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大正時代︱都市“浪漫”如何在日本風起

徐靜波
2016-04-12 09:51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近代文明世相:吃肉、穿洋裝、坐火車

除了容閎等極個別的例子外,日本人主動走出國門、體驗西洋要比中國人早得多,后來成了啟蒙思想家的福澤諭吉(1835-1901)在1860年就隨遣美使節(jié)團周游了美國,翌年又去了歐洲,由此服膺西洋文明。他不僅在理論上鼓吹文明論,1867年還寫了一本《西洋衣食住》,向日本人介紹歐美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有關西洋人用餐方式的部分寫道:“西洋人不用筷子。食用肉類及其他食物時,切成大塊放在自己的盤子中,右手用刀將其切成小塊,左手用叉叉住送入口中。用刀叉住食物直接入口是非常沒有教養(yǎng)的。湯也盛入淺口的盤子,用湯勺舀著喝。喝湯以及飲茶時,口中若發(fā)出聲音,也是十分不禮貌的。”此外,他還介紹了西洋人經(jīng)常飲用的紅葡萄酒、雪利酒以及待客時和慶賀時喝的香檳酒等,尤其還介紹了啤酒,他在書中用的是漢字詞語“麥酒”(《福澤諭吉全集》第2卷,巖波書店1969年,第200~201頁)。明治政府成立后,1872年組成了以右大臣巖倉具視(1825-1883)為全權(quán)大使的遣外使節(jié)團出訪歐美,原本的目的是修改不平等條約,結(jié)果歐美各國完全不理會日本的要求,巖倉一行倒是在海外的兩年中親身體驗了歐美的近代文明實相,于是決定以歐美諸國為模范,將日本也建成一個“文明”的國家。從留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到,當時巖倉具視一撥人穿的衣服,都是西洋式的禮服,那時明治政府的上層官員,其官服已經(jīng)是洋服了,這與中國迥然不同。

鹿鳴館

比較有象征意義的是鹿鳴館,這座歐式風格建筑由井上馨(1836-1915)倡議建造。1863年井上馨偷渡到英國去留學,后來出任外務卿和第一任外務大臣。鹿鳴館于1883年落成,用于舉行歐式的社交舞會等,一時衣香鬢影,士女如云。建造鹿鳴館,目的有兩個,一是向洋人表示日本也有近代文明的玩意兒,使得洋人對日本刮目相看,縮小與日本人之間的距離,二是引導日本人逐漸走向西洋式的近代文明。不過,歐風美雨之后,也出現(xiàn)了國粹主義的反彈,鹿鳴館的華麗場面,也只是局限于封有爵位的最上層人士,普通的民眾一時還很難立即洋化。

不過,隨著“富國強兵、殖產(chǎn)興業(yè)”政策的推行,整個日本社會確實也在慢慢地向近代文明邁進。對民眾而言,在實際生活上有直接感覺的,首先是飲食。

大約從8世紀的奈良時代開始,由于信仰佛教的歷代天皇的倡導和命令,日本禁止捕殺和食用哺乳動物和家禽,這也造成了日本人一千多年來基本上不吃肉的歷史。如今洋人在日本的登陸,帶來了食肉的飲食習慣,福澤諭吉等也號召人們擯棄舊習,食用肉類,以強壯日本人的體格。于是1872年1月24日,在明治政府官員的鼓動和安排下,時年20歲的明治天皇為了獎勵肉食,自己對負責宮廷膳食的膳宰下令,這一天試食牛肉,并通過《新聞雜志》等媒體向全國報道此事,昭示自天武天皇開始實行的肉食禁止令正式撤消,民眾從此可以自由吃肉,不再有所忌諱。于是,牛肉咖喱飯、牛肉火鍋等逐漸興起,到了明治末年,肉食之風已經(jīng)普及到鄉(xiāng)村。

第二個大概是現(xiàn)代交通的建設。近代日本的領袖們很清楚,沒有以鐵路為主干的現(xiàn)代交通網(wǎng)的確立,現(xiàn)代國家和文明社會就是一句空話。于是日本籌措資金,請了洋人來做指導,于1872年建成了橫濱至東京新橋間的第一條鐵路。順便提及,英商怡和洋行于1876年建成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因沿途居民強烈反對,清政府不得已花重金購回鐵路后拆除。1889年,東京與神戶之間的長距離鐵路通車,這就是今天仍在使用的東海道本線,到了大正元年的1912年,通車里程已從1889年的1000多英里,達到了6000多英里(據(jù)海野福壽《日本歷史⒅日清日俄戰(zhàn)爭》,集英社1992年,第134-136頁),人們借助鐵路,可以到達全國的大部分地方。

