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紅色》到《九州天空城》,需要多少細節才能飛得起來

電視劇《紅色》的總導演楊磊、視覺導演陸貝珂這對老搭檔,轉拍青春奇幻片會是什么樣?
1月24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在橫店參加了企鵝影業與上影寰亞聯合出品的《九州天空城》開機儀式。白雪皚皚的山腳下,工人剛剛搭建好的一座名為“風煙渡”的宮殿,屋頂是羽毛形狀的輪廓,身披黑袍、藍色瞳孔的演員們進進出出。導演穿著一身喜慶的紅色羽絨服,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這座建筑是《九州天空城》的羽族的“會所”。
1979年出生的導演楊磊,曾是資深廣告導演,后憑借《臥薪嘗膽》、《闖關東中篇》等電視劇獲得業內認同。2014年播出的《紅色》和2015年播出的《亂世書香》,則分別奪得當年年度豆瓣高評分——這兩部“口碑劇”,為他在年輕觀眾里積累了更廣泛的人氣基礎。
楊磊笑稱,堪稱自己從業史上最高投資的《九州天空城》,終于讓他“能玩一把新的東西”。雖然和《權力的游戲》的投資量級不能同日而語,但是,他和“好基友”,也是國內最好的視覺導演之一陸貝珂,終于有了成熟的機會,做一部真正本土的奇幻劇。
“九州”系列小說承襲自一個世界觀——九州大陸,它是一個由眾多作者聯合創作的開放式平臺。在這個世界里,“七天神”創造了大陸,人族和羽族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種族,他們常年征戰,在統一的編年史里,不同的作者可以選擇不同的歷史區間書寫自己的故事。
電視劇《華胥引》原著也脫胎于“九州”系列,制片人樊斐斐在2014年底,與楊磊合作籌備《華胥引》電影版。當時,楊磊和陸貝珂為電影版創造出一個“華胥城”概念,他們通過這個前史,推出一座“天空城”,劇版《九州天空城》便成為電影版《華胥引》前傳。在電影版《華胥引》故事里,這座天空城是一段傳說與遺跡。
《九州天空城》是發生在羽族最繁華、最鼎盛時期的故事,電影版《華胥引》則是羽族在和人族的戰爭被打敗之后暫時沒落的故事。樊斐斐找到“九州”系列重要寫手之一,也是在“南九州”、“北九州”之間較中立的唐缺,為《九州天空城》書寫一個原創的故事。

樊斐斐看來,楊磊和陸貝珂是一對“細節控”,說服他們合作,需要提供盡可能多細節:“《紅色》之后的幾年,各種大IP和一線的作者都找到楊磊導演尋求合作,但是楊磊導演一直很有原則,像是‘九州’這個題材找到他時,他就跟我說,你首先得說服我相信這個世界的存在,如果它不可能存在,我們要給他找到一個解釋。我一定要相信,才能去做創作。”
“楊導的要求就是,所有細節盡量物理化,寫實化。”陸貝珂介紹,他們為人族效仿了漢代前的造型、文字。到了羽族,他們重新發明了一套字體。在《九州天空城》的設定里,羽族最早是高山上的民族,無意中在食用了“星流花”后慢慢長出翅膀。張魯一飾演的機樞制造的“機甲”,同樣也做了一套文樣和字體。“羽族的皇家飛車,我們設定是被灌注滿星流花才可以懸浮起來,下面有兩根鶴腿一樣的支架支撐,船是有彈性的,落到地面上會彈起來,整個帆會收起來。設計圖里,每一層拆開,每一個元件怎么組裝,原理是什么,飛起來因為什么移動,動能是什么,我們都是做過力學測試的。”除了人族和羽族之間的大場面戰爭,“九州”另一個重要種族鮫人,也將第一次在電視熒屏上被視覺化。
《星球大戰》導演說過一句話:“要讓不懂《星球大戰》的人也能看懂《星球大戰》。”這句話成為楊磊創作《九州天空城》的基本原則,他們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去豐富故事的世界觀,盡量呈現一個真實可信的、散布著不同文明及種族的完整大陸。
