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宛平南路600號,這款月餅為什么能出圈
今年中秋節上海灘最俏的月餅,可能算是宛平南路600號——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月餅了。
總共6個口味:牛奶芝士、青蘋青梅、咖啡巧克力、蜜桃鐵觀音、荔浦香芋、黃金紫薯,帶著“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再加上“SMHC 1935”的大logo。這是之前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閔行院區的網紅月餅?,F在,上海精神衛生中心本部——宛平南路600號,也推出本部的烘焙月餅,套上宛平南路600號門牌的綠色腰封,真是送禮體面過人。

不僅是上海,整個網絡都被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月餅種了草,求一餅而不可得,甚至還想出了廣告詞:“吃上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月餅,精神更衛生”。甚至有人還寫出假攻略,拿著醫??ǖ缴虾>裥l生中心掛個號,然后去食堂吃午飯,順便買一盒網紅月餅。但是,院方已經澄清,月餅只對內部供應,必須由職工拿著飯卡買,而且每人每天限購一盒。因為銷路實在太好,連內部職工都要等幾天才輪到提貨。
一個精神衛生中心的月餅能火成這樣,調侃的背后是對精神疾病的共情、寬容,不再把精神疾病視為異類,避之不及,而是坦然接受精神衛生疾病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也是豐富人生中的一個側面,一如其他疾病。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醫師謝斌說:原來老一輩人認為宛平南路600號,就是陰森恐怖的地方。如今,談論600號時,更多是調侃和自嘲,尤其是年輕人,慢慢不把它當成一個很恐怖的東西,開得起玩笑了。
的確,對月餅的網絡調侃中,更多是網民的自嘲,有的是打工人在996之后吐槽,有的是二寶媽媽的碎碎念,有的是小鎮做題家的懷才不遇。其實,當代生活節奏飛快,大都市生活、工作壓力巨大,進食障礙、強迫障礙、抑郁癥這樣的醫學術語離我們的生活圈子并不遠。隨著全社會的醫學、心理衛生常識的普及,大家對于心理疾病、精神衛生話題越來越能脫敏,甚至真心實意地與病患共情。
在大眾傳播中,“宛平南路600號”這樣的符號也實現了去污名化,從具有進攻性的罵詈的用詞,轉向對內的自我調侃、自我調解。哲學家??略凇动偘d與文明》里講:瘋癲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隨時間而變的異己感。精神病患者在過去往往被視為“瘋子”,是不可理解、不可接觸、必須監禁的對象,精神病醫院也就自帶陰森感。而如今宛平南路600號的月餅成了網紅,成了上海市民競爭自我調侃的道具,這背后是社會文明水位提升,科學知識——特別是精神衛生的知識普及。

600號畫廊
不僅是月餅出圈了,上個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600號畫廊”也正式對外開放,畫廊展品的作者全都是精神障礙患者,也火出了圈。這個畫廊位于院區6號樓日間康復中心,一改人們心目中精神病院的陰暗印象,暖暖的射燈打在“病人藝術家”的作品,成為消解精神疾病污名化的重要窗口。
一名醫生在朋友圈里這么評論說:“以前的回避恐懼,現在的調侃共情,宛平南路600號見證了上海人的包容和人們心態的變化?!?/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