如今的日本東海道本線

第三是日本人的日常衣著開始發(fā)生變化。 1886年4月,東京大學(其時的正式名稱是帝國大學)規(guī)定了學生裝的樣式是立領洋服,并戴歐風的菱形帽,軍隊官兵的衣著,則是仿制普魯士的軍服,政府衙門的官服,早就改成了洋裝。都市人頭發(fā)的式樣,大抵也廢除了維新以前的江戶式發(fā)髻,而改成了西式模樣。

總之,到了大正初年,近代文明的基盤已經(jīng)奠定。

住宅有“文化”:現(xiàn)代都市的勃興

現(xiàn)代都市的形成,差不多是現(xiàn)代生活成立的前提。東京在江戶時代,就號稱人口達到了近百萬(據(jù)帝國統(tǒng)計年鑒,1882年東京人口為98萬多人),但幾乎不具有現(xiàn)代都市的核心要素——城內(nèi)沒有公共交通,沒有現(xiàn)代照明,沒有自來水,沒有現(xiàn)代通信手段。中國的現(xiàn)代都市格局基本上都是在外國人主導的租界內(nèi)形成,日本與此情況不同。日本城市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型,基本上都是出于日本人的努力(盡管在橫濱和神戶也有若干外國人居住區(qū),但影響有限),因此不同于上海、天津、青島和大連等成片的現(xiàn)代性規(guī)劃和開發(fā),日本城市的現(xiàn)代化其實是比較緩慢的。

建設往往源于破壞。1872年東京銀座一帶發(fā)生了大火,毀壞嚴重,于是東京府決定模仿倫敦的regent street,花了五年功夫建成了全日本第一條現(xiàn)代化大街,號稱銀座“煉瓦街”。街道兩邊現(xiàn)代模樣的房子僅有兩層而已,都用磚瓦建造,實際上外墻的涂抹,大部分用的還是灰漿,有的一樓是用磚砌起來的,二樓還是木造結(jié)構(gòu)。困于資金,日本當時也就造了這一條街。

1886年,當局雄心勃勃,請來了德國工程師,計劃在霞關一帶建設一個宏大的政府行政區(qū),所謂“官廳集中計劃”,包括火車站、劇場、博覽會場館等,結(jié)果還是為資金所捆縛,最后只建成了司法省和大審院兩棟房子,連國會大廈也只能造一幢兩層樓的臨時建筑。明治中期日本開始窮兵黷武,用于城市建設的資金實在是捉襟見肘,也難怪當年許多日本人渡海來到上海時,每每贊嘆外灘一帶洋樓的壯偉。

都市的現(xiàn)代化進程,在大正時代有了明顯的躍進。1919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都市規(guī)劃法》,都市的規(guī)劃和建設主要由內(nèi)務省來負責,并在內(nèi)務省里設立了都市規(guī)劃審議會,通過法規(guī)和規(guī)劃來推進全國大小城市的現(xiàn)代化。

1920年,曾擔任過內(nèi)務和外務大臣的后藤新平(1857-1929)出任東京市長,此前他就策劃成立了一個“都市研究會”,上任伊始,就制定了一個宏大的“東京市政要綱”,對東京市內(nèi)的道路、交通、垃圾處理、電力和煤氣、市場、住宅、火葬場、上下水、公共會堂等作了全盤規(guī)劃,預算是8億日元(當時東京一年的預算才1.3億)。由于資金缺口太大,實際的進展相當有限。

后藤新平

作為規(guī)劃的一環(huán),1922年在上野舉行的和平紀念東京博覽會上,向一般市民展示了14幢“文化住宅”。此前除了極少數(shù)達官貴人外,一般日本人所居住的,仍是傳統(tǒng)的被稱為“長屋”的木結(jié)構(gòu)住宅,并無現(xiàn)代的客廳、盥洗室、有電氣或煤氣灶的廚房。“文化住宅”的最大特點,便是具備了上述現(xiàn)代設施,頓時使一般日本人感到耳目一新。大概是覺得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很有“文化”的感覺,媒體便將其稱之為“文化住宅”,一時成了日本人向往的對象。