聊了這么多,最意外的是劇組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坦率地“哭窮”。樊斐斐直言不諱地表示:“最大困難,就是我們的資金,中國的觀眾現在都看好萊塢大片,我們自己的電影《尋龍決》的特效也已經非常厲害。但是放到電視劇上,我們的錢無法支撐這么大的強度。還有一個困難是時間緊張,這個是一個重新架構IP的過程,電視劇、電影、游戲、小說聯動。”
陸貝珂參照了好萊塢工業化流程,為《九州天空城》使用了全新的統籌方式,從項目籌劃之初就預設特效方案,并進行大量實景拍攝作為基礎。他一個人在去年9月份去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拍攝過的甘南扎尕那雪山取景,完成了羽族40%的環境素材。

樊斐斐看來,電視劇版《華胥引》的特效就是一個失敗的教訓:“當時我們做劇,工業化流程確實都不懂。我們把劇本全部都做好后才請特效公司的人到現場,前期完全都沒有溝通。結果,特效公司完全只做了修補工作,沒有任何原發創作。現在不同了,我們每一次劇本,制片人、導演、視覺導演、編劇都是一定要在場的。”
《九州天空城》已經定檔在今年暑期檔于騰訊視頻、江蘇衛視同期播出。“這是我們整個‘九州’系列計劃的第一部作品,我們要把這個仗打漂亮,哪怕不掙錢,也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楊磊和團隊秉持這樣的原則,從場景、造型到特效,雖然沒有那么充沛的資金,但希望在有限范圍內用好每一分錢,“希望這部戲出來之后,還能再有人跟我說,你這又是‘良心之作’,豆瓣再給我評一個高分,我就開心了。觀眾喜歡是第一位的,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一定要保證能過得去,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對話】
“我們拍奇幻劇一定會追求寫實”
澎湃新聞:紙兵工作室出品的電視劇多以現實題材被觀眾熟知,今年為什么會轉換軌道,對《九州天空城》《華胥引》這類奇幻題材劇本產生興趣?
楊磊:我本人對奇幻題材有感覺已經很多年了,我對比較新一點的技術,包括好萊塢我看過的類似的超級大片,都是非常向往的。我從小喜歡看《星球大戰》、《黑夜傳說》這種類型的電影,我自己做導演這個職業,也一直夢想著要拍類似的題材。正好碰到了我們的制片人樊斐斐要做“九州”系列,正好是奇幻題材,所以就不約而同地契合在一起了。
澎湃新聞:從嚴肅題材到青春奇幻片,會覺得跨度大嗎?
楊磊:坦白說我過去拍得也不是很嚴肅(笑),首先我不是一個藝術片導演,我也很少拍純粹個人表達的作品,我給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個拍商業片的導演。所以過去我的作品,主要是為我的父輩的狀態的觀眾拍,現在,電視劇的受眾年齡越來越小了以后,我可以和小朋友們一塊兒拍,我覺得可能更適合我的狀態,我原來一直想這么做,但可能市場不允許。
澎湃新聞:你和陸貝珂導演會通過《九州天空城》實現特效方面的新嘗試,過去國內的電視熒屏很少有同類先例,能否形容一下這部劇的整體風格?
楊磊:我希望比較寫實一點,不想做得特別夸張,不會像其他劇里一樣出現風、火這種自然元素,或者手一弄就出來沖擊波(笑)。我在開始做劇本的時候就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要把它做成一個生物體系,羽人是一種生物,人也是一種生物。還是希望讓觀眾覺得,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如果一定要拿一個電影來對比的話,更多會傾向于《指環王》,它沒有特別大魔法的對接,而是種族與種族,生物與生物間的對決。所以,特效這方面,我們是自己給自己出難題,反而是風、火、光效什么的效果會比較簡單一些。
澎湃新聞:現在國內很多特效電影和電視劇,都有西方的痕跡,但是像九州這樣本身設定非常東方的題材,要怎么呈現?你怎么理解“東方奇幻”?
