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小店故事 | 請進,這是一家治愈996的古董玩具店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于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后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里重要的一部分。
有研究表明,兒童從2歲起就開始有捍衛自己“財產權”的意識。難怪小時候每次長輩說:“來來來,你這么多玩具,送給弟弟妹妹一個”,我就死死不肯松手,像一個急了眼的“葛朗臺”。心甘情愿分享自己的心頭好,對于小孩來說,是不存在的。
長大后,我們在成人世界里學會了分享,但卻失去為玩具“較真”的熱情,許多的欲望吸引著我們,簡單的快樂被浮躁的所生活掩蓋。
你還記得舉著小飛機,在巷子里奔跑的樣子嗎?還記得為水滸英雄卡揮灑汗水的午后嗎?還記得戴著奧特曼面具,和小伙伴一起,拯救“世界”的自己嗎?
推開這扇古董店的大門,重返童年的魔法開始啦。
第一次走進“M3 Vintage”的顧客,或許都會被門口那只“露著半個腦袋”的大怪獸嚇一跳,但是馬上,你可能連驚呼的時間都不想浪費,迅速投入尋寶的秘境里——
門口邊的“露著半個腦道”的大怪獸。 澎湃新聞記者李思潔 圖
貓和老鼠、忍者神龜、蝙蝠俠、大力水手、丁丁歷險記、米老鼠、奧特曼……這些80后、90后熟悉的經典動畫角色,齊齊出現在眼前。從一人高的大玩偶到指甲蓋大小的小掛件,品種之繁復,令人眼花繚亂,數量之多,在屋子里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墻壁上的霓虹logo是一個小丑的模樣,昏黃的燈光傾瀉而下,包裹在老家具上,有一種時光倒退的味道。


玲瑯滿目的古董玩具 麥三 圖
這是一家位于巨鹿路260弄居民小區里的古董玩具店,麥三是這家店的老板。
“這里什么類型都有,美式的、日式的,還有一些中國的傳統玩具,都是我收藏了多年的玩具。”麥三介紹道。


M3 Vintage古董玩具店的店主麥三 麥三 圖
我以為古董店的老板都會很有“脾氣”,但麥三完全沒有架子,更像一個自來熟的大孩子——“這可好玩了,我給你演示看看”,“這是我磨了朋友好久,他才愿意讓給我的”,“除了有提示不能觸碰的部分古董玩具,這些都可以摸,可以玩,沒關系。”
麥三說,陳列的數量只占她收藏的冰山一角,這句話聽上去令人吃驚,因為除了下腳的地方,這里的空間幾乎都被玩具填滿了。店鋪是一個Loft的結構,閣樓上還有好多還沒有拆開的包裝盒。
“首先是真的沒有地方陳列了,其次我有點‘盒控’,就像有人買鞋會保留鞋盒一樣,這些都是玩具的原盒。從收藏角度來說,有原盒的話,能讓它增值10%~100%,價值會更高一點。”麥三解釋道。


陳列出來的玩具數量只是“冰山一角”。 麥三 圖
一樓有一個半下沉的區域,麥三在地上擺了四個大筐,客人可以蹲下來,像在跳蚤市場一樣,隨意翻看、把玩里面的玩具,時不時還能淘到“小驚喜”,可以說是逛店的小彩蛋了。在一整面墻的玻璃櫥柜里,麥三還做了一個細致的區分,左側的商品均可出售,右側只用于收藏展示。
“開古董玩具店的店主,都會給自己留一些不出售的寶貝。這些都是我的‘心頭愛’,而且有一些是珍藏款,特別難找,再也淘不到第二個了。”