此外,財團法人文化普及會也在同年推出了由美國人沃瑞斯設計的“文化公寓”,與獨棟的“住宅”不同,“公寓”是多戶人家共同居住的,屋內(nèi)配備了所有西洋現(xiàn)代設施:床、桌椅(原先日本式的住宅均是席地而坐或睡的榻榻米構(gòu)造)、電話、煤氣灶、壁爐臺等,樓內(nèi)還有公用的社交室、咖啡館、餐廳等,簡直和酒店一樣。當然,這樣的公寓還是鳳毛麟角,對于一般人而言,往往還是難于企及的,但至少,它給一般的日本人提供了一個樣板和憧憬的對象。1923年 4月,后藤辭去了東京市長一職。

1923年 9月關東大地震,死者達到了9萬多人,東京一地就超過了6萬,市區(qū)的3800多公頃土地成了廢墟。然而大部分房子不是震壞的,而是燒毀的,因為絕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木結(jié)構(gòu),這也再次證明了后藤推出的“東京市政要綱”的正確性。地震發(fā)生的第二天,后藤就擯棄前嫌,出任了山本新內(nèi)閣的內(nèi)務大臣,全力應對東京的城市復興。在他的提議下,內(nèi)閣成立了“帝都復興院”,請來了一批專家研制東京復興計劃,這一計劃以此前的“東京市政要綱”為基本,以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為樣板,從實際出發(fā),預算定在10億日元左右。道路的拓寬、磚瓦建筑的推廣、河川的整修等,1924年起全面展開的復興計劃,到1930年暫告一段落,東京的中心城區(qū),獲得了脫胎換骨的改造,現(xiàn)代城市的面貌,至此才有了比較完整的呈現(xiàn)。

“大正浪漫”:電影、咖啡、燙發(fā)成為都市流行

大正時代,日本形成了東京、大阪、橫濱、京都、名古屋、神戶6大都市,大正元年(1912)東京的人口突破了200萬,到大正末年,市區(qū)人口逼近250萬,大抵與當時的上海相當。近代或現(xiàn)代都市的形成,必定會帶來相應的現(xiàn)代都市生活。住宅上的變革,在大正期間,似乎尚未達到整體的革命性的變化,不過在其他領域,現(xiàn)代色彩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出行。作為市區(qū)及與郊區(qū)相連接的手段,軌道交通(日語稱之為“電車”)陸陸續(xù)續(xù)地建設了起來,到了大正末年,現(xiàn)在東京市內(nèi)的環(huán)城鐵路山手線、中央線和總武線大抵已經(jīng)建成。歐美在19世紀后半期出現(xiàn)的有軌電車(日語稱為“路面電車”),也在1895年首先出現(xiàn)在了京都,以后名古屋等城市也開建了有軌電車,大正末年,路面電車已成了日本許多大中城市等的重要交通工具。日本最早的公共汽車(巴士)也是出現(xiàn)在京都(1903年),但成為公共的交通工具則經(jīng)過了20多年的歷程,東京是在1924年才有了巴士的運營,且開始時是一種小型的可供數(shù)人乘坐的小巴,并沒有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是軌交、人力車、馬車和路面電車。1923年大地震以后,路面電車遭受了重大創(chuàng)傷,當局一下子投入了800輛巴士以緩交通之急,此后慢慢地巴士也成了人們經(jīng)常乘坐的工具。1924年大阪出現(xiàn)了“一日元計程車”,翌年也傳到了東京,以其便利性贏得了中產(chǎn)階級的青睞。

根據(jù)當時的《國民年鑒》統(tǒng)計,1915年時日本有汽車1244輛,自行車617184輛,人力車123776輛,大正末年的1926年,汽車已達到了24970輛,翻了20倍,雖然遠未達到普及的程度,但汽車的行駛,已是都市中一道尋常的風景了。