楊磊:《指環王》和《冰與火之歌》的體系是從歐洲中世紀各個朝代里面節選一些美術場景等精髓的東西拼接在一起,變成一個新的世界。你可以在他們的身上看到,這個盔甲是什么時期的,那個盔甲又是另外一個時期的,相互之間差了好幾百年,這就是我們在做這部劇經驗上的借鑒。我們從自己歷史的時間軸上,也有5000年的文化,我們從其中提取一些階段性的內容拼接組合在一起,變成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沒有特別歐式的東西,就是實實在在的中國風,乍一看就是一個中國的古裝片。
澎湃新聞:第一次執導網絡劇,對你來說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楊磊:時間壓力,這是最大的壓力。我們的播出時間已經定檔在今年暑假,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諜戰戲或現代戲還好,這個時間是正好合適的。但是《九州天空城》又是一個玄幻戲,有很多特效,雖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進入真實制作了,還是很緊。我有時候逼他們,這個必須要做,他們就說,這個真做不了,你現在就是給錢,也買不了這個時間。這種劇通常拍完后要做半年到8個月的后期,我們這個劇6、7月份就要播,3月份才拍完,挑戰是在統籌上,相當于我們要讓很多環節前置,包括你看到的概念片里的雪山等鏡頭,羽族40%的環境素材,都是我們去年9月份實地拍的。這部劇對我們來說,創作統籌方案是有創新的。
澎湃新聞:既然拍攝時間那么緊張,對劇本完整度有影響嗎?
楊磊:還好,我主要的精力都在故事上。說實話,因為有陸貝珂導演在,我真的不用太過操心特效的事。他真的很厲害,我們倆又有了差不多八年的“好基友”生活,基本上我要做什么,只說個大綱,他就知道怎么統籌。我們倆的這種默契就是,我可以非常大程度上把工作移交給他,只管跟他對接的部分。因此我的時間就可以大量用在跟編劇開會做劇本的工作上,我們倆拍戲的分工非常簡單粗暴,因為太默契了,相處的年頭太久了。我們倆在前期只用開一個會,在現場只用說一句話,就會明白,他要做什么,我要做什么。就像齒輪一樣,自然會重合在一起,我們這么多年都是這么工作的。

澎湃新聞:今年電視劇市場不止有一部“九州”,比如還有一部《海上牧云記》,相比之下《九州天空城》的優勢是什么?
楊磊:我覺得不能說優勢。我剛剛進入“九州”創作的時候,發現“九州”有一群特別忠實的粉絲,一個架空題材有這么多人熱愛,肯定會有它的魅力,哪怕因為這么多年沒有被影視化,已經有些沒落,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一起參與進來做九州,每個人都能給這個可能沒落的世界增加一些新鮮血液,讓它日后再慢慢發展起來。
澎湃新聞:《幻城》也定檔在暑期檔,會擔心正面PK嗎?
楊磊:我去《幻城》棚里參觀過,他們光特效投資就超過了1億人民幣,我也很崩潰(笑),走進去到處都是綠布,我說:“你們這都要做特效啊?”他們回答:“對啊,我們有錢!”我開個玩笑啦,他們投入確實很大,不管是資金還是技術。演員就不用說了,首先,他們滿棚都掛著綠布,那肯定要花很多錢,我們肯定也做不到。《冰與火之歌》有1200萬美元的制作費,刨去人工比我們國人要貴,技術和水平一定比我們強。我們只有幾百萬元人民幣,怎么跟他們PK,這就是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但是我的原則是,我們有一個“特效票”,就是總共就給這么多特效鏡頭,咱們只能做這些,但是做出來的每一個鏡頭,我希望都能對得起觀眾的眼睛。
這么多年來,我拍《臥薪嘗膽》的時候正好有人在拍《越王勾踐》,我拍《闖關東2》的時候有人已經拍完了《闖關東1》,總有人問你怎么跟他們比呢?我到現在為止,真的是覺得,一個戲是一個命運。做戲的時候,我們只要管一件事,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其他的事情,真的不能說去跟別人比,怎么比,真的沒法比,確實差很多錢。
澎湃新聞:怎么樣用有限的資金做出最優的綜合效果?
