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院院長周強人大報告為何頻提“上海”?5關鍵詞可回答
“上海三中院建立庭前釋明等制度,杜絕非法干預,案件審結后服判息訴率達到100%。”
“相關試點法院審判質效明顯提升,上海法院法官人均結案187件……”

關鍵詞之一:員額制
周強在報告中提到,“扎實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發揮法官遴選委員會作用,指導試點法院嚴格執行員額比例,嚴格法官入額標準,上海、廣東、海南、青海等18個試點省區市已完成10094名法官入額工作,提高了法官隊伍整體素質,充實了一線審判力量。”
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進一步提升法院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上海高院崔亞東院長說,“員額制改革讓審判力量更加精干有力”。去年9月,全市法院完成首批人員分類定崗任務,入額法官總數為2296人,占總編制數的25.5%,不僅確保了高素質法官進入員額,而且留有余額補充新法官。經過改革,全市法院辦案一線法官實有人數比改革前上升1.4%,隊伍結構得到改善,入額法官中45歲以下中青年骨干比例提高4.1%,碩士以上學歷的比例提高4%。
“我們還建立了一個法官員額退出機制,這是全國第一個做的。也就是說,你入額(法官)了,但不是終身制。”崔亞東介紹,我們對法官每年考核一次,包括辦案、廉政、遵紀守法等方面,如果考核合格,繼續做法官,如果你犯嚴重錯誤,由黨紀國法來處理。對那些沒什么錯誤,但工作不賣力、任務不完成、考核不合格的,我們破除“一次入額終身合格”的問題。法官如果有違法違紀行為,有黨紀政紀對其處分。但員額退出機制,就是考核,如果你占著員額,享受法官待遇,又完成不了法官任務,那么你就退出員額,你可以到其他工作崗位去,就是員額退出機制。
關鍵詞之二:司法責任制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司法責任制改革提升了審判質量效率。周強院長在報告中提出,“相關試點法院審判質效明顯提升,上海法院法官人均結案187件”,這與上海法官的持續努力密不可分。
崔亞東院長介紹,上海法院制定了獨任法官、合議庭審判規則及審判人員權力清單,明確院長、庭長不得對未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進行審核簽發,制定了審判人員責任清單,明確法官應當對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承擔責任,在職權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
通過改革,審判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審判分離、權責不明、請示匯報、層層審批等行政化問題正在得到解決,法官的審判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真正得到落實,權責明晰、權責統一、監督有序、制約有效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基本建立。
針對案件的難易程度不同,上海法院探索“繁簡分流”,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合理配置審判資源。寶山區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王勇每周兩到三天都在開庭,去年上半年他就審理了106起案件,其中80多件獨任審理。所有案件中,僅有一起因為證據補充原因被二審改判,“案子流轉快了,審判質量也高了。”
關鍵詞之三:跨行政區劃法院
周強院長在報告中說,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建設,解決訴訟“主客場”問題初見成效。為平等保護本地、外地當事人合法權益內排除各種干擾,積極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改革。北京市第四中級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級法院兩個跨行政區劃法院審結案件2961件……上海三中院建立庭前釋明等制度,杜絕非法干預,案件審結后服判息訴率達到100%。
作為全國第一家跨行政區劃法院,上海三中院在機構設置、人員分類、專業審判運行機制建立、案件管轄、司法責任制等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取得明顯成效。三中院已出臺“6大類、32大項、100多小項”改革框架路線,初步構建起涵蓋刑事、民事、行政的跨行政區劃管轄體系。
上海三中院院長吳偕林表示,“這些舉措里,包括落實院庭長常態化辦案,審委會及合議庭運行,專業法官會議和法官助理管理等五項制度,勾勒出三中院的改革框架。”成立一年以來,上海三中院共受理一審行政案件264件,其中以市政府為單獨被告的有122件,以市政府為共同被告的案件115件。
關鍵詞之四:知識產權法院
“創新機制,突出主審法官主體地位,探索審委會直接開庭審理案件。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幫助法官查明技術事實。”周強院長說,推進知識產權法院建設,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案件9872件,專業審判水平明顯提升。
前不久,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判一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侵犯實用新型專利糾紛案。審判席上除了身穿法袍的兩名法官外,還有一名陪審員。與一般的陪審員不同,該陪審員系知產法院為查明技術事實特聘出庭的專家陪審員——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程曉銘,他常年從事機械與動力工程研究。
“知產案件中涉及專利、技術秘密和計算機軟件開發的案件占一審案件的92%,這些技術類案件事實查明難度大。運用‘四位一體’的技術事實查明手段,能進一步確保專業、公正裁判。”上海知產法院副院長黎淑蘭告訴記者。
短短一年里,18名技術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被聘為特邀科技咨詢專家,18名包括最高法院原副院長李國光、中科院院士等在內的頂級“大咖”被聘為特邀知產咨詢專家。專家進來的同時,上海三中院和上海知產法院還積極“走出去”,為國家及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治支持。
關鍵詞之五:自貿區法庭
“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地法院圍繞自貿區建設,加強司法應對,依法審理涉自貿區案件。” 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掛牌不久,作為專項司法保障的重要舉措,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自貿區法庭隨后設立。周強院長曾親臨自貿區法庭指導工作。
截至去年9月,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共受理涉自貿區的投資、貿易、金融等商事案件和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共計2064件,審結1199件,通過構建專業審判、便利訴訟、多元化解、外國法查明、風險預警等符合自貿區特點的審判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了司法服務的保障作用。
涉自貿區各類案件呈現以下特點:具有審判示范意義的案件多;涉外因素多;涉訴企業分布廣,遍布中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多個國家;訴訟標的大,最高達1.33億元;當事人協議管轄比例多,超過70%。
“案件量增長,反映區內市場主體司法需求趨于旺盛;糾紛類型變化,反映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及貿易方式轉型特點;調判多撤訴少,反映區內市場主體對司法裁判評價指引的期待;協議管轄多,反映當事人雙方對我們的認同和信賴。”自貿區法庭負責人如此介紹。
去年5月至今,隨著上海自貿區擴區、自貿區法庭收案范圍調整,自貿區法庭案件呈現新的特點——受理涉外案件170件,涉外商投資案件868件,較浦東法院去年同期同類案件分別上升29%和28%。新成立的自貿區知識產權法庭已受理701件各類涉自貿知產案件,審結688件。
讀了這五個關鍵詞,是不是感覺上海法院很努力?對這樣棒棒的“優等生”,周強院長自然是喜歡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