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日報刊文:有單位只重視造林不管養護,致大量樹木毀壞

眼下正是一年中種樹的最佳時機,在城市、鄉村、戈壁深處,都有人們揮汗如雨的種樹場面;夫妻樹、合家樹、扎根樹等種樹活動,給這個春天帶來了一片綠意。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發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
植樹造林不僅增強了植被的自然修復能力和防風固沙能力,有效地抵御了風沙侵襲,更凈化了空氣,涵養了水源,改善了生態環境,給各族群眾帶來自然、健康的綠色空間。種樹活動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利人利己。
但我們在多種樹的同時,不應忽略這樣一種現象:植樹時大家都興致勃勃,氣氛熱烈,植樹后卻無人理睬。大家都當起了甩手掌柜,至于怎么管好樹,讓種下的樹成活,或者成活率更高,似乎就不是自己的事了。
另外,一些單位只重視造林面積的統計,卻不重視對樹木的養護管理,結果造成大量樹木因缺乏養護管理而毀壞,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群眾對此很有意見。從目前來看,植樹造林中出現的養護管理跟不上問題,責任單位難辭其咎。不少單位只將著眼點放在植樹造林上,而對植下的樹怎么管、誰來管,則沒有明確的責任劃分。說到底,這是政績工程思維的表現。
作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植樹造林需要科學選擇適宜樹種,也離不開科學合理的養護管理。俗話說,樹要三分栽、七分養。如果養護管理措施不到位,不僅會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甚至會前功盡棄。所以必須根據樹木生長特性、栽植地環境等條件,落實養護管理責任,確保種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綠一片。
植樹造林是一時的,養護管理卻是一世的。怎么讓這些栽下的樹木成活、成材,確實需要有關部門認真地落實責任制。管好樹必須健全植樹造林考核機制,并對現有的植樹造林考核指標體系作出調整。考核一個單位的植樹造林情況,不能只看其植了多少樹,更要看種下的樹成活了多少,有多少棵真正發揮了生態功能。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每個個體的綠色意識、綠色理念才能在植樹、管樹、養樹的熏陶中得到持續提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