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讀懂浮世繪藝術,從它們開始
畢加索說:好的藝術家模仿皮毛,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魂。
而印象派就是從浮世繪中汲取靈魂,建構了一個新的藝術世界。

可以說,沒有浮世繪,就沒有后面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為什么這么說?
以大家最為熟悉的浮世繪作品《神奈川沖浪里》來舉例。

畫家葛飾北齋在《神奈川沖浪里》描繪了一個被定格的巨浪。
連天的巨浪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空間,遠處的富士山巋然不動,而面對驚濤巨浪的漁民低頭俯首。
畫作技巧上,葛飾北齋采用不對稱的構圖和顯眼的海浪線條,以及強烈的動靜的對比渲染,呈現出大海轉瞬即逝的奇特景觀。

整個畫面統一在藍色的大色調中,黃色的船只以及接近土黃色的天空與海浪形成鮮明的對比,提升了畫面美感。
從《神奈川沖浪里》我們可以概括出浮世繪的一些特點:
強調的線條感和色彩對比、無透視陰影的平涂畫法、大膽不拘的構圖方式以及世俗生活的繪畫題材。

這種藝術形式在19世紀中期的西方掀起了一股“日本主義”風潮。
特別是對梵高、莫奈、馬奈 、德加、高更等人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他們的許多作品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浮世繪的影子。

而在浮世繪的眾多追隨者中,梵高可謂是浮世繪“頂級腦殘粉”。
他在書信中毫不避諱地寫道:“我所有的作品,無一例外地透著日本藝術的影子。那些日本藝術家對我們的教導幾乎是一種現實的宗教。”
看得出在他心中,浮世繪比宗教信仰更為現實,足見浮世繪在梵高心中占據著多么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
梵高早期的作品其實是偏暗色系,例如《吃土豆的人》。

然而梵高在接觸浮世繪后,臨摹過許多葛飾北齋的畫作;
在其藝術影響下,梵高用鈷藍、橘黃色來加強畫面的對比性,在《星夜》中制造出夢幻的視覺效果。

所以我們把葛飾北齋和梵高的代表作結合在一起時,我們會覺得十分契合,毫無違和感。

這是因為梵高的作品與浮世繪之間具有的內在的一致性:
那就是對世俗、對自然“本真”的愛。
據說“浮世”一詞在江戶時代的作家淺井了意的《浮世物語》中第一次出現;
他在書中的前言寫道:
“享受當下,品味月亮、雪、櫻花和楓葉,唱歌,喝酒,忘卻眼前的煩惱,不去擔心即將面對的貧窮,無憂無慮,就像葫蘆漂浮在流淌的河水里一樣,這就是我們的浮世。”
《浮世物語》

浮世繪的藝術內核與梵高對自然、世界純粹的熱愛不謀而合;
因此對于梵高來說,浮世繪是一種理想的載體,也是其內心的烏托邦。

所以說,浮世繪是解讀梵高內心藝術世界的指南,也是理解印象派的一把鑰匙!
而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本重磅藝術書《這就是浮世繪》。
讓我們一起邂逅浮世繪。


浮世繪與歌舞伎、相撲齊名,被譽為“江戶三絕”,是日本國粹。
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我們至今依舊能看到浮世繪的影子。
浮世繪還滲透在日本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

不論是陰陽師里的安倍晴明、腦洞大開的貞子河童、還是20世紀以后成為流行文化的日本動漫,我們都能在浮世繪中窺見其雛形。

也只有看過浮世繪,你才能理解日本萬物有靈的信仰,才明白宮崎駿為何能創作出《千與千尋》《懸崖上的金魚姬》這類作品。

《這就是浮世繪》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向浮世繪的絕佳契機。

本書收錄了包括《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戶百景》等200幅傳世名畫。

跟隨著這些浮世繪,我們仿佛漫步在江戶街頭,沉浸在畫家筆墨下那亦媚亦邪的感官世界和亦俗亦雅的浮世繁華中。

書中還介紹了15位代表畫師,作者用大筆墨重點介紹了大家所熟悉的“浮世繪三杰”。
他們分別是“日本現代藝術之父”之稱的葛飾北齋;

“旅游博主”之稱歌川廣重;

喜歡畫"大頭美女"的喜多川歌麿;

梵高對葛飾北齋的喜愛在上文中已經介紹過,但梵高對其他浮世繪畫家的追捧在《唐吉老爹》的背景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梵高頂個浮世繪“頭號粉絲”的頭銜,應該不為過吧。

▲ 梵高 不愧是你
梵高曾經是這樣“安利”浮世繪的:“如果你學習浮世繪,那么你會看到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一個哲學家和智者。”
要我說,當你在看浮世繪的同時,你不只是在深入東方文化,也是換一個角度看待西方藝術。
看完這本書之后,你會看到一個絕頂聰明的自己:一個哲學家和智者。


浮世繪還被譽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
浮世繪描繪了許多日本傳統,只有看懂浮世繪,你才說你看懂了日本。

因此作者通過前記后記,以及大事年表,將浮世繪300年歷史細細道來。

全書旁征博引,對重要藝術家及其主要藝術作品做了精辟的點評,幫助讀者感受百年前江戶的千里江山和人生百態。
例如,對知名度僅次于《神奈川沖浪里》的《凱風快晴》;

作者在書中解釋道:
“這幅畫的是夏天沒有血跡覆蓋的富士山,清晨呈現出被太陽曬紅的顏色。這一景象雨晚夏至初秋之間,日本民間將其視為一種吉兆。”

對歌川廣重的《名所江戶.春部.目黑元不二》做了精妙解讀;

作者寫道:
“這幅畫被歸類為“春之部”,但是畫中的葉子卻是秋天的。由此看出,那個時候的畫家創作風景畫時,并不完全考慮客觀因素,而是加入一些自己帶有夢幻色彩的想象。”
對記載甚少的喜多川歌麿;

作者評價道:
“他對處于社會底層的歌舞伎、大阪貧妓充滿同情,并且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制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圖,竭力探究女性內心深處的特有之美。”

相信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能給《這就是浮世繪》這本書下定義:
一本觸及日本審美意識的美學書
一本描繪300年浮世魅影的故事書
一本記錄200年前日本風情人物的歷史


《這就是浮世繪》請來了包攬了2019、2020年“中國最美的書”獎項的裝幀設計師尹琳琳。
入行15年的她,堅信書本身就能成為一個藝術品。

《這就是浮世繪》采用防古書樣式,裸脊索線。

可以180°全景展開,解放雙手,跨頁圖能做到左右頁面無縫對接,無死角欣賞美圖。

進口超感布紙印刷,手感順滑,質感超群。
匠心品質,專業印刷,高度還原藝術珍品的色彩與細節,原汁原味再現浮世繪。

而且本次隨書附贈4張珍美圖片,7寸大小,擺放在家中,足以打造一個充滿東方風味的房間。

梵高曾經說過:如果誰的房間沒有浮世繪作品,那就不能稱其為房間。
所以如果你房間的書柜,擺滿了西方藝術的圖書,卻恰恰少一些東方藝術的內容,那就把這本書抱回家吧。
在你的書柜里,《這就是浮世繪》絕對能夠獨當一面。

原標題:《讀懂浮世繪藝術,從它們開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