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六項環評改革新政今起實施,上海超99%項目由屬地審批
9月1日起,《上海市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等六項環評改革新政正式實施。這些改革新政涉及環評分類管理、公眾參與、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事中事后監管等多個生態環境領域的管理制度。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從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獲悉,這是繼2019年推出的“1+8+5”環評改革政策之后的又一新舉措,也是對既有改革成果的固化和提升。
環評報批“減負”
2021年,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出臺了《上海市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聯動的實施意見》《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行政審批告知承諾辦法》《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工作監督管理的若干規定》(該規定已于2月1日實施)《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21年版)》(將于10月1日實施)《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重點行業名錄(2021年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上海市實施細化規定(2021年版)的通知》8項環評改革政策文件。
為發揮環評制度應有功能,審批重點聚焦在高污染、高排放和高風險的行業和項目上。《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重點行業名錄(2021年版)》著重關注6個重點行業、21種特殊工藝和規模、納入“兩高”范圍以及位于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對列入重點行業名錄的項目嚴把環境準入關,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不得以環評改革的名義簡化環評審批。對未列入重點行業名錄的項目,則根據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分類實施環評改革舉措,在環評形式、審批流程上予以優化和簡化。
同時,環評改革把環評審批權留在屬地“父母官”手里。環評分級審批權限調整后,全市99%以上的項目將由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審批。集中下放浦東新區范圍內的環評審批權限,位于自貿區保稅區、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以及浦東新區范圍內的項目,環評審批權限下放至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及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審批;下放部分污染治理工藝成熟、環境影響可控建設項目的審批權限。例如,大型主題公園,新建燃氣發電項目,330千伏以下輸變電工程等。
環評改革新政還為環評報批“減負”。對涉及面廣、辦件量大且環境影響小、環境風險可控的高頻事項,簡化環評形式或不納入環評管理。例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上海市實施細化規定(2021年版)》中,對簡單機加工的制造業、學前教育及小學、單臺容量20噸/小時以下的天然氣鍋爐等23個行業46個項目類別中的部分項目實施環評豁免,對單純分裝混合的化工、醫藥行業研發中試等3個行業4個項目類別中的部分項目實施環評降等,對部分項目類別的工藝、規模、名詞定義等進行細化說明;《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行政審批告知承諾辦法》中,明確對特定區域和特定行業的項目,推行環評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環評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減少至1個工作日,實現即來即辦。
上海99%以上的項目實現屬地化管理
2019年,上海推行了以分類管理、源頭減量、優化簡化、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為核心的“1+8+5”環評改革政策體系,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配套出臺了14項政策文件。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上海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審批和監管效率顯著提高,環評審批“慢、難、繁”問題大幅緩解。
目前,上海90%以上的項目實施備案制管理;約25%的審批制項目實施告知承諾管理,實現即來即辦;約4.8%的項目列入環評重點行業名錄,嚴格環評審批,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全上海40個產業園區實施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聯動區域內80%以上項目分類實施環評豁免、降等、簡化等改革舉措;自貿區臨港新片約60%的項目免于辦理環評手續,80%以上的項目實施環評告知承諾管理。
在提升審批效率方面,上海環評辦理量較改革前減少約40%,登記表備案量顯著下降;環評手續辦理時間(不含法定公示時間)較改革前大幅縮短,其中報告表的平均審批時間僅5個工作日,報告書的平均審批時間下降至19個工作日;環評審批實現“一網通辦、全程網辦”,網上辦理的一次受理率達85%以上。環評審批受理材料(必要項)減至2項,所有受理材料全部實現電子化。
此外,上海99%以上的項目實現屬地化管理;發布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5個行業環保守則,指導企業落實環境主體責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