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藏了三年重新亮相,上海“最美教堂廣場”太驚艷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熱鬧的上海市區
又多了一個打卡機位

經歷了3年的修繕改造,徐家匯天主堂廣場近日終于重新開放。
這片帶有原汁原味歐洲風情的公共綠地,成了上海市區又一個拍照打卡的好去處。
徐家匯天主堂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地處徐家匯這一上海老牌繁華商圈。周圍匯聚了徐家匯觀象臺、徐家匯藏書樓、徐匯公學等一眾經典百年建筑。

對于許多上海人來說,這里也是除外灘萬國建筑群之外,對于海派中西交融的最初記憶。
在徐家匯車水馬龍和現代樓宇的包圍下,全新面貌的教堂廣場,成了這里難得鬧中取靜的公共空間。

教堂的哥特式雙塔尖頂遠遠矗立,腳下這片綠地靜謐祥和,也讓外灘君這樣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囡,再次感受到了童年記憶中只屬于徐家匯的獨特氣息。
而且重點是,這片新廣場的顏值之高,真的超出了外灘君的想象,讓人非常驚喜。
01
改造三年,高顏值登場
2018年8月,作為當時徐家匯天主堂維修改造工作的一部分,教堂前的廣場開始重新改造,周圍樹起了隔離板,一圍就是三年。

所以當得知教堂廣場重新開放后,外灘君立刻帶著期待的心情前去一探究竟。映入眼簾的高顏值,也沒讓我們失望。

在視覺上,它融合了原有空間與徐家匯周邊整體風貌,通過寬闊的視野襯出了徐家匯天主堂的建筑之美。

廣場的格局四方周正,中央草坪兩側種滿了法國梧桐,刻畫出一條視覺感通透的寬闊長廊,也體現出了教堂的莊重感。

對于法國梧桐(懸鈴木),上海人再熟悉不過了。
這一成型快、耐修剪、夏日茂密、冬日落葉的樹種,非常符合上海的季節特點。從徐家匯綿延至原法租界,每條路上幾乎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橫看縱看,這幾排法國梧桐陣都位于廣場的黃金分割點位置。
坐車從漕溪北路主干道經過,或是步行走向蒲西路正門,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堂全貌。

02
具有生活氣息的街心花園
為了和徐家匯天主堂建筑主體相呼應,這次教堂廣場的設計從布局到植物細節、線條元素,都以“高聳瘦削”為主基調,與周邊商圈、地鐵站和歷史建筑相當搭調。
廣場的整體高度,選取了教堂塔樓下方水平線腳以下18米的位置,用淺暖色的立面材質,突出教堂的紅磚外墻。
走在細節滿滿的石板地面上,抬頭低頭都是好風景。

在梧桐樹劃分出的“通道”中央,廣場設置了數排有著柔和線條的木質長椅。
你可以在這里坐下休憩,通過最好的正面視角瞻仰教堂主體建筑。

另外,廣場四角的噴泉是一大亮點。
噴泉池壁用了和教堂風格統一的紅磚和灰色臺面,體現出了街心花園應有的生活氣息,也很適合拍照打卡。

在不同區域之間,廣場用綠化帶作為間隔。
綠化帶種滿了漂亮的常綠鳶尾和無盡夏繡球,紫、黃、白的繽紛色彩點綴恰到好處,讓人不禁有深呼吸的沖動。

最近,上海的天氣晴朗宜人,前來教堂廣場拍照打卡的年輕人絡繹不絕。
“老法師”們也紛紛拿起相機,來記錄這位老朋友的新樣貌,既熟悉又新鮮。

03
徐家匯百年歷史的見證者
徐家匯天主堂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前身為徐家匯老教堂,始建于清咸豐元年(1851),至今已有150年歷史。
1906年,為了容納更多人數,新堂破土動工,1910年10月正式落成,就有了我們現在看見的這座徐家匯天主堂。

徐家匯天主堂外景(20世紀20年代初)
這是一座中世紀哥特式的雙塔建筑,主樓為石柱型磚木結構,建筑平面呈“十”字形。
兩座57米的鐘樓南北對峙,其中塔尖高31米,大堂內可容納3000人。

有著百年歷史的徐家匯天主堂,也是徐家匯乃至整個上海近代史的見證者。
熟悉徐家匯歷史的人都知道,這里的地名源自于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
1633年徐光啟歸葬上海,徐氏子孫在這片土地聚集繁衍。又因此地原是肇嘉浜、蒲匯塘、法華涇三河交匯處,所以取名徐家匯。

為了紀念徐光啟,1933年徐家匯天主堂舉行了一系列追祭徐光啟逝世300年的大禮活動。

1933年徐家匯天主教堂舉行大禮追祭徐光啟
也正是那幾年,抗日戰爭的炮火延至上海,徐家匯天主堂辦了難民所,收容了數以萬計無家可歸的市民。
到了1980年,教堂完成了第一次大修,在圣誕節當天恢復使用,世界多國駐華新聞機構都特地來報道了這一消息,可見這座教堂在世界上的地位。

近年來,徐家匯天主堂在2015年和2018年都進行過修繕工作,始終以最佳面貌矗立在這座城市的中央。

另外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如今因為疫情原因,教堂暫時不對外開放。
但你仍可以坐在教堂前新落成的廣場上,遠遠欣賞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建筑,聆聽教堂里響起悠揚鐘聲。
徐家匯天主堂
地址:蒲西路158號
文、編輯/Cardi C
圖、視頻/Wiley
資料圖片來自徐家匯天主堂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原標題:《藏了三年重新亮相,上海“最美教堂廣場”太驚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