開古董玩具店的店主都會給自己留一些不出售的寶貝。 麥三 圖
喜歡玩具的我,是不想長大嗎?
“我媽說有一次她騎自行車載我經過商場,正好櫥窗里陳列著一些玩具,那時候我很小,還不太會說話,但一看到玩具,就立刻興奮地伸著手叫喚起來。可以說我從小就對玩具有很深的感情。”
麥三是一個“八零后”女孩,與大多數女孩子喜歡可愛的洋娃娃不同,她小時候最喜歡的是鐵皮類的玩具,尤其是過去那種綠鐵皮的玩具火車,上了發條后,放在軌道上,能嗚嗚跑起來,還能冒煙。
“還有一些玩具,許多80后應該都有記憶,比如陶瓷的親嘴娃娃,那時候幾乎每戶人家都會有。還有不倒翁,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綠鐵皮的玩具火車 麥三 圖
第十一屆亞運會吉祥物熊貓盼盼。 麥三 圖

陶瓷親嘴娃娃 麥三 圖
小時候的麥三是一個特別聽話的孩子,說一不敢做二,從來沒有死纏爛打跟家長討要玩具,求而不得的遺憾只是埋在心里。長大后,麥三成為了一名設計師,漸漸發現自己對過去的物件,有一種特別的情懷。
“最開始收藏一些懷舊老物件、電影里的道具等等,后來也是童心未泯,開始收集童年記憶中的玩具,也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條件去接觸,長大后自己有能力了,就不想再錯過了。”
麥三小時候喜歡鐵皮類的玩具。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潔 圖
“而且以前的玩具在做工方面非常精致,比如我有一只國產的拍照小熊,上了發條后,它會舉起手臂拍照,不但有‘咔嚓’的聲音,閃光燈也會跟著亮, 設計得很有人情味。”
拍照小熊玩具 麥三 圖
剛進圈子的時候,麥三說自己也有點隨大流,市面上哪個最火就收哪個,然后慢慢地開始研究起了玩具的背景資料,閱讀古董玩具的圖鑒。隨著了解的加深,麥三開始根據自己的審美去挑選,哪怕這些東西別人不喜歡,自己覺得值得就入手。另一方面,她會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各種有趣的玩具百科。

黑貓警長 麥三 圖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經典動畫片《貓和老鼠》。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湯姆的形態其實更接近于一只真實的貓,主要在地面上活動。但到后期,它慢慢演變得更接近于人的形態,比如可以直立行走,有了更豐富的表情,爪子不再鋒利,變得更溫和了。”
經典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湯姆 麥三 圖
在眾多的卡通形象中,麥三最喜歡的是小丑,因此在一只用老船艙部件改造的柜子里,可以看到許多她從世界各地淘來的小丑玩偶。它們有的頂著紅紅的圓鼻子,憨態可掬;有的皺著八字眉頭,眼神看起來有些憂傷;有的咧著大嘴,笑容里透著一絲不寒而栗。

一只用老船艙部件改造的柜子,里面都是各種小丑玩偶 麥三 圖
“其實從小丑本身的形象來講,它不算是一個非常溫柔的形象。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恐怖電影喜歡把它作為創作的元素,但正因為它的多面性,讓我覺得小丑很有意思。在臺前,小丑是他的職業,但卸下妝容,你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有著什么樣的人生,或邪惡,或憂傷,或快樂,或默默無聞,會給你帶來很多想象的空間。”


小丑是一個擁有多面性的角色。 麥三 圖
成年人,該拿什么來治愈自己?
如今在國內,古董玩具的收藏雖然小眾,二手市場也魚龍混雜,但熱愛復古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些裝修精美的古董小店,也成為了愛趕時髦的年輕人的 “網紅打卡地”。
大家收藏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有的人看中古董玩具的投資價值,有的人出于童年情懷,也有的人跟麥三一樣,是為了治愈自己。
“其實除了本身的熱愛外,收集玩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經歷了一段比較抑郁的時期。可能小時候就有根兒,但我自己不知道,后來在工作中爆發了。”
來上海之前,麥三一直在北京工作,在雜志社做過美編,后來紙媒不景氣,就轉到互聯網。如同許多在大城市里拼搏的年輕人一樣,忙碌的時候,經常加班到天亮。
“工作是一個導火索,當時生活太累了,情緒狀態特別差,后來甚至產生了一些生理的反應,有廣場恐懼癥,社交恐懼癥等等。”