其次是娛樂生活的多樣化。日本從江戶時代開始,才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以前的奈良、京都只是國都或王城而已),出現(xiàn)了市民的各種娛樂樣式。進入近代后,公園和博覽會的開設,讓人們感到了與此前迥然不同的“文明”氣氛。在日本待了6年的宋教仁記述了1906年靖國神社祭日時的熱鬧場景:“社內(nèi)外皆遍結(jié)彩門旗臺,電燈千萬點,照耀如白晝。時放花火,閃灼半空中”(《宋教仁日記》,中華書局2014年,第167頁)。萬千電燈,在當時是摩登的象征。而大正的都市文化,日本人自己用了一個“大正浪漫”的詞語來形容。這里列舉幾項事實,來印證“大正浪漫”的不虛。

大正元年的1912年,日本第一家電影公司“日本活動寫真會社”(簡稱“日活”,當時日本將電影翻譯為“活動寫真”)成立。1916年“日活”制作了日本第一部動畫片《猴子與螃蟹的大戰(zhàn)》,開了日本動漫的先河。此后電影成了人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1917年,東京市內(nèi)有電影院69家。1913年,日本近代最重要的現(xiàn)代劇團“藝術座”成立,催發(fā)了日本現(xiàn)代演劇的興旺景象,這一年《喀秋莎之歌》大流行。1914年,第一次上演了“寶冢少女歌舞劇”,至今盛行不衰,并由此開啟了女子燙發(fā)的流行。到1921年,日本有電影院548家,劇場1623家,曲藝演出場368家。

寶冢歌舞劇團如今是日本國寶級的劇團

1916-1917年間,《婦女公論》、《婦女之友》等雜志紛紛創(chuàng)刊,造就了現(xiàn)代女性的登場,日本國產(chǎn)的唱機開始發(fā)售,咖啡館和啤酒館開始出現(xiàn)在了街頭。1919年,“帝國美術院”成立并舉辦了第一屆“帝國美術院展覽會”,這一脈絡,就是延續(xù)至今的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日本美術展覽會”。

再者,1922年,資生堂開設美容講習所,女子短發(fā)大流行,全國城鄉(xiāng)使用電燈的家庭達到了70%。1925年,收音機廣播開始,當時收聽廣播采用付費的簽約形式,當年東京的簽約者有131373人,大阪47942人,名古屋14290人,當時的礦石收音機的價格是10日元,真空管收音機120日元,后者對一般家庭而言還是十分昂貴的。1926年,日本放送協(xié)會(NHK)和新交響樂團(后來演變?yōu)榻袢盏腘HK交響樂團)成立。順便說及,1926年時,光東京市內(nèi)就大概有娼妓15000人左右。

媒體和通信也在大正時代獲得了空前的發(fā)達。1924年,《大阪每日新聞》和《大阪朝日新聞》分別宣布其發(fā)行量已突破了100萬份,順便提及,根據(jù)第2 次國勢調(diào)查,1925年日本國內(nèi)的人口達到了5918萬左右(以上數(shù)據(jù)主要根據(jù)《近代日本綜合年表》第三版,巖波書店1991年)。中國在1949年以前,沒有一份報紙的發(fā)行量曾達到過30萬份。

大正時代的15年,確實是日本社會一個比較重要的轉(zhuǎn)型期,就人們的生活樣態(tài)而言,是越來越接近西洋的文明社會了,不過到了1930年代末期,由于連年的對外戰(zhàn)爭,日本人的生活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zhì),都出現(xiàn)了極大的倒退。

(作者系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导航| 百家乐官网有看牌器吗| 百家乐官网要怎么玩啊| 百家乐园云鼎娱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澳门技巧| 威尼斯人娱乐城注册送彩金| 做生意摆放风水好吗| 百家乐官网闲9点| 横峰县| 棋牌娱乐游戏大厅| 网上百家乐游戏玩法 | 大亨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客户端软件| 百家乐官网发牌靴发牌盒| 六合彩下注网| 老虎机游戏在线玩| 深圳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视频官方下载| KK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游戏程序出售| 天天乐娱乐城| 黄金城百家乐官网下载| 网络百家乐官网游赌博| 铜梁县| 茅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瑞安市| 六合彩网| 百家乐衬衣| 百家乐最新打法| 百家乐官网大转轮| 优博百家乐官网现金网平台| 循化| 皇博娱乐| 大发扑克网| 大发8888迅雷下载免费| 威尼斯人娱乐城老品牌lm0| 信誉好百家乐平台| 澳门百家乐牌规| 真人百家乐赌博技巧| 百家乐娱乐城备用网址| 百家乐里靴是什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