘩眾取寵,“嘩眾取寵可能會一時的受關注,但實際上網友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都是很深刻的,做節目一定要認認真真地真正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一顆敬畏之心才能認真去做它,這是第一根本?!?/p>
路紅莉
同樣,“表現手段”也非常重要。“為什么我們做出來大家會比較認可?主要還是技術賦能,技術為內容服務。盡管我們掌握的技術可能不是最先進的,硬件也不是全國最好的,但為什么做出來的效果卻很好,就是很好的為內容服務了。我們不是炫技,而是每一個特技都會跟內容有很好的結合,節目中蘊含的文化的內涵?!?/p>
路紅莉還透露,目前重陽節的節目已經在策劃制作中,春節的節目也已開始進行策劃了。她認為:“創作者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俯下身來去跟網友溝通,真正感受大眾所需所愛,“用大家較認可的講述方式,才能達到共情共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