楊磊:不是說沒有錢就做不出好東西來,我從來都不相信這件事。沒有那么多錢就做到故事性上好一些,只要做了,哪怕特效不多,或者說只要做到,就一定要做好。我和陸貝珂導演一塊做《紅色》的時候也是這個理念,《紅色》的資金跟《九州天空城》相比更少,幾乎跟沒有一樣。但就是那么一點點錢,陸貝珂導演扛著一個機器跑到上海去拍外灘,我們制片主任一直問,我們在這拍,你老往外灘跑什么,以為他去玩了呢,其實他要想很多辦法,(用最節約的方式)把那些東西呈現出來。我們還是秉持這個原則,雖然不能像《冰與火之歌》那么大地做,但只要做了,就一定不能“摟”著做。
《紅色》主演張魯一、劉敏搭檔演CP

劉敏(左)
澎湃新聞:你過去的影視作品都是和實力演員合作較多,這一次的陣容出現了很多“小鮮肉”、“小鮮花”,感覺差距大嗎?選角方面遵循什么標準?
楊磊:我選角的方法一直都很傳統,第一,從相貌上要適合那個角色的氣質,第二,一定要會演戲,年齡只要符合都OK。至于差距,我覺得是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是年輕演員更陽光一些。他們可能少了一些經驗,但更有活力。我們家粉絲還天天跟我說,楊導,你拍戲太極致了,演員年齡跨度太大了,要么太老,要么太小(笑),中間那些人哪去了?
其實因為特效預算限制,我們在選角時也主動放棄了對明星的追求,這個其實跟當年我們做《紅色》的原則是一樣的,干嘛不扎扎實實做一個戲呢?為什么一定非要去做大咖呢?
澎湃新聞:張魯一和劉敏這對《紅色》搭檔在《九州天空城》演一對CP,被網友調侃“鐵林(《紅色》中演員周一圍飾演的角色)同時失去了他的男人和女人”,有沒有想過把周一圍也叫來客串?
楊磊:哈哈,我們的演員陣容公布以后,周一圍今天剛剛發了一條微博,是一個不屑的表情,我覺得他已經通過自己的行為強勢出鏡了。
澎湃新聞:張魯一這次也為你獻出了古裝戲處女秀,說服他來《九州天空城》難嗎?
楊磊:不難,不過開拍前我們有在一塊兒聊,他問我,我的長相這么奇怪,你這回要怎么造我呀?(制片人樊斐斐爆料:張魯一老師和導演的相愛程度不需要說服,但是導演對于他愛惜的伙伴,不會讓他隨便去演一個角色,張魯一的角色一定是我們的殺手锏,是這個劇里的傳奇人物。)他在戲中演的機樞發明了很多酷炫的機甲,是一條很重要的故事線,所有故事都是因他而起,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記者:作為一個80后男演員,演一群90后的長輩很心累吧?)還好還好,他不是長得很著急嗎(笑)……(記者:粉絲們都擔心,他的臉長會不會占滿屏幕?)哈哈哈,我會盡量保護我的演員……
澎湃新聞:觀眾們最好奇的是,《紅色》的導演會拍出怎樣的青春愛情故事?
楊磊:其實,當初很多人問我《紅色》是抗戰劇嗎,我都回答不是,它是愛情劇,《九州天空城》的核心也是愛情。(記者:年輕人談戀愛更轟轟烈烈……)哈哈,我離轟轟烈烈的愛情也不遠呀,我現在也會談轟轟烈烈的愛情(笑)。我覺得像《紅色》的那種愛情,一句話也不說出來,哎呀,特著急,我自己是不會那樣的(自信臉),《九州天空城》的愛情一定是轟轟烈烈的,絕對不會像《紅色》倒數第二集才把信念出來。
澎湃新聞:你自己還會客串,展現靈魂演技嗎?
楊磊:嗯,那是必須的嘛,我還沒想好演誰呢,我每次一演戲,他們就開始罵我,說你會把整體的演技拉低的,但是,我自信我的客串會把本劇顏值整體拉高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