收集玩具,是為了讓自己快樂。 麥三 圖
如今“996、“007”已成為網絡熱詞,雖然帶有戲謔的成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已經是許多職場里的常態。麥三陷入了生活的“泥潭”,但清晰地認識到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做些事情讓自己“快樂”起來,于是踏上了收集玩具的道路。
而玩具不僅為麥三的生活打開了一個“喘息”的窗口,還讓她遇到了有趣的人和事,涉足了許多新鮮的體驗。
“因為收藏電影道具的關系,有個導演找到了我,我就機緣巧合下進入了他的劇組去幫忙。后來他要拍一對雙胞胎,剛好女主跟我個頭差不多,需要一個替身,我又莫名其妙地參與了拍攝。“

因為電影道具,機緣巧合進入劇組去幫忙 麥三 圖
不僅如此,原本“社恐”的她,也為了心愛的玩偶,開始鼓起勇氣和陌生人交流。“我經常會利用年假去國外淘玩具,尤其會特意去一些小地方,找一些當地的居民打聽附近的古董玩店或者二手市場,有時一些老爺爺老奶奶自己也有私藏的老玩具,我向他們說明來意后,他們也很愿意跟我分享。我是有點社恐的人,但是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卻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為了心愛的玩偶,開始鼓起勇氣和陌生人交流。 麥三 圖
久而久之,麥三發現玩具真的能治愈自己。也正因為這樣,她決定與過去的生活做一個徹底的告別。
“我在20多歲的時候覺得30歲好可怕,但是其實到了30歲,你會發現人生才剛開始,想做的事兒太多了。”
那逃離“996”是年輕人的沖動嗎?麥三并不認同。“我的選擇并不是說工作不重要。相反,在社會上立足,還是需要有一定工作的經歷,不管是為了經濟上的積累,還是磨練自己與人打交道的技能。有了累積和沉淀之后,你會發現自己隨時都可以重新開始。”

有了累積和沉淀之后,隨時都可以重新開始。 麥三 圖
每一天都有新的故事在發生
從選址、設計到裝修、施工,麥三親力親為,參與小店誕生的每一個環節。看著自己的小店一點點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個過程很充實。
“來逛店的高中生和大學生比較多,還有爸爸媽媽帶小朋友過來的,小朋友一進門就說,誒呀,我怎么什么都不認識,還問我,姐姐你這兒有盲盒嗎?”


墻上的玩具陳列 麥三 圖
雖然開在居民區里,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小店剛開張,就引起了許多人興趣。在與客人交流的過程中,麥三發現自己變得更加溫和,也更加健談。有時候遇到不太敢開口的客人,自己也會主動跟他搭話,常常聊著聊著,大家一見如故。
“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客人,他是一個90后的男孩,對店里的中國傳統玩具很感興趣。他跟我說,自己是一個攝影師,平時也會收集一些老道具。當時他就看中了一個鐵皮的嬰兒車,問我多少錢,我說,送給你。”
“其實當時他一進來,我就注意到他了。因為他背了一個上海老式的綠皮包,特別好看,他說是淘來到的。我送給他小車以后,他管我要了一個手提袋子,我心想這么點東西還要袋子嗎?沒想到他把包里的東西全部掏了出來,把那個綠皮包送給了我。我當時好感動。”
通過小店,總是會遇到投緣的朋友。 麥三 圖
“還有一個12歲的小男孩,特別厲害。雖然是‘00后’,但他爸爸喜歡收集這些古董玩具,于是受家人的影響,許多懷舊的卡通人物他都認識,甚至比我了解得還多。”

店里的“小彩蛋”。 麥三 圖
麥三特別喜歡國產動畫片《黑貓警長》,一位朋友就送了一只“一只耳”的胸針給她,她把它別在了小丑身上,作為店里的“小彩蛋”,據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客人注意到這個細節。
“現在,在店里遇到不同的客人,跟他們交流玩具,分享玩具背后的故事,是我每一天的快樂源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